兩類人易得痔瘡 別忽視十大早期症狀

時間: 2015-09-03

春節後“老毛病”最易發作

  自從得了痔瘡,林先生的生活就被難言的疼痛所困擾。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他的症狀得到了控制。在醫生的建議下,林先生每天堅持練習慢跑,做提肛運動,痔瘡終於不再發作。可沒想到春節剛過,林先生突然出現便血疼痛,“老毛病”又找上了門。

  在醫生的詢問下,林先生才意識到,近來天氣寒冷,自己卻沒有及時添衣,春節期間每天“大魚大肉”,蔬菜水果卻吃得很少,平時又懶於運動,導致痔瘡發作。

  春節過後,痔瘡病人之所以會有所增多,主要與人們在節日期間的生活習慣有關。家庭聚餐中,大魚大肉及各類精細食品是餐桌上的“主角”,缺少必要的粗纖維的攝入,就很容易引起大便乾燥。此外,人們在節日期間的外出活動有所減少,久坐會使肛門處的靜脈迴流受到阻礙,引起血管擴張。再加上天氣寒冷,人們在室內頻頻使用空調,加重了體內的乾燥,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就很容易引起便祕乃至痔瘡。

  兩類人很容易得痔瘡

  民間自古就有“十人九痔”之說。特別是在工作中需要長期坐着和長期站着的兩類人,更容易得痔瘡。

  每天長時間工作時坐着不動的白領、司機、編輯等人,因爲肛門周圍的血液往往循環不暢,長此以往就會引發痔瘡。

  教師、交警、營業員等長期站着工作的人也容易得痔瘡。這是因爲痔瘡的發生與人體的生理結構有一定的關係:人體肛門處有一層很薄的肛墊,在正常情況下肛墊會依靠纖維組織保持一定的彈性,但隨着年齡的增長,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肛墊處的懸韌帶變得鬆弛,肛墊就會充血,從而形成痔瘡。久站的人導致肛墊受地心引力的影響更大,所以也就更易誘發痔瘡。

  工作壓力過大,精神過分緊張,也會加劇痔瘡的發作。在痔瘡患者中,年輕的白領女性尤爲常見,她們往往生活在“高壓”之下,工作節奏緊張,各種壓力難以排解。

  別忽視十大早期症狀

  人們常說的痔瘡,其實又分爲內痔、外痔和混合痔三類。發癢、脹痛、異物感是外痔的主要症狀,如果沒有炎症,一般沒有特別的症狀。

  內痔主要表現爲便血,且顏色鮮紅。內痔患者出血會表現爲點滴狀甚至噴射狀,肛門周圍還會出現潮溼、瘙癢等症狀。

  較爲嚴重的晚期內痔以痔核脫出爲主要症狀,患者甚至在咳嗽、打噴嚏、勞累等腹壓稍有增高的情況下,就會導致痔核脫出肛外,且不能自行回納。

  不少患者在就診時痔瘡已經發展到了晚期,錯過了藥物治療的最佳時機而不得不進行手術治療。這往往是因爲患者在出現早期症狀時沒有及時就診或者羞於治療,休息後症狀有所減輕就拋之腦後,結果卻是適得其反。

  因此,人們在生活中一旦出現以下“痔瘡的十大早期症狀”,就應及時就醫:一,便血;二,疼痛;三,便時有物脫出;四,肛門瘙癢;五,墜脹不適;六,流膿;七,有分泌物;八,便祕;九,便頻;十,有異物感。

  防痔瘡

  要改掉壞習慣

  邊上廁所邊看報,在馬桶上一坐就是十幾分鍾甚至半小時,不少痔瘡患者都有這樣的習慣。

  其實,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是遠離痔瘡的第一步。每當有明顯便意時,就應立即如廁,排便時要集中精力,不要一心二用。因爲排便時間延長,會加重肛管、直腸充血,使靜脈叢的淤血擴張,長期如此,很容易引發痔瘡。

  不少便祕患者在排便時往往用力過猛,這也會造成肛管、直腸充血。有些老年人由於中氣不足,肛門肌肉鬆弛,常常感到排便困難。我建議,不妨試着用手在左下腹部按壓,使糞便向下運行,或在尾骨前方,即肛門後方向上按壓,以幫助糞便順利排出。

  要防止便祕,關鍵在於保證每天足夠的飲水量。起牀後,空腹飲一杯淡的鹽開水,有通便軟堅的作用,不但能增加胃腸蠕動,還能調整植物神經功能,有利於排便通暢。

  久坐、久站最容易導致痔瘡。因此,從事教師、編輯、司機等工作的人在長時間工作時,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坐一段時間後就要站起來活動一下,站一陣後也要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平時要積極進行體育鍛煉,如慢跑、打太極拳等。

  高蛋白高熱量食物攝入過多,蔬菜和水果卻只吃一點點,也會引發痔瘡。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尤其是纖維素含量的蔬菜,如青菜、菠菜、芹菜、韭菜、生菜等。

  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是遠離痔瘡的必需。因爲辣椒、濃茶、咖啡、芥末等刺激性食物,不但會加重肛門局部充血和肛竇發炎,還會減弱血管壁的抵抗能力。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