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H7N9禽流感再次興風作浪

時間: 2014-02-09

導讀:人感染H7N9禽流感,這個毒株在人和人之間傳播力似乎不強,眼下還沒有證實該病毒具有人傳染人的能力。公衆感染該病毒的風險較低。但近日,我國多地新增H7N9禽流感,證明這種病毒再次興風作浪。

去年3月,我國首次發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至7月和8月新發病例幾乎爲零。但近來,我國大陸、臺灣和香港已有至少200餘人感染,其中50幾人死亡。近日我國多地又有新增病例不斷髮生,證明這種病毒再次興風作浪,對此引起國人高度關注。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爲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無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發現H5和N7 兩種亞型。由於種屬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況可以感染人,既往確認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H7N2、H7N3 、H7N7 、H5N2、H10N7 ,症狀表現各不相同,可以表現爲呼吸道症狀、結膜炎、甚至死亡。既往報道,全球甲型流感(新型豬流感H1N1)死亡率達到6.4%左右;而人感染禽流感死亡率高達60%。人禽流感13歲以下兒童佔比例較高,病情較重,其屬於易感人羣。

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後常表現爲高熱等呼吸道症狀,往往很快發展成肺炎,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和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近日引起人們高度重視的H7N9這個病毒,其實早就存在,在全球的基因庫中,登錄了20株這樣的病毒。不過,這些病毒,既往僅在禽間發現,在荷蘭、日本及美國等地曾發生過禽間暴發疫情。在此之前,從來沒有在人身上分離出這種病毒,去年我國從人身上分離出了3個毒株,是全球首次,而且是跨種間的傳播,所以大家特別關注。對禽類的低致病性還可能意味着H7N9病毒是一種“沉默的傳播者”——比H5N1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更難發現。後者能令成羣野鳥或家禽喪生,因此要明顯的多。

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的主要臨牀表現爲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熱(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症狀。起病5~7天出現呼吸困難,重症肺炎並進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發展爲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並死亡。目前對該病的臨牀特徵的認識還很有限,該病毒感染能否引起輕型病例或其他臨牀表現尚不清楚。有待進一步觀察研究。

新出來一個流感病毒,人們最關心的就是兩個問題:是否具有廣泛的傳播力,是否具有高致死力。從目前報道的情況來看,H7N9禽流感雖然有高致死力,但無須恐慌,因爲這個毒株在人和人之間傳播力似乎不強,眼下還沒有證實該病毒具有人傳染人的能力。公衆感染該病毒的風險較低。

包括H5N1在內的其他類型的禽流感病毒已經出現了許多年,能夠在禽鳥間傳播,或者由禽鳥傳染給人類,但它們通常不會在人際間傳播。到目前爲止,缺乏人際間傳播方式似乎同樣是H7N9型病毒的特點。

爲什麼動物身上的流感病毒會被人感染呢?這和流感病毒的結構有很大關係,通俗的說,人和動物身上多存在一種可以和流感病毒相結合的受體,不同的流感病毒需要不同的受體,流感病毒就像螺絲一樣,人和動物身上的受體就像螺母一樣,需要配對成功才能發生感染。當一種流感病毒的受體在人和動物身上都有時,這種流感病毒就會在人和動物之間傳播。反之,只能在人類間或者動物間傳播。

目前治療方法,根據其他類型流感抗病毒治療經驗,發病早期使用達菲可能是有效的,但對人類新發現的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特異性治療手段仍需觀察研究。目前尚沒有對本病預防的接種疫苗。

所有流感病毒都怕高溫,怕紫外線。如果加熱到56℃,數分鐘後就喪失了致病力性,加熱到100℃,1分鐘就被滅活。暴露在陽光下40~48小時,就能被滅活。同時,也怕鹼性環境。對該病毒的防範,建議勤開窗,勤通風,勤洗手。儘量避免直接接觸病死禽、畜。發現高熱,咳嗽時,應儘早到有條件的醫院就診,特別是近期接觸過禽類的病人。

(文/尹振堯)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