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名驗方

時間: 2011-07-21

    (1)   竹茹清胃飲(桃子揚) 〔組成〕竹茹12克蘆根30克公英15克枳殼10克石斛10克麥冬15剋薄荷6克白芍12克甘草6克 〔功能〕輕清涼潤,理氣止痛。 〔主治〕慢性淺表性胃炎、胃潰瘍偏熱者。其特徵是:胃脘輕痛,咽乾口苦,舌紅,答黃,胃無大熱,服清胃散太過者。 〔用法〕水煎300毫升,早晚分二 飯前溫服。每週服5劑。 〔方解〕方中竹茹、蘆根性味甘寒,善清胃熱,止嘔吵;公英甘苦而寒,清熱解毒,爲清胃之要藥;枳殼、白芍、薄荷疏肝、柔肝和胃,行氣止痛;石斛、麥冬滋養胃陰。諸藥合用清胃消炎,舒肝止痛,且對幽門彎曲菌有良好的殺滅作用,以利消化道炎症。潰瘍之修復。故爲治療慢性胃炎、潰瘍病偏熱者之有效方劑。 〔加減〕胃脘痛甚者,重用芍藥(30~60克)、甘草,加元胡15克;屬及十二 腸潰瘍者,加兒茶10克、瓦楞子粉15克,去石斛;口渴者,加生石膏15克,渴止即去之;便幹者加全瓜萎20~30克;嘔吐者加生薑 10克。 〔按語〕慢性胃炎多因情志不遂、肝氣鬱結或飲食不節,損傷脾胃所致。肝鬱化熱,橫犯脾胃;嗜食辛辣,菸酒厚味,皆可滋生胃熱。單用疏肝理氣健脾和胃多有不效。熱鬱中焦有輕重之分:重者胃脘灼痛,口渴口臭,噁心嘔吐,尿黃便祕,石膏、知母、芩連、硝黃清下可除;輕者,脘部熱痛不重,口乾而苦,常日久不愈,用上藥則過猶不及。對此,本方最爲適宜。 考方中蘆根、公英皆可食用果腹,對人體無害自不待言竹茹枳殼輕清之品,對胃氣也無大礙;石斛,麥冬,甘寒而潤,輕清潤胃,且無滯隔、膩胃之弊。總方,本方用藥輕靈,清熱而不傷胃,養陰而不戀邪,且無壅滯之弊n有病可治。無病可養,寓治於養之中,故爲治療胃炎、潰瘍偏熱者之良方。

       (2) 砂半理中湯 〔組成〕清半夏9剋制香附9克高良薑9克炒枳殼9克(或炒枳實)砂仁9克(打碎)。 〔功能〕理氣散寒,和胃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證屬寒凝氣滯者。臨牀以胃脘近心窩處疼痛,泛酸曖氣,或吐誕沫,脘腹脹滿,痛引脅背或胸中,舌質淡紅,苔薄白或白膩,脈沉遲或弦緊爲特點。 〔用法〕用砂鍋加水至浸沒藥材,水面超出藥材5分。砂仁打碎後下,每劑煎二次,日服一劑;分二次溫服。 〔方解〕方中半夏燥溼化痰,降逆止嘔,和中健脾,可做爲肺胃痛之主藥。該藥外用能癒合創口,不留瘢痕,有促進潰瘍癒合之效用。砂仁健胃理氣止痛,化食積,並可入腎,因此可做爲腎胃痛之主藥。枳殼(或枳實)能消心下痞塞之痰,泄腹中滯塞之氣,推胃中隔宿之食,消腹內連年之積,放做爲脾胃痛之主藥。香附舒肝理氣,對肝胃不和之肝胃痛有較好的效果。服本方痛止後,可用5~10劑共研細末,溫開水調服,每服6克,日1~2次,以鞏固療效。 〔加減〕本方爲治療胃痛的基本方劑,臨牀可根據病情酌加藥物。 肝胃痛證:見胃痛連脅,攻撐作痛,呃逆噯氣,苔多薄白,脈弦緊。治療將香附加至12克爲主藥,餘四味藥量仍爲9克。若日苦吐酸,爲膽火較盛,加生桅子6~9克;脅痛較重者,可加川間子9克。 心胃痛證見痛引胸中,心悸氣短,舌紅苔薄白,脈寸尺俱微,動見於關。治療將高良薑加至12克爲主藥,餘四味仍用9克。若大便色黑即與小腸火有關,可加焦桅仁3克。 脾胃痛證:見胃脘疼痛,脘腹脹滿,神疲乏力,自少納呆,舌苔白膩,脈緩或大,治療特炒枳殼(或炒枳實)加至12克爲主藥,餘四味藥仍用9克。 肺胃痛證:見胃脘疼痛,肩背拘急痰多咳嗽,動則氣少,舌苦白膩,脈寸微關緊尺沉,治療將清半夏加至12克爲主藥,餘四味仍用 9克。若兼大便乾燥或不通,爲大腸有熱,可加大黃 2~3克。 腎胃痛證:見脘痛及腰,腰痠,少腹脹滿,行則佝僂,舌苔薄白,脈沉遲或伏,治療將砂仁加至 12克爲主藥,餘四味仍用 9 克。若腰痠小腹脹甚,可加沉香末2克(分衝);同時有小便不利者,可加肉桂末2克(分衝)。 若中焦痞滿,上下不通,此乃兼有三焦症狀,可加黃連2~3克,肉掛末2克(分衝)。

       (3) 健運麥谷芽湯 〔組成〕麥芽30克谷芽30克雞內金15克山藥15克 黨蔘10克甘草5克 〔功能〕健脾和胃,復元益氣。 〔主治〕慢性胃炎。臨牀凡見內傷或外感而致脾胃健運不及,臟腑功能低下者,均可配伍對症藥應用,單用能增進食慾。此外,大病久病之後胃氣受傷,食納不香者也可靈活隨症應用。 〔用法〕加清水超過藥面一寸(指一般藥罐)浸泡1小時,然後置火上煎熬,佛後繼沸5分鐘即可,不宜久煎。 〔方解〕方中山藥性平味甘,補脾氣而益胃陰,合黨蔘又能補氣。內金甘平,運脾健胃,有以髒補髒之妙,非他藥所能及。甘草引藥入脾,再加麥谷二芽,共奏復元益氣之妙。考麥谷二芽,多認爲屬於消積破滯之品,而怯用於內傷虛證,於是二藥因此而用亦寡。大好良藥,定效莫展,豈不可惜。實則二芽“開發胃氣,宣五穀味”(《本草述》),其功用不在破,而在於開胃健脾,脾開胃健,則能運載藥力,以達病所,而使藥效發揮,功收倍盛。至於“化滯破積”乃脾胃功能得到開運的必然結果,亦二味功能之徐緒而已。再者二芽之豐功,古人亦早有說論,茲略舉一二,以資借鑑。如繆仲淳謂:“此藥具生化之性,政爲脾胃要藥”;王海藏謂:“胃所虛人,直取麥芽、神曲”,是皆不破積而輕視二芽。二芽性味平和,稟天地生髮之氣,開發脾胃而無升騰傷陰之弊。麥芽補脾,谷芽入胃;麥芽主升,谷芽主降,能使脾胃和合,升降有序。而用量特大者,欲使氣機更加活潑。現代研究發現,二芽含有多種有益人體的酶與微量元素,可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此亦類似元氣在體內推動、激發功能的表現。 〔加減〕如傷風感冒加香蘇飲合用;傷風咳嗽加三拗場合用;既腹脹滿,大便塘薄加平胃散合用,如此類推,但無論成人、兒童,麥谷芽用量不宜減少。
下一篇:慢性胃炎藥膳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