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位性低血壓的診斷和治療

時間: 2014-12-17

核心提示:體位性低血壓,常伴有頭暈、眼花、胸悶、乏力、出汗等症狀。一般採用綜合治療。

體位性低血壓主要指直立性低血壓,當體位主動或被動從臥位或蹲位,突然轉變爲坐位或站立位後3min內,收縮壓降低20mmHg以上,舒張壓降低10mmHg以上,常伴有頭暈、眼花、胸悶、乏力、出汗、噁心、面色蒼白、暈厥等腦部低灌注症狀;多見於60歲以上老年人,發病率可高達30%,而兒童較少見,其基礎血壓大多數正常。

在正常情況下人直立時,由於地心引力的影響,迴心血量減少,血壓下降,位於主動脈弓和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激活自主神經反射,使一過性心率加快,而使血壓迅速恢復正常,此外局部肌肉收縮的機械功能等,多種機制一起減輕血容量的改變,使人們感覺不出這些一過性的變化。

本病的發生可能與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有關,部分患者有家族史。體位性低血壓是一種臨牀症狀。單純性體位性低血壓多見於青少年。繼發性體位性低血壓,可見於神經源性疾病和非神經源性疾病,如貧血、營養不良、過敏或藥物作用等。特別是在應用擴血管類藥物時。

診斷:對單純性體位性低血壓的診斷標準爲:⑴、平臥時血壓正常,無器質性心血管疾病的證據;⑵、體位由平臥變成直立後3min內血壓下降,心率無明顯變化。

處理:對症治療的同時查找病因,儘早針對病因治療。對單純性體位性低血壓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手段,一般採取綜合治療,目的是緩解症狀,改善患兒生活質量。⑴、一般處理,休息時頭部擡高15°~20°,上下牀動作要慢。⑵、症狀明顯可給予藥物治療,補充鈉,每天2~4g,增加血容量;必要時可口服強地鬆提高血容量;或其他藥物。⑶、改善營養,增強體質,適當鍛鍊等對本病預後都有一定好處。

說明:本病是小兒時期神經相關性常見的心血管功能性疾病之六,其他疾病待續。

(文/尹振堯)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4-12-21
那隻能變換體位時儘量動作緩慢,慢慢改變體位。 最好去醫院查下原因,一般不會有的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4-12-21
這是常見的青春期體位性低血壓,建議加強營養和適當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