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腸胃炎

時間: 2013-09-01

一、概述
急性腸胃炎是夏秋季的常見病、多發病。多由於細菌及病毒等感染所致。主要表現爲上消化道病狀及程度不等的腹瀉和腹部不適,隨後出現電解質和液體的丟失。本病屬於中醫“嘔吐、腹痛、瀉泄”等病症範疇。
二、病因
急性腸胃炎是由於食進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飲食不當,如過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腸胃道粘膜的急性炎症性改變。在我國以夏、秋兩季發病率較高,無性別差異,一般潛伏期爲12~36小時。
沙門氏菌屬是引起急性腸胃炎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以鼠傷寒沙門氏菌、腸炎沙門氏菌、豬霍亂沙門氏菌、雞沙門氏菌、鴨沙門氏菌較爲常見。
三、症狀
主要表現爲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等,嚴重者可致脫水、電解質紊亂、休克等。病人多表現爲噁心、嘔吐在先;繼以腹瀉,每日3—5次甚至數十日不等,大便多呈水樣,深黃色或帶綠色,惡臭,可伴有腹部絞痛、發熱、全身痠痛等症狀。
四、檢查
大便常規檢查及糞便培養;
血白細胞計數可正常或異常。
五、治療
1.西醫藥治療
(1)一般治療:儘量臥牀休息,口服葡萄糖一電解質液以補充體液的丟失。如果持續嘔吐或明顯脫水,則需靜脈補充5%—10%葡萄糖鹽水及其他相關電解質。鼓勵攝人清淡流質或半流質食晶,以防止脫水或治療輕微的脫水。
(2)對症治療:必要時可注射止吐藥:例如肌肉注射氯丙嚓25-100mgl日。解痙藥:如顛茄8n堪11次,1日3次。止瀉藥:如思密達每次1袋,1日2-3次。
(3)抗菌治療:抗菌素對本病的治療作用是有爭議的。對於感染性腹瀉,可適當選用有針對性的抗菌素,如黃連素O.3g口服,1日3次或慶大黴素8萬u口服,1日3次等。但應防止抗菌素濫用。
2.中醫藥治療
(1)腸胃溼熱:病起急驟,噁心頻發,嘔吐吞酸,腹痛陣作,瀉下急迫,便行不爽,糞色黃褐而臭,口渴欲飲,心煩,尿短赤少,舌苔黃膩,脈淆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化溼,理氣止瀉。
方藥:葛根10克、黃芩10克、黃連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車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葉10克、生甘草6克。
(2)寒溼阻滯:嘔吐清水。噁心,腹瀉如水,腹痛腸鳴並伴有畏寒發熱,頸項或全身關節痠痛,苔薄白或白膩,脈灞。
治法:散寒除溼,和中止瀉。
方藥:藿香10克、大腹皮10克、白芷]O克、紫蘇10克、茯苓12克、清半夏10克、白朮10克、陳皮10克、厚朴10克、生薑5克、甘草6克。
中成藥:霍香正氣水。
(3)食滯腸胃:噁心厭食,得食愈甚,吐後反快;腹痛,瀉下穢臭,氣迫不爽,瀉後痛減,苔厚膩,脈滑實。
治法:消食化滯,和胃降逆。
方藥:焦山楂10克、神曲10克、制半夏IO克、茯苓12克、陳皮10克、萊菔於10克、大腹皮10克。
中成藥:保和丸,香連化滯丸。
(4)脾胃虛弱:稟賦不足,素體脾虛,飲食稍有不慎即吐瀉,大便溏薄,嘔吐清水,且時作時休,面色不華,乏力倦怠,舌淡,脈10弱。
治法:健脾理氣,和胃止瀉。
方藥:人蔘3克、白朮12克、山藥10克、茯苓12克、白扁豆12克、陳皮10克、砂仁3克、薏苡仁12克、甘草6克。
中成藥:人蔘健脾丸。

急性胃腸炎你備了這些藥嗎?急性胃腸炎中醫食療方怎樣預防急性胃腸炎怎樣治療急性胃腸炎急性胃腸炎屬於中醫學“嘔吐”、“泄瀉”、“霍亂”的範圍。

1.寒溼吐瀉起病急驟而發展緩慢,先脘腹部飽脹疼痛,繼而嘔吐清水或食物殘渣,陣發性腹痛、腸鳴泄瀉、大便如黃水樣,日多次,自覺腹冷、頭暈,面色蒼白,精神疲乏,口不渴,可伴有發熱怕冷、頭痛、四肢痠痛。治以芳香化濁、健脾燥溼。適用的非處方中成藥如下。

①藿香正氣水(丸、片、軟膠囊)本藥解表祛暑、化溼和中。適用於外感風寒或內傷溼滯所致腹痛、嘔吐、泄瀉及中暑頭暈等症。

②六合定中丸有祛暑除溼、和胃消食的功能,用於夏令內傷生冷、停食停水及外感暑溼所致脾胃失調,症見吐瀉、脘悶、腹脹爲主的患者。

③去暑丸有清暑去溼、和胃止瀉功效。用於中暑外感、怕冷發熱、頭痛身倦、肚脹吐瀉。本藥適於夏令感冒、無汗而有消化道症狀者。

藿香正氣水、六合定中丸、去暑丸三藥均爲夏令時疫的常用藥。對於夏季傷暑溼、感冒、吐瀉等症頗有效驗。藿香正氣水着重於感寒吐瀉、腹痛較急,暑溼較重者;六合定中丸着重於和胃止瀉;去暑丸着重於祛暑止瀉。臨用時患者應加斟酌。

2.暑溼吐瀉驟然起病,吐瀉頻作,先爲胃脘部脹痛、噯氣如腐卵臭,嘔吐酸臭食物或黏液,伴發熱,口渴;繼則腸鳴、腹痛拒按,大便泄瀉如黃水樣、惡臭多泡沫,帶有少量黏液或血液,肛門灼熱,瀉後不暢,小便赤、量少。治宜清熱利溼,調理腸胃。適用的非處方中成藥:

葛根芩連片本藥解表清裏,治療身熱、喘而汗出、煩躁口渴、腹痛下痢。患者有無表症均可使用。對胃腸炎、菌痢效果顯著。

香連片(丸)可清熱燥溼、行氣化滯。用於溼熱痢疾(菌痢)、膿血相間、腹痛、裏急後重的患者。

3.食滯吐瀉主要症狀有腹痛嘔吐、腸鳴泄瀉、糞便異臭、瀉後痛減、便中挾有未消化食物、脘腹脹滿、噯氣厭食。治宜消食導滯、調和腸胃。常用的非處方中成藥:

保和丸本藥有消積和胃,清熱利溼之功效。治療食積停滯、脘腹脹滿、噯腐吞酸、厭食腹瀉等症。

克瀉膠囊有清熱利溼,消食止瀉的作用。用於溼熱或兼食滯所致泄瀉。

本類中成藥還有加味保和丸等。

4.脾胃虛寒吐瀉主要症狀是吐瀉頻頻不止、腹痛、面色蒼白、汗出肢冷、口不渴、小便清。當以溫中散寒、補益脾胃之法治之。適用的非處方中成藥有:

附子理中丸有溫中祛寒、健脾理胃之功。用於脾胃虛寒所致嘔吐、便溏、稍進油膩之物則瀉、畏寒肢冷、腹痛、食少不飲、腹脹喜溫、小便清利等症。本藥孕婦慎用。

參苓白朮丸本品可補氣健脾、和胃滲溼,治療脾胃氣虛挾溼所致嘔吐腹瀉、面色萎黃、四肢無力、形體瘦弱、飲食不化、胸脘脹滿等症。本藥孕婦不宜用。

偏方:

家鄉的老一輩都用馬齒莧治療拉肚子,方法是鮮馬齒莧全株搗碎,衝入開水飲用,一般一次即可。

馬齒莧俗稱馬蜂草、馬蜂菜,也叫長命菜、長壽菜、五行草,是夏秋季節長在田間地頭的野菜。馬齒莧性寒,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中醫認爲,馬齒莧的功效爲清熱解毒,利水去溼,散血消腫,除塵殺菌,消炎止痛,止血涼血。主治痢疾,腸炎,腎炎,產後子宮出血,便血,乳腺炎等病症。

  馬齒莧爲治菌痢的要藥,可單用本品煎服,也可配合辣蓼等藥同用,以用新鮮者效果較佳。由於馬齒莧可做蔬菜食用,即使大量應用也很安全,故是一味值得重視的藥品。現代大多用於治療腸炎、急性關節炎、膀胱炎、尿道炎、肛門炎、痔瘡出血等症的治療。

馬齒莧含有大量去甲基腎上腺素和多量鉀鹽,含有不少二羥乙胺、蘋果酸、箭蕩糖、維生素B1、B2等營養成分,實驗證實,它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多種細菌都有強力抑制作用,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稱。民間常用鮮馬齒莧120克(幹60克)、粳米60克煮粥,或用鮮馬齒莧絞取汁和大劑量水煎液,來治療溼熱腹瀉、急性腸炎、痢疾等症,是一味清熱、解毒、消炎的天然良藥。

該草我們這也叫消炎草,看來叫此名不無道理。我家也種在花盆中備用,夏天時被蚊蟲叮咬了,用其汁搽很快消腫止癢呢。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