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 臨牀分級及症狀表現

時間: 2013-11-03
臨牀分級及症狀表現 西醫分法   病理分期:   第一期:早期病變期:患者常有下肢發涼,麻木,腿部”抽筋”, 易被誤認爲”老寒腿”或老年人缺鈣,導致延誤病情。   第二期:局部缺血期:“間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離後出現下肢疼痛,被迫停止運動,休息一會後可緩解, 再次行走一段距離後疼痛即再次出現。隨着病情的進展,病人行走的距離越來越短。此外還有足部感覺異常,動脈搏動弱,功能性>器質性。   第三期:營養障礙期:靜息痛,即患者在不行走休息時出現的下肢疼痛,呈劇烈燒灼樣疼痛,以夜間爲甚. 肢體營養障礙,動脈搏動消失,器質性>功能性。   第四期:壞疽期:持續劇烈疼痛,乾性潰瘍和溼性潰瘍, 組織缺血壞死,可合併感染,最終導致截肢,嚴重時還可危及生命。   缺血分級:   Ⅰ期 無症狀期,僅在激烈運動後感到不適   Ⅱ期 正常速度步行時出現下肢疼痛   Ⅲ期 靜息狀態下出現下肢疼痛——靜息痛

  Ⅳ期 靜息狀態下下肢疼痛,伴有局部營養障礙、營養不良性潰瘍、壞疽

  常用的分級方法爲wagner分級法方法如下:   (1)0級——指的是有發生潰瘍高度危險因素的足,對於這些目前無足潰瘍的患者,應定期隨訪、加強足保護的教育、必要時請足病醫生給予具體指導,以防止足潰瘍的發生。有發生足潰瘍危險因素的足,目前無潰瘍。   (2)1級——足皮膚表面潰瘍,臨牀上無感染。突出表現爲神經性潰瘍。這種潰瘍好發生於足突出部位即壓力承受點,如足跟部、足或趾底部,潰瘍被胼胝包圍。表面潰瘍,臨牀上無感染。   (3)2級——較深的、穿透性潰瘍,常合併軟組織感染,但無骨髓炎或深部膿腫,潰瘍部位可存在一些特殊的細菌,如厭氧菌、產氣菌。較深的潰瘍,常合併軟組織炎(CELLULITIS),無膿腫或骨的感染。   (4)3級深部潰瘍,常影響到骨組織,並有深部膿腫或骨髓炎。   (5)4級——特徵爲缺血性潰瘍,局部的或足特殊部位的壞疽。通常合併神經病變。沒有嚴重疼痛的壞疽即提示有神經病變。壞死組織的表面可有感染。   (6)5級——壞疽影響到整個足。大動脈阻塞起了主要的病因學作用,神經病變和感染也影響。全部壞疽。   DUSS系統:糖尿病足潰瘍分級新方法   德國蒂賓根大學Beckert等日前提出了一種根據潰瘍性質對糖尿病足嚴重程度進行分級的新方法。據此,他們建立了新的糖尿病足潰瘍嚴重程度評分(DUSS)系統,並應用該評分系統對1000例患者進行了評估,證明該評分系統能夠比較準確地預測糖尿病足潰瘍患者的預後。雖然目前已經有幾個公認的糖尿病足潰瘍分類體系,但是仍然缺乏科學、準確、實用的評分系統來評估糖尿病足嚴重程度和判斷預後。   DUSS系統對四項臨牀指標進行打分,分別爲:   (1)是否可觸及足動脈搏動(有爲0分,無爲1分)   (2)潰瘍是否深達骨面(否爲0分,是爲1分)   (3)潰瘍的位置(足趾爲0分,其他部位爲1分)和是否爲多發潰瘍(否爲0分,是爲1分),因而最高理論評分爲4分。   研究人員應用DUSS系統對1000例糖尿病足潰瘍患者進行評估,隨訪至潰瘍癒合或截肢或滿一年。結果顯示,得分爲0分者的潰瘍癒合率顯著增高,而得分高者的潰瘍癒合率降低,同時截肢率增高;得分相同的不同亞組患者,潰瘍癒合率存在顯著性差異。進一步分析顯示,得分每升高1分,潰瘍癒合率降低35%;同樣,得分越高,初始潰瘍面積越大,潰瘍病史越長,需要住院或手術治療的可能性就越大。   研究提示:該評分系統簡單實用,每名醫師都可以很容易地應用該系統來對糖尿病足潰瘍患者的預後進行預測,從而及時建議患者接受專科醫生的治療。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