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腎小球腎炎(圖)

時間: 2012-08-14

 急性腎小球腎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常簡稱急性腎炎。廣義上係指一組病因及發病機理不一,但臨牀上表現爲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和腎小球濾過率下降爲特點的腎小球疾病,故也常稱爲急性腎炎綜合徵(acute nephritic syndrome)。臨牀上絕大多數屬急性鏈球菌感染後腎小球腎炎(acute poststreptococcal glomerulonephritis)。本症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一種腎臟病。年齡以3~8歲多見,2歲以下罕見。男女比例約爲2∶1。典型急性腎炎不難診斷。鏈球菌感染後,經1~3周無症狀間歇期,出現水腫、高血壓、血尿(可伴不同程度蛋白尿),再加以血補體C3的動態變化即可明確診斷。
  1.發病前1~4 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猩紅熱或皮膚化膿等鏈球菌感染史。
  2.浮腫。
  3.少尿與血尿。
  4.高血壓。
  5.嚴重病例,可出現如下併發症:①循環充血及心力衰竭;②合併高血壓腦病;③急性腎功能衰竭。          6.實驗室檢查 ①尿常規以紅細胞爲主,可有輕或中度的蛋白或顆粒管型。②血尿素氮在少尿期可暫時升高。③血沉在急性期增快。抗“O”效價增高,多數在1:400 以上。④血清補體C3 測定在發病>2 周明顯下降,1~2 月恢復正常。

     1、腎臟腫大,腎臟的各徑線均增大 尤以厚徑爲明顯,使腎臟外形隆突,飽滿, 球形發展。
  2、腎臟被膜顯示不清,輪廓界限不清晰,邊緣模糊。
  3、腎實質增厚,回聲瀰漫增強,光點模糊,似雲霧遮蓋,腎皮質與腎髓質無區分,腎竇回聲相對淡化,甚至整個斷面內容渾然一體,正常腎結構無從顯示。
  4、急性腎小球腎炎的不同病理變化,雖互有差異,使聲像圖的表現也有所差別,如外形狀態的程度、被膜模糊的程度、腎皮髓質區別的清晰程度,腎竇回聲狀態的程度等相互差別。但是整體的炎症病變的特徵是一致的
  關於感染後導致腎炎的機制,一般認爲是機體對鏈球菌的某些抗原成分(如胞壁的M蛋白或胞漿中某些抗原成分)產生抗體,形成循環免疫複合物,隨血流低達腎臟。並沉積於腎小球基膜,進而激活補體,造成腎小球局部免疫病理損傷而致病。但近年還提出了其他機制。有人認爲鏈球菌中的某些陽離子抗原,先植入於腎小球基膜,通過原位複合物方式致病。有人認爲感染後通過酶的作用改變了機體正常的IgG,從而使其具有了抗原性,導致發生抗IgG抗體,即自家免疫機制也參與了發病;還有人認爲鏈球菌抗原與腎小球基膜糖蛋白間具有交叉抗原性,此少數病例則應屬抗腎抗體型腎炎。

  以腎小球毛細血管的免疫性炎症使毛細血管腔變窄、甚至閉塞,並損害腎小球濾過膜,可出現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等;並使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因而對水和各種溶質(包括含氮代謝產物、無機鹽)的排泄減少,發生水鈉瀦留,繼而引起細胞外液容量增加,因此臨牀上有水腫、尿少、全身循環充血狀態如呼吸困難、肝大、靜脈壓增高等。本病時的高血壓,目前認爲是由於血容量增加所致,是否與“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活力增強有關,尚無定論。

  本症在臨牀上表現輕重懸殊,輕者可爲“亞臨牀型”即除實驗室檢查異常外,並無具體臨牀表現;重者併發高血壓腦病、嚴重循環充血和急性腎功能衰竭。
  1.前驅感染和間歇期 前驅病常爲鏈球菌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咽炎、淋巴結炎、猩紅熱等,或是皮膚感染,包括膿皰病、癤腫等。由前驅感染至發開門見山有一無症狀間歇期,呼吸道感染引起者約10天(6~14天),皮膚感染引起者爲20天(14~28天)。
  2.典型病例的臨牀表現 前驅鏈球菌感染後經1~3周無症狀間歇期而急性起病,表現爲水腫、血尿、高血壓及程度不等的腎功能受累。   半數病兒有肉眼血尿;鏡下血尿幾乎見於所有病例。肉眼血尿時尿色可呈洗肉水樣、菸灰色、棕紅色或鮮紅色等。血尿顏色的不同和尿的酸鹼度有關;酸性尿呈菸灰或棕紅色,中性或鹼性尿呈鮮紅或洗肉水樣。肉眼血尿嚴重時可伴排尿不適甚至排尿困難。通常肉眼血尿1~2周後即轉爲鏡下血尿,少數持續3~4周。也可因感染、勞累而暫時反覆。鏡下血尿持續1~3月,少數延續半年或更久,但絕大多數可恢復。血尿同時常伴程度不等的蛋白尿,一般爲輕至中度,少數可達腎病水平。尿量減少並不少見,但真正發殿至少尿或無尿者爲少數。
  高血壓見於30%~80%的病例,系因水鈉瀦留血容量擴大所致,一般爲輕或中度增高。大多於1~2周後隨利尿消腫而血壓降至正常,若持續不降應考慮慢性腎炎急性發作的可能。   3.晨典型病例表現 有以下幾種類型:
  (1)無症狀的亞臨牀病例,可全無水腫、高血壓、肉眼血尿,僅於鏈球菌感染流行時,或急性腎炎患兒的密切接觸者中行尿常規檢查時,發現鏡下血尿,甚可尿檢正常,僅血中補體C3降低,待6~8周後恢復。
  (2)臨牀表現有水腫、高血壓,甚或有嚴重循環充血及高血壓腦病,而尿中改變輕微或常規檢查正常,稱“腎外症狀性腎炎”,此類患兒血補體C3呈急性期下降,6~8周恢復的典型規律性變化,此點有助於診斷。
  (3)尿蛋白及水腫重,甚至與腎病近似,部分病兒還可有血漿蛋白下降及高脂血症,而與腎病綜合徵不易區別

 目前尚科學家直接針對腎小球免疫病理過程的特異性治療。主要爲通過對症治療正其病理生理過程(如水鈉瀦瘤、血容量過大),防治急性期併發症、保護腎功能,以利其自然恢復。
  1.急性期應臥牀休息 通常需2~3周,待肉眼血尿消失、血壓恢復、水腫減退即可逐步增加室內活動量。對遺留的輕度蛋白尿及血尿應加強隨訪觀察而無需延長臥牀期,如有尿改變增重則需再次臥牀。3個月內宜避免劇烈體力活動。可於停止臥牀後逐漸增加活動量,2個月後如無臨牀症狀,尿常基本正常,即可開始半日上學,逐步到參加全日學習。
  2.飲食和入量 爲防止水鈉進一步瀦留,導致循環過度負荷之嚴重併發平,須減輕腎臟負擔,急性期宜限制鹽、水、蛋白質攝入。對有水腫、血壓高者用免鹽或低鹽飲食。水腫重且尿少者限水。對有氮質血癥者限制蛋白質攝入。小兒於短期內應用優質蛋白,可按0.5g/kg計算。注意以糖類等提供熱量。
  3.感染竈的治療 對仍有咽部、皮膚感染竈者應給予青黴素或其他敏感藥物治療7~10天。
  4.利尿劑的應用 急性腎炎時主要病理生理變化爲水鈉瀦留、細胞外流液量擴大,故利尿劑的應用不僅達到利尿消腫作用,且有助於防治併發症。凡經控制水、鹽而仍尿少、水腫、血壓高者均應給予利尿劑。噻嗪類無效時可用強有力的袢利尿劑如速尿和利尿酸。汞利尿劑一般禁用。
  5.降壓藥的應用 凡經休息、限水鹽、利尿而血壓仍高者應給予降壓藥。兒科仍常用利血平,首劑可按0.07mg/kg(每次最大量不超過2mg)口服或肌注,必要時12小時可重複一次。首劑後一般給口服,按每日0.02~0.03mg/kg計算,分2~3次口服。副作用爲鼻堵、疲乏、結膜充血、面紅、心動過緩等。應避免反覆大量注射或與氯丙嗪合用,因偶可發生類帕金森症狀,表現爲發音不清、不自主震顫、肌張力增高等。利血平效果不滿意時可並用肼苯噠嗪,0.1mg/kg~肌注或0.5mg/kg(kg・d)分次口服,主要副作用有頭痛、心率加快、胃腸刺激。血壓增高明顯,需迅速降壓時近年還常用鈣通道阻滯劑,如硝苯吡啶,口服或舌下含眼,20分鐘後血壓開始下降,1~2小時作用達高峯,持續6~8小時,或用血管緊張素轉移酶抑制劑,如巰甲丙脯酸。發生高血壓腦病需緊急降壓者可選用下列靜脈用藥:硝普鈉,對伴肺水腫者尤宜,本藥作用迅速,滴注後數10秒鐘即見效。但維持時間短。停用後3~5分鐘作用消失,須維持靜點,小兒可給5~20mg,溶於100ml葡萄糖液中,以1μg(kg・min)速度開始,視血壓調整滴數。應注意點滴速度、需新鮮配製、輸液瓶應黑紙包裹避光。另一靜脈快速降壓藥氯甲苯噻嗪(低壓唑,diazoxide)具直接擴血管作用,用量3~5mg/kg,快速靜脈注射,效果不滿意時30~60分鐘後可重複一次。用後5分鐘即達最大降壓效果,維持8小時。副作用爲偶見惡性、頭痛、心悸、一過性室性心律不齊等。既信常用的降壓藥硫酸鎂,因已有其他有效藥物,且腎功能不全少尿時還鎂中毒危險,近年已少用。
  6.急性期併發症的治療
  (1)急性循環充血的治療:本症主因水鈉瀦留、血容量擴大而致,故本症治療重點應在糾正水鈉瀦留、恢復血容量,而不是應用加強心肌收縮力的洋地黃類藥物。除應用利尿劑外必要時加用酚妥拉明或硝普鈉以減輕心臟前後負荷,經上述治療仍未能控制者可行腹膜透析,以及時迅速緩解循環的過度負荷。
  (2)高血壓腦病的治療:除以強有效的降壓藥控制血壓外,要注意對症處理。對持續抽搐者可應用安定0.3mg/(kg・次),總量不超過20mg,靜脈注射,或採用其他止痙藥。利尿劑有協助降壓的效果,本症常伴腦水腫,宜採用速效有力的利尿劑。
  (3)急性腎功能衰竭:見有關章節。
  7.其他治療 一般不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對內科治療無效的嚴重少尿或無尿、高度循環充血狀態及不能控制的高血壓可用透析治療。
  8.中醫藥治療 中醫認爲急性腎炎是由風邪、溼熱、瘡毒內侵所致,影響肺、脾、腎三經的氣化功能,故急期以祛邪爲主,治以清宜利溼,可用麻黃連翹9g,赤小豆30g,茯苓皮15g,澤瀉10g,冬瓜皮15~30g,白茅根15g.加隨證加減:①表邪重加防風10g,芥穗6g;②毒熱重加雙花10g,蒲公英10g;③浮腫尿少加車前子15g;④血尿重加大小薊10g,生地10g;⑤血壓高加生石決明15~30g,黃芩10g,菊花10g。恢復期僅留輕微尿異常時可治以理脾益腎,清化餘邪,常用健脾湯加減。處方舉例:茯苓10g,山藥10g,婦女貞子10g,側柏10g,早蓮草10g,通草3g。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