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癌症”及“DCCIK細胞抗癌療法”

時間: 2015-04-05

癌症是機體在環境污染、化學污染(化學毒素)、電離輻射、自由基毒素、微生物(細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代謝毒素、遺傳特性、內分泌失衡、免疫功能紊亂等等各種致癌物質、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導致身體正常細胞發生癌變的結果,常表現爲:局部組織的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腫塊。癌症是機體正常細胞在多原因、多階段與多次突變所引起的一大類疾病,是惡性腫瘤的總稱。

癌症的危害

癌細胞無限制、無止境地增生,使患者體內的營養物質被大量消耗;癌細胞釋放出多種毒素,使人體產生一系列症狀;癌細胞還可轉移到全身各處生長繁殖,導致人體消瘦、無力、貧血、食慾不振、發熱以及嚴重的臟器功能受損等等。與之相對的有良性腫瘤,良性腫瘤則容易清除乾淨,一般不轉移、不復發,對器官、組織只有擠壓和阻塞作用,但癌症(惡性腫瘤)還可破壞組織、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引起壞死出血合併感染,患者最終由於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全世界2009年有700萬人死於癌症。

癌症的症狀

有以下症狀的患者應該注意了

(1)原因不明的消瘦、無力,上腹無規則的疼痛,食慾下降,特別厭食肉類食品。

(2)非懷孕和哺乳的婦女,有乳頭流水或能擠出液汁。癌細胞圖片

(3)身體任何部位如乳腺、頸部或腹部出現逐漸增大的腫塊。   

(4)乾咳、痰中帶血,胸悶胸痛,久治不愈。   

(5)中年以上的婦女,性交後陰道有少量出血,或平時有不規則的陰道出血,或是停經數年後又來月經,白帶明顯增多。   

(6)不伴腹痛的逐漸加深的黃疸和上腹包塊。   

(7)肝臟腫大的速度較快,並伴有肝區疼痛。   

(8)不明原因的無痛性血尿。   

(9)皮膚潰爛長久不能癒合。   

(10)黑痣突然增大,同時伴有灼癢、破潰,出血疼痛或痣上的毛髮脫落。   

(11)反覆發熱和頑固性的牙齒出血,皮下出血和進行性貧血。   

(12)反覆出現的不明原因的高熱。   

(13)口腔粘膜,或女性外陰或男性陰莖龜頭上出現白斑,而且迅速擴大和灼癢不

適。

(14)進行性雙下肢無力,感覺異常,動作失調或伴大小便有時失禁。   

(15)無明顯外力作用所致的股骨和肱骨等大骨的骨折。   

(16)進食吞嚥時胸骨後有異物梗塞感、刺痛感或自覺食物通過緩慢。   

(17)鼻塞,經常少量鼻出血或鼻涕中常帶血絲,伴有偏頭痛、頭暈、耳鳴和頸上部耳垂下方前後部位摸到腫大淋巴結。   

(18)大便習慣改變,或腹瀉和便祕經常交替出現,或大便常帶膿血,或大便變細變扁。   

(19)逐漸加劇的頭痛,伴突然出現的短暫的視力障礙和嘔吐。   

(20)青少年肘或膝關節劇痛、腫脹,用抗風溼藥或抗菌素類藥治療無效等。

二、腫瘤的傳統治療手段

目前腫瘤治療的主要手段有手術、放療、化療和生物治療,其他有效手段還包

括內分泌治療、中醫中藥治療、熱療和射頻消融治療等。

1、腫瘤的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是許多早、中期實體腫瘤最主要的有效治療方法,約60%的實體瘤以手術作爲主要治療手段。但對已有擴散的腫瘤,手術治療往往只能作爲姑息治療手段,而且術後復發轉移率很高。

2、腫瘤的化學治療

腫瘤化學治療是應用一種或數種化學藥物,通過口服或注射達到治療腫瘤的方法。手術前後的合理化療,有助於提高療效。對晚期腫瘤姑息治療。但化療的副作用很大,對人體免疫力的殺傷也不可小視,很多患者不是死於腫瘤而是死於化療的毒性作用上。

3、腫瘤的放療治療

多數惡性腫瘤對放射線敏感,有的腫瘤經過放療甚至可以治癒或代替手術治療,如鼻咽癌、食管癌、淋巴瘤等。對腫瘤壓迫引起的疼痛、吞嚥困難、上腔靜脈綜合症等有很好的療效。但是放療的副作用也很大,可引起皮膚纖維機化,肺部放療可引起放射性肺炎、肺組織纖維化,腸道放療可引起放射性腸炎,腦脊髓放療可引起腦脊髓組織水腫等。

4、腫瘤的生物治療

腫瘤生物治療療法,採用的是現代醫學生物技術,主要是:1)細胞因子療法;2)體細胞療法 包括造血幹細胞、DCCIK細胞、TIL細胞,其中DCCIK細胞免疫療法已經在2009年應用臨牀;3)抗癌抗體和生物導向治療;4)基因治療;5)抗生長因子受體的治療;6)抗腫瘤新生血管的治療。生物治療特點是副作用小,治療腫瘤同時提高人體免疫力,對早期術後患者防止復發和轉移,對中晚期患者可控制腫瘤生長,延長患者生命,減輕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質量,使患者長期帶瘤生存甚至治癒。

5、腫瘤的內分泌治療

早在19世紀末人們就發現,改變體內內分泌環境的平衡,能導致某些腫瘤的消退,但內分泌治療必須與其他治療手段綜合使用,否則就不能達到根治的目的。目前對部分婦科腫瘤和前列腺癌還需進行內分泌治療。

三腫瘤的生物治療

21世紀是腫瘤生物治療的世紀生物治療是生物高科技發展的必然產物,隨着二十一世紀醫學技術的不斷髮展,生物治療也將成爲腫瘤規範化治療方案中的主要部分。目前腫瘤治療常用的手術(包括激光及熱效應術等)、放療和化療等方法具有不徹底性、適應症限制以及對機體的過分傷害,而使其在臨牀應用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目前生物治療已被認爲是手術治療,化療和放療之外最重要的手段,對清除腫瘤患者機體內微轉移的腫瘤細胞,降低腫瘤轉移復發,組織腫瘤的發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而DCCIK細胞療法則是這些治療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種。

DCCIK細胞療法成爲腫瘤治療新模式

“CIK”是英文cytokine induced killer的簡稱,CIK細胞全稱爲細胞因子活化殺傷細胞,是存在於人體血液中的淋巴細胞,經過一定時間培養而獲得的一種免疫活性細胞。這類細胞的特點是增殖速度快、具有殺瘤活性高、殺瘤廣、對多重耐藥腫瘤細胞同樣敏感,並且識別能力很強的衆多優勢,好比一枚“細胞導彈”能“瞄準”腫瘤細胞進行殺傷。

DC是英文Dendritic cell的簡稱,即從人體外周血中提取出來的樹突狀細胞。研究發現DC是迄今爲止已的一種功能最爲強大的抗原遞呈細胞,能夠吞噬、處理腫瘤抗原並把抗原信號傳遞給淋巴細胞,在人體的免疫系統裏扮演近似“雷達”的角色。將樹突狀細胞(DC)與(CIK)細胞進行共同培養可以誘生T殺傷細胞羣體(DCCIK),在腫瘤患者免疫治療中顯示了廣譜的殺腫瘤細胞作用,它不受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限制,且有較強的腫瘤免疫殺傷活性,還能顯著地降低腫瘤患者的免疫耐受性、下降T抑制細胞(Treg1)的免疫抑制作用及有效地防止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產生。DC和CIK細胞兩者在抗腫瘤細胞中有一定的互補作用,聯合應用將取得“1+1>2”的療效。

概而言之,DC-CIK免疫細胞療法,就是在體外培養造血幹細胞,誘導其分化爲樹突狀細胞,再用經抗原刺激的樹突狀細胞誘導CIK細胞產生特異性腫瘤殺傷作用。

DC-CIK如同“細胞導彈”能精確“瞄準”腫瘤細胞進行殺傷,且不傷及“無辜”,而國外已經將DC-CIK用於臨牀治療晚期難治性腫瘤如前列腺癌、惡性黑色素瘤、腎癌、胃腸道腫瘤、婦科腫瘤、血液腫瘤等,其療效令人鼓舞。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