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炎症狀及治療

時間: 2011-08-17

主要臨牀症狀

      本病起病多數緩慢,少數可急性起病.病程呈慢性,遷延數年至十餘年,常有發作期與緩解期交替或持續性逐漸加重,偶呈急性暴發,臨牀表現:
(1)腹瀉:粘液便及膿血便,輕者每天3-4次,重者數十次或腹瀉與便祕交替出現.
(2)腹痛:輕度病人無腹痛或僅有腹部不適.一般有輕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或下腹陣痛,可涉及全腹有痛一便意一便後緩解的規律.
(3)便祕,大便祕結4-5日排便一次,糞便如羊屎樣,甚則不吃瀉藥不能通便.
(4)其他症狀:腹脹、消瘦、乏力、腸鳴、失眠、多夢、怕冷等症.

結腸炎患者飲食調節方法
        一、休息:休息對疾病有很大好處,特別對活動期病人要強調充分休息,減少精神和體力負擔。隨病情好轉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但一般應避免重體力活動。         由於腹瀉便血、長期攝食過少和吸收營養不良等因素,患者可能有缺鐵、葉酸缺乏或貧血、應給予適量補充。一般可經口服或注射補充,運用益氣健脾、養血補腎中藥也可達增加體質和補充營養的目的,但不要濫補,要辯證用藥。長期腹瀉者,要服用“永倉訶苓止瀉膠囊”而且要補充鈣以及鎂、鋅等微量元素。 1.少纖維、低脂肪食物有促進腸蠕動、刺激腸壁的作用,但不易消化,對腸道不利,故應限制。多油及脂肪類食物,除不易消化外,其滑腸作用又可使腹瀉加重,所以油炸、烹調、油煎及肥肉類和食用油應控制用量。
2.注意補充蛋白質及維生素。在日常飲食中應選用一些易消化的優質蛋白質食品,如魚、蛋、豆製品及富含維生素的新鮮嫩葉菜等。最好食用菜汁,以減少纖維的攝入,因爲慢性腸炎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差,應採用易消化的半流少渣飲食、少量多餐的方法,以增加營養,改善症狀。慢性結腸炎急性發作時,應食粥類、精米麪類、魚蝦、蛋及豆製品和易消化的食物,以使腸道得以休息。
3.慢性腸炎如有脫水低鈉現象時,應及時補充淡鹽水,食用菜葉湯以補充水、鹽和維生素的丟失。
4.排氣、腹瀉過強時,應少食糖及易產生髮酵的食物:如薯類、豆類、牛奶等。
5.柿子、石榴、蘋果都含有鞣酸及果膠成分,均有收斂止瀉作用,慢性結腸炎可適量食用。
6.慢性腸炎病人多是身體虛弱、抵抗力差,尤其胃腸道易併發感染,因而更應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堅硬及變質的食物,禁酒及辛辣刺激性強的調味品。
7.慢性結腸炎病人還應密切觀察自己對各種食品的適應性,注意個體差異。一些本不應對腸道造成影響的食品,如雞蛋、牛奶等,但食後腹瀉加重,過敏源一時也分辨不清,因此發現問題,要找出原因,摸索規律,儘量不要食用。 -------------------------------------------------------------------------------- 1、食物應以易消化,質軟少渣,無刺激性爲宜。少渣食物可以減少腸蠕動,使腹瀉得以緩解,可進食雞蛋、細掛麪、爛米粥等。含粗纖維多的食物和水果、蔬菜儘量少吃。
2、慢性結腸炎的病程長,經常反覆發作,爲改善營養狀況和腸道環境,要給予高蛋白、高熱量的飲食。還應在供給富含維生素、無機鹽、微量元素的食物,尤其是含維生素C、維生素B乃鐵豐富的食物,以補充體力、滋養身體。
3、多吃此有止瀉作用的食物減輕腹瀉,再通過“永倉訶苓止瀉膠囊”綜合治療調理有利於早日康復。如:馬齒莧、薏苡仁、扁豆、山藥、山楂、烏梅、蘋果、荔枝、蓮子、糯米、粳米、茨實、藕、火腿、烏雞、胡椒等
4、適當控制脂肪。在膳食中不要用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烹調要少用油,採用蒸、氽、燴、燜等方法。忌食豬油、羊油、奶油、牛油、核桃仁等多脂肪食物,以免加重腹瀉。
5、忌吃產氣食物。此病由於反覆發作,在結腸粘膜中潰瘍、疤痕纖維交替產生,因而結腸內壁的彈性降低,如果多吃的大豆、豆製品、炒蠶豆、白薯等脹氣食物,則可能會導致腸內氣體充盈而發生急性腸擴張或潰瘍穿孔等併發症。
6、忌生冷瓜果。此病患者多爲脾胃素虛、腎陽衰弱,如果多吃生冷食物、寒性瓜果,如各種冷飲、冰鎮食品、梨、西瓜、橘、柑、香蕉、西紅柿、蚌肉、海蔘、百合湯等,會進一步損傷脾腎陽氣,使脾胃運動無力,寒溼內停,同時這些食品本身性質滑利,會加重腹瀉腹痛。
7、忌食牛奶及海鮮。腹瀉患者食用牛奶、煉乳、蝦、海魚等後易發生結腸過敏,導致腹瀉加重。另外蜂蜜及其製品有潤腸通便作用,所以也不能食用。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注意事項
1.注意勞逸結合,不可太過勞累;暴發型、急性發作和嚴重慢性型患者,應臥牀休息。
2.注意衣着,保持冷暖相適;適當進行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
3.除了服用“永倉訶苓止瀉膠囊”一般應進食柔軟、易消化、富有營養和足夠熱量的食物。宜少量多餐,補充多種維生素。勿食生、冷、油膩及多纖維素的食物;
4.注意食品衛生,避免腸道感染誘發或加重本病。忌菸酒、辛辣食品、牛奶和乳製品。
5.平時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刺激,解除各種精神壓力。

--------------------------------------------------------------------------------
以下爲醫生答患者問     西醫認爲:結腸炎,病因尚不清楚,治療只能以西藥殺菌消炎爲對證治療,以口服藥和灌腸爲主要治療手段,所以只能控制症狀,不能痊癒康復。     經絡疏通法認爲:主要是經絡阻塞,在下腹部形成硬塊、硬核、或者團狀物,組塞了血液循環,人體失去免疫能了而引發的結腸炎。由於大多患者伴有胃炎,所以再治療中也要考慮到胃炎和腸炎同時治療,方可痊癒康復。
    醫聖張仲景第49代傳人康硬爾教授 首創經絡疏通法,經絡疏通法獨特的腹診和脈診相結合,對消化道疾病的診斷準確率高達90%以上、可以和內鏡相媲美,對其他臟腑功能性疾病的診斷高於現代西醫的診斷方法,屬國際領先水平。
    建議您積極治療,以免耽誤治療時機,祝您早日康復!

什麼是結腸炎?是指由特定病因或不明病因引起結腸段炎症,在臨牀一般可分爲急性結腸炎和慢性結腸炎兩種。結腸炎患者常以腹瀉、粘液濃血便、腹痛裏急後重感爲主要症狀,而病程漫長,病情輕重不一,經常反覆,結腸炎患者排便次數多於平時,排便不利,大便不成型,多爲稀糊或稠糊狀,便中帶有粘液或膿血,常伴有腹痛、腹脹及裏急後重感等。結腸炎,又稱非特異性潰腸性結腸炎,我國常稱爲“潰瘍性結腸炎”或“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結腸炎以潰瘍爲主,炎症主要位於粘膜層。結腸炎起病多數緩慢,常反覆發作並逐漸加重,少數急驟,病程可分爲持續性,呈慢性或發作期相交替的慢性經過,偶呈急性暴發,因此結腸炎的治療也是需要較長的時間。大多患者不重視結腸炎,不願意積極治療。結腸炎屬慢性病,其嚴重的後果是發展成結腸癌,因此患者應高度重視,積極治療,以免擔誤病情。 ●腹瀉:粘液便及膿血便,輕度結腸炎患者每天3—4次,重者數十次或腹瀉與便祕交替出現。 ●便祕:結腸炎患者大便祕結4—5日排便一次,糞便如羊屎樣,甚則不吃瀉藥不能通便。 結腸炎有如下常見併發症: ●腸狹窄:多發生在病變廣泛、病程持續長達5-25年以上的結腸炎患者,其部位多見於左半結腸,乙狀結腸或直腸,臨牀上一般無症狀,嚴重時可引起腸阻塞,在結腸炎出現腸狹窄時,要警惕腫瘤,鑑別良性惡性。 ●中毒性腸擴張:這是結腸炎的一個嚴重併發症,多發生在全結腸炎的病人,死亡率可高達44%,臨牀表現爲病情迅速惡化,中毒症狀明顯,伴有腹瀉、腹部壓痛和反跳痛,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白細胞數增多,易併發腸穿孔。
●結腸癌:約5%的結腸炎患者發生癌變,幼年起病和病史超過10年者。

結腸炎的治療: (1)柳氮磺胺吡碇(SASP):
[作用與用途]本藥在腸道內分解爲5-氨基水楊酸(5-ASA)與碘胺吡碇,前者是主要有效成分,能抑制黃嘌呤氧化酶或白細胞介導的氧自由基形成,能消除炎症。
[用法和劑量]口服:發作期1克/次,3-4次/日,病情緩解後爲0.5-1克,2-3次/日,維持治療1年。保留灌腸:以粉劑2.0克加白芨3.0克,溶於生理鹽水。20-30ml中,均勻混搖後進行灌腸,每日1次。 (2)甲硝唑: [用法和劑量]口服,成人每次0.4克,每日3-4次,用15日爲1療程。靜滴:成人每次0.5-1.0克,分2次。 ①胃腸道症狀最爲常見,與劑量呈正相關。 ③偶見頭暈、感覺異常、肢麻、共濟失調,停藥即可緩解。 (3)激素類(具體藥物有:氫化可的鬆、強的鬆、地塞米松等):
[作用與用途]此類藥物可減少白三烯B4的釋出,抑制其中性粒細胞的趨化作用,防止氧自由基的形成。
[用法和劑量]靜滴:200-300毫克/日,維持10-14天。後改用口服強的鬆60-80毫克/日,病情穩定後逐漸減量至10-15毫克/日,維持半年左右然後停藥。病變主要侷限於直腸、左側結腸的患者,可用半琥珀酸鈉氫化可的鬆100毫克、21-磷酸潑尼鬆龍20毫克或地塞米松5毫克加生理鹽水100ml,作保留灌腸,1次/日,病情好轉後改爲2-3次/周,療程1-3個月。 (4)硫唑嘌呤
[作用與用途]此類藥物在體內產生硫嘌呤而發揮免疫抑制作用,抑制蛋白質的合成和淋巴細胞的增殖,對T淋巴細胞的抑制作用較強。
[用法和劑量]每日1.5-2.5毫克/千克,分3次口服;療程約1年。 九株濃縮液-益生菌療法       便祕按症狀分類可分成急性和慢性便祕,按病因分類可分成器質性和功能性便祕。器質性便祕是由於腸道結構異常改變所引起的。功能性便祕,即所謂暫時的便祕,它主要與生活規律的改變、情緒、飲食等環境因素有關。 中醫認爲,便祕主要由燥熱內結、氣機鬱滯、津液不足和脾腎虛寒所引起。       便祕大部分是因爲缺少膳食纖維而引起的。最好的辦法對付便祕,就是增加食物纖維的攝入量。其它如缺乏液體或機體失水也會引起便祕。提醒大家,應該從原因下手解決:補足液體(多喝水)會幫助你減輕和解除便祕。一些人用瀉藥來對抗便祕卻使得自己的病情加重,便祕越來越頻繁。服用一些藥物特別是止疼的處方藥也會引起便祕。有時候,我們也不能找出便祕的原因。對於一些人來說,攝入足量的膳食纖維和液體也對便祕無濟於事。 這時就該九株濃縮液(益生菌)上場了。

       九株濃縮液(益生菌)是活的細菌。它們是可以天然存活於人體胃腸道中的細菌。這些細菌爲人體做了很多事情。它們幫助梳理消化道,當然能對便祕起作用。九株濃縮液(益生菌)可以保持腸道菌羣的平衡。這樣胃腸道就能更加出色地完成消化任務。如果食物被更有效地消化,便祕當然沒有存在的道理了。

腹瀉
       腹瀉可分爲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急性腹瀉多有較強的季節性,好發於夏秋二季。慢性腹瀉是指反覆發作或持續2個月以上的腹瀉。中醫將腹瀉歸爲風寒瀉、溼熱瀉、脾虛瀉和脾腎陽虛。感染性腹瀉(包括旅行者腹瀉)和抗生素相關性腹瀉(AAD)是最常見的幾種腹瀉。最常見的腹瀉由進食不潔的食物、飲食改變或不當、食物過敏、小腹受涼、精神過度緊張、焦慮抑鬱等引起。       九株濃縮液(益生菌)還可以治療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九株濃縮液(益生菌)可以通過調節腸道微生態的平衡,創造出一個不利於有害病毒和細菌存在的環境,來預防和治療感染性腹瀉。九株濃縮液(益生菌)產生乙酸、乳酸等有機酸能降低腸道pH值和氧化還原電位;產生過氧化氫、細菌素、生物表面活性物質等抗菌物質,對病原微生物的黏附生長有抑制作用;九株濃縮液(益生菌)與腸黏膜上皮細胞形成的緊密結合形成微生物膜,防止了致病菌的黏附定植。
      腹瀉是抗生素治療的常見併發症,約有5~25%的患者會在抗感染治療後發生腹瀉,這就是抗生素相關性腹瀉(AAD)。這種腹瀉隨着抗生素的濫用而逐漸開始肆虐。抗生素在殺死致病微生物的同時,也殺死了腸道有益菌,致使腸道菌羣失調而引發腹瀉。如果及時補充九株濃縮液(益生菌),則能加快腸道菌羣的正常化,減輕腹瀉症狀,使虛弱的身體快速恢復。
      九株濃縮液(益生菌)對便祕和腹瀉兩難症狀均有預防效果和一定療效。其實九株濃縮液(益生菌)對它們的效果不僅是通過調節腸道菌羣的平衡實現的,而且對腸蠕動的雙向調節:便祕時促進腸蠕動,加快糞便排出;腹瀉時消除刺激,減緩腸蠕動。

上一篇:如何預防頸椎病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3-05-07
潰瘍性結腸炎的食療藥膳  (1)飲食治療:  腹瀉期要注意補充營養,適當減少飲食中纖維素成分,以易消化富含葉酸、鐵、鈣、鎂、鋅等微量元素的流質飲食爲宜。避免牛奶及乳製品。嚴重者最初幾天宜禁食,可用靜脈高營養治療,使腸道得到休息。  (2)心理治療:  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儘量全身放鬆,精神過度緊張者,可用鎮靜劑如安定、舒樂安定等。  (3)食療:  ①健脾止瀉糕:  鮮山藥250克、赤小豆150克,芡實米30克、白扁豆20克、茯苓20克、烏梅4枚、果料及白糖適量。製法:赤小豆成豆沙加適量白糖。茯苓、白扁豆、芡實米共研成細末、加少量水蒸熟。鮮山藥去皮蒸熟加入上粉,拌勻成泥狀,在盤中一層鮮山藥粉末泥...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3-05-07
最好選擇中醫治療,這是慢性病,西藥治標不治本,需要長期服用,對肝腎危害比較大,你可以試試把膏藥貼在肚臍上效果相當的好的。對於腸炎效果更好
第3樓 熱心網友 2013-05-07
聽一個羣友講甘地腸炎療法不錯,可以徹底治癒結腸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