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足

時間: 2011-02-13
當前,隨着糖尿病發病逐年上升,糖尿病足部病變也日見增多,據統計,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發生率高達2.8%-14.5%。糖尿病足肢端壞疽,是個嚴重致殘性的病證,我國早在《黃帝內經》及漢唐時代醫學家著作中已有消渴導致足壞疽的論述。1995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糖尿病足與眼病、腎病、心血管病並列爲糖尿病四大併發症之一。目前糖尿病足壞疽很難治癒,多年來對較嚴重的壞疽常採取高位截肢術。因此,如何降低截肢率、病死率是糖尿病足治療的關鍵。 糖尿病足發生的原因,長期以來國內外都遵循Catterall(1972年)提出的“血管閉塞缺血”、“神經病變”與“感染”三因素。經過多年臨牀研究與實踐,發現肌腱性壞死是導致糖尿病足壞疽的又一重要致病因素。 臨牀上辨證治療多按下述分型進行辨證,投以方藥和中西醫結合治療。(1)皮膚變性皮損型:中醫辨證多屬溼熱證。治宜清熱利溼。處方:菌陳蒿、梔子、黃芩、黃連等。外洗方:海桐皮、威靈仙、皂莢等。西藥用複方咪康唑軟膏、寶龍康軟膏外塗。
要經常防治低蛋白血癥與癬症,注意乾燥、清潔,大半可避免糖尿病足壞死的發生。(2)肌腱筋膜變性壞死型:中醫辨證屬溼熱證。治則宜急則治標,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清法”;緩則治本,使用“養法”鞏固療效。基本方:茵陳蒿、苦蔘、梔子、黃芩、黃連、制大黃等。外洗方:中藥一枝黃花、半邊蓮、黃精等;西藥用0.5%甲硝唑溼敷。
急性期的治則,要控制發展,“溼去自緩”,單用“活血化瘀”難以控(3)血管閉塞缺血性壞死型:①趾端淺瘀症:中醫辨證屬腎陽虛證,治宜益氣溫陽。處方:黃芪、桂枝、細辛,鹿角片、熟地、益母草等。②肢體血管閉塞壞死症:治宜清脈軟堅化痰。處方:制首烏、海藻、薟草、牡蠣、蒲黃等。患足前半跖壞死,治療後分界較快者,可作前半跖切除縫合;如高齡伴有心、腦、腎疾患,靜息痛難以忍受者,可考慮早作膝下截肢術。(4)末梢神經變性麻痹型:①寒痹治宜長期溫腎益肝。處方:黃芪、首烏、熟地、山萸肉、鹿角片、五味子等。本症由於下肢感覺障礙,不知冷熱,故最易燙傷及外傷感染導致形成壞死。可從筋疽原則處理。②熱痹治宜養陰清絡。處方:牛角片、生地、玄蔘、地榆、五味子、生石膏等。(5)趾跖骨變性萎縮型:①骨萎治宜長期補腎養髓。處方:金匱腎氣丸、刺五加片等。②骨痹治宜清法,分界後切除癒合。 糖尿病足壞疽一般的治療原則爲:嚴格控制血糖;局部清創,加強足部護理;限制活動,抗感染;血管病變缺血性足潰瘍,不嚴重,可使用擴血管藥物,嚴重者行血管重建術;神經性病足,應積極改善神經功能,但無論是缺血性還是神經性足潰瘍,如積極保守治療仍發生壞疽,均應及時果斷予以截肢。

關鍵詞: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治療 糖尿病併發症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