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的中醫辯證及治療方法

時間: 2013-08-17
蕁麻疹俗稱“風疙瘩。是人們日發生活中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約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發作過一次蕁麻疹、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青壯年爲多 無明顯的性別差異。任何季節均可發病。因蕁麻疹的皮疹“形如豆辨,堆累成片" 高出皮膚,遇風易發,故中醫稱之爲"瘖癅" 、‘風疹塊、鬼飯疙瘩。
蕁麻疹的主要症狀爲:皮損常突然發生, 先有皮膚瘙癢,隨即起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或皮膚色.風團大小不一,形態多樣,呈圓形、橢圓形、不規則形此起彼伏,皮損可隨瘙癢而增多,融合成大片。發作時間不定,一日可多次反覆發作 多持續半小時或數小時後自行消退,消退後不留痕跡。患者自覺劇烈瘙癢及有灼熱感。本病部位不定,可泛發全身,也可侷限於某一部位,有時粘膜亦可受累。胃腸道受累者可伴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全身症狀可有發熱。部分患者以鈍器在皮膚上劃痕後,局部出現與劃痕一致的風團。蕁麻疹的病程有長有短,急性的可數日或數週後消退,慢性的可反覆發作,經年累月不愈。給患者的生活帶來不少痛苦。
中醫治療急性蕁麻疹常分爲鳳熱.風寒兩型辨證治療。
風熱型一般疹塊淡紅或紅有灼熱感。湯藥可選用經驗方
荊 芥6g 防 風10g 銀 花10g 連 翹10g
薄 荷6g 僵 蠶10g 苦 參10g 丹 皮10g
生 地15g 黃芩10g 蟬衣10g 生石膏20g
生甘草6g
水煎服 每日2次,每次150ml.
風寒型一般皮疹色白,遇風冷加劇、湯藥可選用經驗方:
麻 黃5g 杏仁10g 防 風10g 荊芥10g
浮 萍10g 地膚子10g 白蘚皮10g 丹 皮10g
乾薑皮10g 陳 皮10g 桂 枝 6g
水煎服,每日 2次,每次150ml 。
對於慢性蕁麻疹 要仔細尋找病因,積極祛除病因.並配合服用湯藥,可選用經驗方:
當 歸10g 川 芎10g 熟 地10g 白 芍10g
何首烏 30g 生黃芪30g 白蒺藜 15g 白 術 10g
丹 參109 地骨皮10g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
飲食療法:如皮疹遇熱加重,可用冬瓜皮20g,菊花15g,赤芍12g,每天1劑,水煎後取藥汁兌蜂蜜少許 代茶飲。連用7一8劑。遇寒加重,可用木瓜60g,生薑9g.米醋100g, 每天1劑,放人砂鍋中煎煮,待醋煮干時,取出木瓜、生薑,分早晚2次吃完,連用7—10劑。
中醫認爲‘防病於未然’”,在蕁麻疹未發作時,應注意尋找和祛除病因,積極調整胃腸道功能,清除腸道寄生蟲調整內分泌,治療慢性病竈,避免接觸致敏的食物、藥物。動物皮毛等。患病期間,要避免強烈搔抓及熱水燙洗,不要濫用刺激性外用藥。保持飲食清淡,忌食魚腥海味、辛辣酒酪等食物。適當調攝生活起居,適應氣候寒溫變化,加強體育鍛煉,保持精神安恰。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