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日光性皮炎的幾則妙文

時間: 2014-07-10

芍藥地黃湯加味治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中醫稱日曬瘡,是由於機體稟賦不強,皮膚腠理不密,皮膚暴露部位經日光過度照射後,暑毒內侵,邪熱與氣血相搏而發病。多發於春夏季節,表現爲身體暴露部位如顏面、頸部、手背等出現不同形狀的紅斑、丘疹、風團或水皰,伴局部瘙癢、灼熱刺痛,嚴重者可致發熱、頭痛、噁心、嘔吐等全身症狀。其發病特點是日光照射後皮損明顯加重,癢感加劇,避光後症狀減輕。

  近治患者徐某,女,37歲,2011年6月25日就診,訴近月來日曬後反覆發作顏面及手背起紅色丘疹,伴灼痛瘙癢,西醫診斷爲日光性皮炎,給予克敏能10毫克口服,日1次,並給予消炎痛溶液外搽。用藥時病情緩解,日曬後又復發,患者苦不堪言,轉求治於中醫。刻下症見:顏面、頸部及雙手背可見成片紅色丘疹,伴瘙癢難耐、灼熱刺痛,尿黃,餘無異常。舌質紅,舌苔黃,脈滑數。

中醫診斷爲熱毒蘊結之日曬瘡,給予中藥清熱解毒止癢、涼血散瘀祛暑,方用芍藥地黃湯加味:生地黃、牡丹皮、野菊花、川牛膝各10克,赤芍、白鮮皮、蒲公英、土茯苓、地膚子、魚腥草、白花蛇舌草各15克,甘草6克。7劑,水煎分3次服,日1劑。藥渣另加水煎,待涼後外洗或溼敷患處。7月1日複診,疾病痊癒。囑患者日後加強鍛鍊,增強體質,飲食營養均衡,多食新鮮果蔬。春夏外出做好防護工作,如塗防曬霜、打傘、穿淺色長袖衣服等,防患於未然。一旦發病,儘早就醫。隨防至今,病未復發。

方中生地黃、赤芍、牡丹皮清熱涼血、散瘀止痛,野菊花、蒲公英、魚腥草清熱解毒,白鮮皮、土茯苓、地膚子、白花蛇舌草清熱除溼、解毒止癢,川牛膝引火下行,甘草調和諸藥。內服外洗,既清解體內熱毒,又使藥液直達病所,內外合治,療效顯著。

文章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作者:韓又云 葉紅 

治日光性皮炎驗方

日光性皮炎是春夏季好發於對日光過敏者的一種皮膚病,中醫稱之爲日曬瘡。其病變主要累及暴露的皮膚區域,如面部、頸部、胸背部及手背部等,患部皮膚出現紅斑、腫脹,甚至發生水皰,患者自覺灼熱刺癢或疼痛。下述驗方治療此病效果頗佳。

  取藿香、青蒿、黃柏、苦蔘、地骨皮各9克。水煎服,每日一劑,7天爲一個療程。若配合外用藥則效果更好。可用當歸、艾葉、黃連、甘草各30克,水煎後冷溼敷患處,每次15~30分鐘,每日一劑,每劑藥可用3~5次,直至痊癒。

夏季應避免長時間曝曬,並注意保護暴露部位;局部瘙癢時嚴禁搔抓,以防繼發感染;局部禁用熱敷。

文章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作者:郭旭光

夏秋防治日光性皮炎

張女士患日光性皮炎已有多年了,每年最害怕的是過夏天。只要皮膚暴露在陽光下,就會細薄脫屑、癢痛難忍,較重時還有燒灼感和腫脹,消退了也會留下色素沉着斑。
皮膚科周國秀副教授說,近來接到許多日光性皮炎的病例,都是由於紫外線過敏引起的日光性皮炎,主要是因爲外出旅遊登山涉水,火辣辣的太陽直接照射於皮膚,被超過皮膚耐受量的中波紫外線灼傷而引起,潛伏期一般爲數日,主要發生在日曬部位,可表現爲日光性蕁麻疹、多形性日光疹、接觸性皮炎、光感性藥疹、蟲咬性皮炎、痱子等。
周國秀副教授在臨牀上常使用一些單驗方來減輕症狀,這些藥不含激素成分,無副作用,安全可靠,效果明顯:生石膏50克,滑石50克,冰片3克,爐甘石粉30克。用法:研面外撒皮膚上,一日2次。功效:疏散風熱、清涼解表。局部紅腫小水皰輕度滲出者,用鮮蒲公英、鮮馬齒莧適量,冰片1克,搗爛外敷局部。局部紅腫大皰滲出時,可用牛奶50毫升或生理鹽水500毫升溼敷。每次1520分鐘,每日23次。治療持續到水皰乾癟,用消毒針刺破皰壁效果最好。
周國秀提醒,日光性皮炎的預防尤爲重要,外出旅行在戶外活動時應塗防曬霜,穿保護性衣服,戴帽子、手套等,尤其戶外作業人員更應注意。飲食方面應多吃新鮮果蔬,適量補充維生素C和維生素B12以減少紫外線危害,促進黑色素消退;可以自己總結一下,看皮炎的發生是否與接觸的食物、化妝品、藥品等物質有關,如發現其中有關聯,最好能避免接觸。

文章來源:中國中醫藥報作者:戴秀娟

日光性皮炎分兩型論治

日光性皮炎,俗稱“曬斑”,是因強烈日光照射後,出現紅斑、水腫甚至水泡的急性皮膚炎症,屬光毒反應。中醫認爲本病多由日光毒侵傷肌膚所致。多發於盛夏酷暑季節,好發於顏面、頸部、手臂、手背等部位。患部灼熱疼痛或微癢,有脫屑或輕度色素沉着,嚴重者可有全身不適,發熱、噁心、心悸等全身症狀。筆者幾年來在臨牀上分爲兩種證型予以論治,均獲得了良好效果。

  熱毒侵襲型

  受曬皮膚紅腫、光亮,或有紅色丘疹集簇,灼熱刺痛、瘙癢,或伴身熱、頭疼、口渴、小便赤短。舌紅,苔薄,脈滑數。處方:生石膏30克,銀花、生地、紫花地丁各15克,野菊花、丹皮、黃芩、連翹、梔子各10克,竹葉、甘草各6克。局部水腫者,加冬瓜皮、澤瀉各10克;身熱、口渴者,加天花粉、桑葉各10克。每日1劑,水煎3次合併藥液,早、中、晚分服。

  溼毒互結型

曝曬處紅斑瀰漫,腫脹明顯,水皰簇集,皰壁緊張,破後流黏液,或糜爛結痂,自覺瘙癢,灼熱,口不渴或渴不多飲,眼瞼紅。舌質紅,苔薄黃或膩,脈滑數。處方:生地15克,澤瀉、車前子、黃芩、赤芍、丹皮、柴胡各10克,龍膽草、木通、甘草各6克。水皰潰破糜爛者,加馬齒莧、黃柏、蒼朮各10克;身熱、口不渴者,加佩蘭8克,淡竹葉6克。每日1劑,水煎3次,合併藥液,早、中、晚分服。

下一篇:少見的皮炎分類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