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測血糖的注意事項

時間: 2014-02-18

目前,我國進行自我血糖監測的病人越來越多,這是糖尿病管理方面的一大進步。不過,糖尿病病人在進行自我血糖監測時,有些事情應該先搞清楚。

  血糖控制好不好,看什麼

  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得好不好,主要用兩種指標來衡量:糖化血紅蛋白(HbA1c)和血糖。

  所謂糖化血紅蛋白,是紅細胞中血紅蛋白與葡萄糖結合的產物。這個結合的過程比較慢,但一旦結合就“密不可分”,性質不易改變。

  所以,糖化血紅蛋白比血糖穩定得多。也就是說,短時間內血糖升高或下降(或某一次血糖升降)時,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不會馬上隨之改變。它的變化與紅細胞息息相關,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爲120天,血紅蛋白與血糖接觸的時間也可達120天。

  因此,糖化血紅蛋白所反映的是病人在過去2~3個月中血糖的平均水平,而不是某個時間的血糖情況。血糖纔是反映某一時刻(取血檢測當時)血糖水平的指標。

  不過,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均很重要。只有兩者結合使用,才能全面反映病人血糖控制的真實情況。

  一般而言,若病人血糖控制得比較好,應3~6個月檢測一次糖化血紅蛋白;若控制得不理想,應每2~3個月檢測一次,直至血糖控制穩定。

  早餐前血糖

  不完全等於空腹血糖

  那麼,如何看血糖的測定呢?

  由於血糖是瞬間值,會隨進餐時和進餐後的時間而變化,因此,若要更好地進行血糖監測,首先應瞭解不同時間所測血糖的意義。

  根據血糖監測時間的不同,可分爲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和隨機血糖等。

  空腹血糖,是指禁食8~12小時、早餐前測定的血糖值,宜在清晨6:00~8:00進行。

  而餐前血糖,則包括早餐前、午餐前和晚餐前血糖。

  應注意的是,早餐前血糖既可以是空腹血糖,也可以不是空腹血糖(即不一定要禁食8小時以上),二者概念不完全一樣。

  餐後2小時血糖,是指三餐(早、午、晚)後2小時(從進食第一口食物時開始計算時間)所測定的血糖值。

  而隨機血糖,是指一天中任意時間測定的血糖值,包括睡前血糖、夜間血糖等。

  空腹血糖、餐前血糖和睡前血糖,都不同程度地體現了基礎血糖的控制情況;而三餐後2小時血糖,則反映了進餐後的血糖控制效果。

血糖監測,適時而定

  由於每個人的血糖控制情況不一樣,而且每個人的血糖控制情況都會變化,因此,如何選擇血糖監測的時間、頻率及次數,不能一概而論,一般分以下幾種情況:

  ★糖尿病病情控制較差時 此時往往空腹和餐後血糖水平都很高。由於空腹血糖是基礎,若空腹血糖高,那餐後血糖肯定也很高。因此,此時的血糖監測,應以空腹、餐前和睡前等基礎血糖監測爲主。

  ★當空腹血糖控制良好時 “基礎”打好了,我們就需要更多地關注餐後血糖,因它隨“食”而變。若餐後血糖經常波動,那糖化血紅蛋白往往也不能達標。而這就意味着血糖控制得還不夠好。所以,此時應以餐後2小時血糖監測爲主。

  ★當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糖、餐後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均達標或接近達標時 此時固然值得慶賀,但我們還是要多留個心眼——注意低血糖,特別是對兒童和老年病人。嚴重或持續時間較長的低血糖,會損傷兒童的大腦發育,易引起老年病人的心腦血管意外。

  由於低血糖往往發生在空腹、餐前、睡前或夜間,所以,應監測這些時段的血糖,尤其是出現低血糖症狀時。

  使用口服藥和生活方式干預的病人,通常病情比較穩定,可每1~2周或每月選擇一天監測血糖2次(包括早餐前和早餐後2小時)。

  但要注意,若遇特殊情況(如劇烈運動、感冒、發熱、腹瀉等),應加強血糖監測。此外,在參加宴會或進食特殊食品後,也應測餐後血糖,以瞭解進食的食物對血糖的影響,這有助於今後調節飲食和選擇食品.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