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在“痔瘡”掩護下生長

時間: 2011-08-08
直腸癌是消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幾年來,我國直腸癌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而且患者的發病年齡也明顯年輕化。有資料顯示,現今我國青年腸癌患者所佔比例高出西方國家數倍。雖然,直腸癌與痔瘡無論從病因、病理、治療和預後等方面都有很大區別,但仍有高達50%以上的病例在患病早期會被人們誤爲(甚至誤診)痔瘡而延誤病情。這是因爲,痔瘡是肛門部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其症狀與直腸癌初期很相似,即都會出現血便,而且是新鮮血滴入或噴入便池。在癌腫僅侷限於直腸黏膜時,85%的患者中,便血是唯一的早期症狀,這時,很多人往往主觀認爲自己得了痔瘡,便自行到藥店購買霜劑,或服點消炎藥了事。當症狀好轉時,就又放鬆了警惕,使得直腸癌這一殺手沒能早點現出原形。

  其實,雖然早期症狀易與痔瘡混淆,也還是有辦法加以區別的:①排便習慣的改變。這是直腸癌最早也最常見的症狀。患者可出現大便變細,次數增多或便祕與腹瀉交替出現,有排便不盡的感覺,還常伴有腹部膨脹、陣發性腹痛,而且症狀一旦出現,一般不會自行緩解。痔瘡則不會引起排便困難,雖然偶爾可出現排便疼痛,不過當炎症消退後即可恢復正常;②直腸癌患者大便性狀會出現改變,大便中除了混有血液,還可出現稀便、膿血便,而痔瘡患者則是在排便時擦傷患處,血液隨着大便排出後滴下來,因此與糞便不相混合,更沒有黏液存在。此外,隨着腫瘤組織的生長,周圍器官都可能受到侵襲,出現尿頻、尿急、黃疸,以及不明原因消瘦、貧血等體徵和症狀,這時往往已發展到了晚期。

  對發生在結、直腸部位的腫瘤,如能早期診斷,積極治療,預後是很理想的。在臨牀上發現直腸癌其實並不難,只需做一些簡單的檢查就能區別痔瘡與直腸癌,所需費用也不高。由於80%~90%的瘤體發生在直腸中下段,在發現可疑症狀後,只要做一次肛門指檢,大部分直腸癌患者可以及時發現,再加上結、直腸鏡檢,以及取活組織進行病理檢查,一般就可確診而得以早期治療。因此,一旦出現血便以及大便功能紊亂等可疑症狀時,應予以重視,不要輕易斷定自己是患痔瘡,而要及時找專科醫生就診,做一下肛門指診、直腸鏡、結腸鏡等必要的檢查。此外,大腸癌的發病有遺傳因素的作用,如果直系親屬中有人曾患過大腸癌,那就屬於高危人羣之列,定期去醫院進行體檢尤爲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臨牀上常可見到不少患者或是羞於檢查,或是害怕檢查帶來的痛苦,或是抱有僥倖心理,拿到醫生開出的檢查單卻不做檢查,最終導致坐失早期發現並手術治癒的時機,造成終身遺憾,這是非常可惜的。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