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不能靠“一把刀”

時間: 2011-06-26
不同期別的肺癌,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不一樣;不同期別的肺癌,治療效果也不一樣。   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早中期非小細胞肺癌和局部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可以從外科手術中獲得臨牀受益,局部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則需要進行術前和術後化療,單純依靠外科手術“一把刀”不能夠提高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局部中晚期肺癌則需要手術結合輔助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以提高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   更多的肺癌患者臨牀確診時已屬晚期,失去了外科手術根治性治療的機會,只有依靠化放療、靶向治療和射頻消融等物理治療手段以及中醫藥治療,延長患者的中位生存期。

手術治療須慎重

患者得了肺癌以後,千萬不要着急,要冷靜接受疾病,一定要先把臨牀分期搞明白,再選擇治療手段,該做的檢查一定要做,千萬不要一住院就四處託人急着找關係做手術。

臨牀經常有這樣的病例:肺癌手術後僅幾個星期的時間,就出現了顱腦或全身骨轉移;也有術後幾天就出現顱腦轉移症狀的病例。進一步詢問才知道,手術前根本就沒有做應該常規做的顱腦核磁和全身骨掃描,病人白白捱了“一刀”。有些肺癌患者希望儘快手術治療,有些醫生礙於方方面面的關係,有些基層醫院就沒有核磁共振和核醫學科,有些自費患者爲了節省一些檢查費用,這些原因導致臨牀上這些“悲劇”時有發生。

其實這些病例術前就已經合併有顱腦或全身骨轉移,只是醫生沒有按照常規給做顱腦核磁和全身骨掃描檢查,如果術前做了這些檢查,發現了顱腦、骨骼和腹腔臟器轉移,任何醫生都不會給病人做手術治療的。

肺癌除了可以淋巴結和肺轉移,肺外最容易轉移的部位就是顱腦、骨骼和腹腔臟器。有相當一部分肺癌患者就診時首先出現了顱腦和骨骼轉移才確診肺癌的。多數肺癌患者死亡原因是因爲肺外轉移所致。所以我們強調肺癌手術前一定要做顱腦核磁和全身骨掃描檢查。

常規的胸部螺旋CT、顱腦核磁、全身骨掃描和腹部超聲波(或腹部CT)是肺癌治療前必須的檢查項目。近年來許多肺癌中心和腫瘤醫院還常規進行全身PET或PET-CT和血液腫瘤標記物檢查,以期獲得更爲準確的肺癌分期。需要手術的患者術前還必須要完成心肺功能、肝腎功能檢查以及一些凝血機制方面的檢查。針對重大的縱隔淋巴結,術前確診率比較高的檢查手段依次爲電視縱隔鏡、經支氣管鏡穿刺縱隔淋巴結活檢、胸部PET或PET-CT掃描檢查。而針對於肺外轉移,則必須要完成顱腦核磁、全身骨掃描和腹部超聲波(或腹部CT)檢查,因爲這些都是肺癌容易轉移的部位。

肺癌要多學科綜合治療

由於肺癌缺乏典型的臨牀症狀,臨牀確診多是中晚期肺癌,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所佔比例少,在我國臨牀確診的早期非小細胞肺癌不足20%,接近80%都是中晚期肺癌。能夠有機會接受外科根治性切除的早、中期非小細胞肺癌也不超過30%,更多的肺癌因爲確診時屬晚期,只能進行化療、放療、靶療和中醫藥治療。

目前,國內外腫瘤學界把小細胞肺癌列爲全身性疾病,治療以全身治療也就是化療爲主。作爲全身性疾病,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是以藥物化療爲主。即使是早期侷限型肺癌也是要術前先做化療2-3個週期,通過各項分期檢查確認沒有肺癌轉移後,纔會考慮外科手術治療;手術後還要進行至少六個週期以上的序貫化療或維持治療。

而非小細胞肺癌一旦術後證實有肺門淋巴結和縱隔淋巴結轉移,也需要進行術後輔助化療。目前非小細胞肺癌術後輔助化療是選擇二種藥物聯合的化療方案,化療一般爲四個週期。改變了以前三種藥物聯合、六個週期或更多週期的序貫化療,使許多老年肺癌患者不能耐受的狀況。現在更多的非小細胞肺癌術後患者能夠接受而且能夠耐受術後四個週期的輔助化療。

另外,肺癌治療除了外科手術,還有放療、靶向治療、中醫藥治療。近年來臨牀廣泛應用的還有伽瑪刀、氬氦刀、射頻消融、冷凍治療和熱療、光動力治療等多種治療手段。醫生可以根據病人具體病情、綜合科學合理地應用現有的治療手段,以期達到根治或延長患者生存、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

目前肺癌治療的模式包括:手術+化療、手術+靶向、化療+靶向、射頻消融+化療、射頻消融+靶向、化療+放療+靶向等多種相結合的治療手段。總之,肺癌治療一定要強調多學科綜合治療,在重視延長肺癌患者生存外,也要重視患者的生活質量,給肺癌患者更多的臨牀受益。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3-05-17
一把是主刀,一把是副刀,比如無名刀、天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