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頸椎病

時間: 2011-03-17

   頸椎病是頸椎增生性關節炎,頸椎間盤脫出症,頸神經根綜合症的總稱。

    頸椎病是由於頸椎增生、椎間盤脫出壓迫,刺激頸段神經根、椎動脈、交感神經、頸段脊髓,從而引起相應的臨牀症狀的病症。

   頸椎病亦稱頸椎綜合徵, 是頸段脊柱的臨牀疾患, 主要是指頸椎椎間盤、骨關節、軟骨、韌帶、肌肉及筋膜等軟組織發生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性變化, 使脊髓、神經、血管等組織受損害(如壓迫、刺激等)所產生的一系列臨牀表現。

頸椎病是常見病,現在有年輕化趨勢。以前都是40多歲以上的人多見,現在30來歲的人也可出現頸椎病。很多人對頸椎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頸椎病是指因頸椎退行性變引起頸椎管或椎間孔變形、狹窄,從而刺激、壓迫頸部脊髓、神經根、交感神經造成其結構或功能性損害所引起的臨牀表現。此病多見於40歲以上患者。 根據病理變化,頸椎病可分爲五型:(1)脊髓型;(2)神經根型;(3)椎動脈型;(4)交感神經型;(5)混合型。 一、頸椎病的病因:(1)先天因素,如先天性頸椎管狹窄、先天性頸椎畸形等;(2)慢性勞損;(3)急性損傷。而以慢性勞損爲最常見原因,從這一點來說,頸椎病是可以預防的。 急性的頸椎外傷,如外力等造成頸椎輕度骨折,使頸椎產生輕度移動及頸部嚴重挫傷,可造成頸椎間盤的損害、局部軟組織受損產生水腫、刺激或壓迫神經根而產生頸椎病症狀。 慢性勞損與長期從事某種職業及不良的生理姿勢有關。如刺繡、縫紉、謄寫等需長久低頭的工作,或睡眠時枕頭高度不合適等,可引起頸部關節囊、韌帶等鬆弛乏力,從而加速頸椎的退變而逐步發生頸椎病症狀。 頸椎病的病理生理過程相當複雜.其發病因素多種多樣。但下列因素在頸椎病的產生和復發中起着重要作用: 1.年齡因素:就像一臺機器一樣,隨着年齡的增長,人體各部件的磨損也日益增加,頸椎同樣會產生各種退行性變化,而椎間盤的退行性變化是頸椎病發生髮展中最基本和最關鍵的基礎。另外,小關節和各種韌帶的退變也有重要的作用。 2.慢性勞損:是指各種超過正常範圍的過度活動帶來的損傷,如不良的睡眠、枕頭的高度不當或墊的部位不妥,反覆落枕者患病率也較高。另外,工作姿勢不當,尤其是長期低頭工作者頸椎病發病率特高。再者,有些不適當的體育鍛煉也會增加發病率,如不得法的倒立、翻筋斗等。 3.外傷:在頸椎退變、失穩的基礎上,頭頸部的外傷更易誘發頸椎病的產生與復發。病人往往在輕微外傷後突然發病,而且症狀往往較重,合併骨折、脫位者則給治療增加困難。 4.咽喉部炎症:當咽喉部或頸部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時.因周圍組織的炎性水腫,很容易誘發頸椎病症狀出現.或使病情加重。 5.發育性椎管狹窄:椎管狹窄者更易於發生頸椎病,而且預後也相對較差。 6.頸椎的先天性畸形:各種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椎體融合、顱底凹陷等情況都易於誘導頸椎病的發生。 7.代謝因素:由於各種原因所造成人體代謝失常者,特別是鈣、磷代謝和激素代謝失調者,往往容易產生頸椎病。 8.精神因素:從臨牀實踐中發現,情緒不好往往使頸椎病加重,而頸椎病加重或發作時,病人的情緒往往更不好,很容易激動和發脾氣,頸椎病的症狀也更爲嚴重。 脊髓型頸椎病表現爲四肢無力、僵硬、肌張力高、腱反射亢進,可引出病理反射;神經根型頸椎病表現爲頸部僵硬、活動受限,上肢放射痛、麻木、淺感覺遲鈍、肌力減退、反射弱;椎動脈型頸椎病表現爲頭痛、頭暈等腦血管痙攣症狀及眩暈、噁心、耳嗚、視物不清等腦缺血癥狀;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出現霍納氏綜合症、心動過速或過緩、雙上肢及頭面部血管痙攣或擴張,肢體少汗或多汗;混合型頸椎病有上述兩種以上的臨牀表現。常見的是後三種類型,即神經根型、椎動脈型和混合型。 頸椎病症狀錯綜複雜,主要症狀是頸肩痛,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少數有眩暈、摔倒,或一側面部發熱、出汗異常,嚴重者雙下肢活動受影響,甚至截癱。具體來說,病人可以有脖子發僵、發硬、疼痛、頸部活動受限、肩背部沉重、肌肉變硬、上肢無力、手指麻木、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裏握物有時不自覺地落下等表現;有些病人出現下肢僵凝,似乎不聽指揮,或下肢綿軟,有如在棉花上行走;另一些病人甚至可以有頭痛、頭暈、視力減退、耳鳴、噁心等異常感覺;更有少數病人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當然不是所有的表現都會在每一個頸椎病病人身上表現出來,往往是僅僅出現部分症狀,而且大部分病人表現輕微,病程也比較長,所以完全沒有必要聞頸椎病而色變,更不要隨意對號入座。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