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早期發現肝癌?

時間: 2011-11-11
     

    肝癌素稱“癌中之王”,惡性程度高,病死率高。 全球每年新增肝癌患者60餘萬人,其中超過一半在我國,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於腫瘤譜的第二位。肝癌發病初期往往沒有相應的症狀和體徵,多數在明確診斷時已屬於中晚期。晚期患者的存活期一般僅3―6個月。早期發現對於肝癌患者的預後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要戰勝兇險的肝癌,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早期發現和診斷。

    怎樣才能早期發現肝癌呢?首先要確定肝癌發生的高危人羣。凡是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或丙肝抗體陽性,同時滿足以下條件之一者:

    1.年齡35週歲以上;

    2.慢性肝炎病史5年以上;

    3.家族中已有確診肝癌患者;

    4.長期酗酒者; 5.母親垂直傳播的肝炎;

    6.長期食用醃臘、煙燻、黴變等食品者;

    7.長期工作壓力過大、工作負荷過重或長期精神壓抑者;

    8.器官移植患者。

    確定了上述高危人羣,然後對這些人進行定期的、連續的追蹤檢查和觀察,是早期發現肝癌的有效方法。具體做法是:         

    1. 定期進行甲胎蛋白(AFP)測定:開始每3個月在檢查肝功能的同時檢查AFP,如果慢性肝病活動時有AFP升高,一般開始於ALT升高2~4周之後;ALT下降後2~4周,AFP也開始下降。如果ALT降低或正常,AFP不斷升高,就要高度懷疑肝癌。AFP如無異常,開始每3-4個月檢查一次,然後堅持每半年檢查一次。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不到20微克/升;當肝細胞發生癌變時,又恢復了產生這種蛋白質的功能,導致甲胎蛋白進行性升高。我國肝癌病人中,約有60%~70%AFP高於正常值,如AFP≥400ng/ml持續1個月,或≥200ng持續2個月,無活動性肝炎證據,並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即可做出肝癌的診斷,假陽性率約爲2%。但甲胎蛋白並不是肝癌特有的,一般情況下甲胎蛋白升高時還要配合進行影像學檢查。

    2.肝膽B超:堅持每半年作一次B超。B超是一種經濟、沒有放射性的影像學檢查,是人羣中肝癌篩查的重要手段。B超聲顯像可確定肝內有無佔位性病變,好的超聲儀以及有經驗的醫師仔細檢查能檢出1cm直徑的肝癌。當B超提示肝內有實質性佔位時,結合AFP升高要高度懷疑肝癌的可能性。甲胎蛋白升高同時B超顯示肝臟腫塊,診斷肝癌的準確性高到90%以上。還要進一步行CT或核磁共振檢查以確診或排除。

    3.CT和磁共振成像掃描:是進一步診斷肝癌的重要手段。

    CT是目前檢出肝癌最敏感的方法之一,採用適當的增強方法,病竈檢出率可在90%以上。有時CT對小肝癌、等密度肝癌和不典型肝癌的診斷仍有一定難度,要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分析判斷。

    磁共振成像(MRI)是肝癌定位診斷很有用的方法。MRI與CT檢查相比有如下優點:①能多平面成像(即橫斷面、冠狀面、矢狀面三種圖像),對軟組織的分辨力優於CT;②無放射性損傷,也不需常規造影劑,避免了不良反應;③檢測的靈敏度很高,對良惡性肝臟腫瘤的鑑別,尤其是血管瘤的鑑別優於CT;④平掃即可顯示門、肝靜脈分支,其檢出極限目前爲1.5cm肝癌。MRI檢查的缺點是檢查費用高,成像時間較長,呼吸運動可干擾肝臟成像,造成影像模糊。因此,目前尚不作爲肝癌的常規檢查。

    另外,有下列情況時應引起注意:

    1、低血糖症:有研究報告顯示肝癌病人低血糖的發生率爲19%―36%。肝癌細胞異位分泌胰島素或胰島β細胞刺激因子促進血中葡萄糖的利用,從而誘發低血糖;肝癌細胞因代謝旺盛,需要大量攝取和利用葡萄糖,但卻不能製造葡萄糖,故進一步加劇低血糖。

    2、紅細胞增多症:肝癌病人紅細胞增多症的發生率爲20%―38%。但肝癌病人在紅細胞增多的同時,血紅蛋白、血小板、白細胞和淋巴細胞等均未見明顯增高,臨牀上出現紅細胞增多的症狀和體徵(如面紅、多血質徵等)。

    3、高脂血症:最近有研究報告顯示,肝癌病人高脂血症的發生率爲11%―17%,且血脂可隨肝癌病情的進展而不斷升高,臨牀上出現高脂血症的症狀和體徵如肥胖、動脈粥樣硬化等。故長期肝硬化病人、慢性肝炎病人或其它肝病病人如無明顯其它原因出現高脂血症,也應視爲罹患肝癌的一個危險信號。

    4、高鈣血癥:有15%―20%的肝癌病人可伴發高鈣血癥,也可同時伴有低磷血癥。

    在一部分患者需要用細針穿刺法或腹腔鏡檢查取得少許活體標本,作病理學診斷。還要注意與肝血管瘤、肝血管肉瘤、肝囊腫、肝結核、轉移性肝癌、肝寄生蟲病等疾病作鑑別診斷。

    肝癌的早期診斷,對現代醫學來說早已不是難題,關鍵是對高危人羣隨訪監測。也就是:高度重視,定期體檢,防患於未然。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