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帶狀皰疹

時間: 2011-06-21

    系由水皰-帶狀皰疹病毒所致。對此病毒免疫力的兒童被感染後,發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後成爲帶病毒者而不發生症狀。由於病毒具有親神經性,感染後可長期潛伏於脊髓神經後根神經節的神經元內,當抵抗力低下或勞累、感染、感冒發燒,生氣上火等,病毒可再次生長繁殖,並沿神經纖維移至皮膚,使受侵犯的神經和皮膚產生激烈的炎症.

    皮疹一般有單側性和按神經節段分佈的特點,有集簇性的皰疹組成,並伴有疼痛;年齡愈大,神經痛愈重。此病現代醫學稱爲帶狀皰疹,民間稱爲蛇膽瘡,纏腰龍等稱.

    病變部位的皮膚,有灼熱、刺痛感,數天後,會出現密集的小水泡,周圍皮膚髮紅、病變部位如火燒灼一般疼痛。病情較嚴重的可見淋巴結腫大、發熱等全身症狀。

    帶狀皰疹通常發生在身體的一側,偶爾也有兩側同時發生的。一般發生於胸部,也有發生於面部沿着三叉神經分佈的。發生面部的,有時會連累到眼睛,影響視力。一般2~3周後自愈。且不留疤痕,但少數病人仍常有神經痛。
    帶狀皰疹好發於春秋季節,成人多見。

  除典型的皮疹外,神經痛是本病的另一大特點。

    西醫學對帶狀皰疹的治療原則爲抗病毒、消炎止痛和防止繼發感染。抗病毒藥有阿糖腺苷、無環鳥苷及干擾素等。消炎止痛藥如阿斯匹林、維生素B1、維生素B12等。局部患處可用2%龍膽紫溶液或複方地榆氧化鋅油(生地榆10g,紫草5g,冰片2g,氧化鋅油加到100g)外塗。若有繼發感染,可用新黴素軟膏外搽。
    中醫學認爲本病因情志內傷,肝經氣鬱生火以致肝膽火盛;或因脾溼鬱久,溼熱內蘊,外感毒邪而發病。
   (1)熱盛證證見皮膚潮紅,皰壁緊張,疼痛劇烈,伴有口苦咽乾,煩躁易怒,小便黃,大便幹,舌質紅,苔黃,脈弦滑。治宜清瀉肝膽實火法,方選龍膽瀉肝湯化裁。亦可服用成藥龍膽瀉肝丸。
    (2)溼盛證證見皮膚淡紅,皰壁鬆弛,疼痛較輕,納差或腹脹,大便溏,舌質淡,苔白厚或白膩,脈沉緩。治宜健脾除溼法。方選除溼胃苓湯化裁。
     若皮疹消退後局部疼痛不止者,屬氣滯血瘀,治宜疏肝理氣,活血止痛法,方選柴胡疏肝飲化裁。
    外用中藥可根據病情選用清熱解毒消腫或祛溼收幹之藥水煎外敷,另外水皰未破者可用金黃散,水皰已破者可用四黃膏外塗。
    此外,中醫針刺療法有明顯的消炎止痛作用,對後遺神經痛亦有療效。


   刺血治法:
   常規消毒皮損部位,用三棱針沿皰疹周圍轉劃一圈,以皮膚輕微出血爲度。然後用毛筆或棉籤蘸雄黃酒少許,外塗於皰疹之上,每日3~5次,不計療程。雄黃酒泡製:雄黃少許研成細末,裝入瓶內,罐入酒水各半調和而成。老年或體虛病久者,同時服人蔘敗毒散,加黃芪30克,丹皮、赤芍各10克,日1劑,早晚分服。

    拔罐治法:
    令病人選好體位,一般取坐位。然後充分暴露病竈區。用閃火法,先在皮損兩端吸拔,接着沿帶狀分佈,將罐依次拔在皰疹密集簇擁之處。罐具大小,依部位而選,但必須拔緊。如鬆弛不緊者,一定要重新吸拔。罐數,按病竈範圍而定,以排滿爲度,留罐約15分鐘。留罐期間,如罐內出現水泡,不必介意。拔罐後如有破潰者,外塗龍膽紫藥水,局部感染重者,可撒氯黴素粉。一般每日一次,不計療程,直至痊癒。

    忌吃:
    忌吃些辛辣及發物的菜式,如,牛肉、羊肉、魚肉……
    蔥、姜、蒜、辣椒、醋(炒菜中也不等含有)、大醬類……
    蒜薹,圓蔥……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4-03-24
帶狀皰疹的主要臨牀表現爲皰疹集簇,腰部多發,伴有燒灼樣劇通。中醫認爲多由溼熱蘊結、熱毒內盛等所致,治療應以清熱利溼、解毒止痛爲主,可用下列方法治療。 一、外治法 1.大黃:大黃研成細粉,以適量濃茶水或酒將藥調成糊狀,塗於病變部位,暴露或用油紙覆蓋,每日1~2次,待藥乾燥後將藥與痂皮輕輕刮掉再塗。7日爲1療程。 2.黃連素等:用黃連素片研成粉末,用蒸餾水調成糊狀塗於患處,每天2次。可加用雙黃連粉針3.6g溶於5%葡萄糖注射液液或0.9%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 二、內服加外洗法 金銀花30g,板藍根、野菊花、蒲公英各15g,丹皮、赤芍、生甘草各10g,水煎分2次口服。另用藥渣煎水外洗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