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癌的影像學診斷

時間: 2011-02-20
      
腎癌是腎細胞癌的簡稱,是最常見的腎臟實質惡性腫瘤,約佔腎惡性腫瘤的85%。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男女比約爲2∶1。最近10餘年,腎癌的診斷取得很大進步,主要歸功於醫學影像學的迅速發展。臨牀上,經常見到在常規體檢時被超聲發現的無症狀腎癌,可稱之爲偶發癌,且在腎癌病例中所佔比例日趨增加,可達20%~50%。腎癌的三大症狀是血尿、疼痛和腫塊,稱之爲“腎癌三聯徵”。 由於腎癌的臨牀表現較爲隱蔽,早期診斷甚爲困難。雖然血尿是腎癌的重要表現,但血尿的出現與腫瘤的大小和部位有關,並非腎癌的特徵性表現,因此常延誤診斷。對於腎癌,最有價值的影像學檢查是CT和MRI,特異性強,確診率高,但是,MRI(磁共振成像)價格昂貴,使用不普及,很難作爲常規性檢查,故正確的檢查程序是B超→CT→MRI,需要了解腎功能時,則需要進行靜脈尿路造影。1 X線檢查平片和尿路造影對於腎癌診斷的價值不大,尤其平片的作用有限。
1.1 平片 對較小的腎腫瘤診斷意義不大。清晰的X線平片對較大的腎實質腫瘤的診斷較有幫助。平片上可見患側腎輪廓增大,邊緣不整齊或呈結節狀,有時可見鈣化斑點或在腫瘤周圍形成弧形鈣化線。
1.2 靜脈尿路造影 這是常規檢查方法,可以瞭解雙側腎功能,以及腎盂、輸尿管和膀胱的情況,對治療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腫瘤較大可使腎軸扭曲或轉位。腫瘤侵及腎盂、腎盞時,可見腎盂腎盞變形、伸長、移位,或將上部輸尿管也推向對側,甚至越過中線,其形狀頗似蜘蛛足樣,故名“蜘蛛足徵”。但若腫瘤壓迫靜脈或阻塞血管,患側腎盂、腎盞均不顯影。
1.3腎動脈造影 對腎癌的診斷準確率很高,約有75%~95%的腎癌可通過腎動脈造影得到確診。腎動脈造影不但可根據血管的移位、分離、聚攏和伸直等改變,判斷佔位性病變的存在,還可根據腫瘤血管的顯影情況確定腫瘤的性質。2 B超檢查超聲掃描最簡便且無創傷,已列爲發現腎腫塊的首選檢查方法,可作爲常規體檢的一部分。超聲掃描不但能確定有無腎腫瘤,而且還可以確定腫瘤的大小、形態,估計腎腫瘤進展程度及腎周圍狀況,並可與囊性佔位等其它腎臟病變作出鑑別診斷。文獻報告,超聲診斷腎腫瘤的準確率高達93.5%~97.1%,被公認爲診斷腎腫瘤的首選方法。但是,超聲診斷腎腫瘤也有某些不足之處。其一,超聲檢查對直徑小於1cm以下的腫瘤,有時不易顯示,有漏診的可能,其二,對腎腫瘤的組織定性困難。
超聲顯示腎實質內的團塊狀回聲,是診斷腎癌的直接徵象。通常對腫瘤直徑大於2cm以上者,超聲斷面聲像圖比較容易顯示。尤其對聲像圖顯示腫瘤突入並壓迫腎竇或腫瘤向外突出,引起腎包膜隆突不平,而腫瘤呈典型的團塊狀低迴聲或混合回聲者,即可提示診斷。但是,腎癌的聲像圖表現無特異性,尤其對腫瘤體積小於2cm,聲像圖表現不典型者,超聲診斷有一定的困難。應密切結合臨牀及其它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與判斷。必要時進一步行其它影像學檢查或在超聲導向下經皮腎穿刺活檢,作細胞學和組織學檢查,有助於明確診斷。
超聲掃描時應注意觀察下列內容:①腎輪廓的改變 腫瘤較小時,腎輪廓可無明顯改變。較大的腎腫瘤,由於腫瘤向腎表面突起,呈現腎輪廓侷限性增大,表面凹凸不平。腎外形失去正常形態,與周圍組織分界較清楚。但晚期腎癌向周圍廣泛浸潤時,邊界常不清楚。②腎實質回聲異常 腎實質內出現異常回聲團塊,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界較清楚,有球體感。其內部回聲多變,中等大的腎癌多呈低迴聲,僅少數呈強弱不等的混合回聲或等回聲。當較大的腫瘤內部有出血、壞死、液化時,局部顯示邊緣不規則的無回聲區,內有稀疏分佈的點狀低迴聲。若鈣化則出現點、塊狀強回聲伴聲影。小的腎癌常表現爲高回聲團塊。③腎竇變形 癌腫向內生長壓迫或侵及腎竇時,腎竇局部可出現凹狀變形、移位和中斷乃至顯示不清,少數可出現腎盂、腎盞擴張積水。④腎周圍血管異常改變 腎癌晚期,當癌組織侵及或隨血行轉移至腎靜脈和下腔靜脈時,表現患側腎靜脈或下腔靜脈增寬、阻塞,內有不規則低、中水平點狀或團塊狀回聲。⑤腎癌轉移徵象 腎癌轉移時,在超聲掃描可檢查的部位與臟器,顯示腎門和腹膜後淋巴結腫大,以及肝臟、腎上腺,對側腎臟、輸尿管和膀胱等臟器的團塊狀異常回聲。3 CT檢查腎癌的CT表現取決於腫瘤的部位、大小及血供情況。CT對腎癌的診斷有重要作用,可以發現體積較小的腎癌,增強CT掃描能夠發現直徑≤3cm的小腎癌,有利於早期治療。CT可準確測定腫瘤密度,並可準確分期,是目前最可靠的診斷腎癌的影像學方法。另外,定期CT隨診,可以瞭解腎癌復發及對側腎情況及觀察有無肝、後腹膜淋巴結轉移等。
腎癌CT表現爲:①腎實質內腫塊,也可突出於腎實質,腫塊呈圓形、類圓形或分葉狀,邊界清楚或模糊。患腎不規則性增大,並能較清楚地顯示腎盂腎盞受壓、變形、移位。②平掃爲密度不均勻的軟組織腫塊,CT值爲30~50Hu,接近或略高或略低於正常腎實質。腎癌壞死常見,可見囊變、鈣化、出血等。單純平掃,容易漏診小腎癌,需做對比增強。CT掃描可以清楚地觀察腎門及腎周圍是否受到侵犯以及局部淋巴結是否腫大,從而判斷腎癌的臨牀分期。③靜脈注射造影劑後,正常腎實質密度明顯增強,CT值達120 Hu左右,但病變區因爲缺乏腎小管僅輕度增強,明顯低於正常腎實質,使腫瘤境界更爲清晰,爲分期提供依據。增強掃描能夠顯示腎靜脈、下腔靜脈內是否有瘤栓形成,後者表現爲血管內的充盈缺損。
腎癌侵犯腎臟周圍組織時,CT表現爲腫瘤向腎周突出,腎表面毛糙不平整,腎周脂肪囊模糊或消失,腫瘤與腰大肌、膈肌腳或周圍臟器相連。左腎癌向前突出,可穿透腎周筋膜,將胰尾推向前內側,繼而向腹腔蔓延。右腎上極腫瘤可穿破包膜向前上方突出,致使肝向前、向上移位。腫瘤向內可侵及腰大肌、後腹膜、腹後壁,可破壞椎體,也可侵及同側腎上腺。
當腎癌累及患側腎靜脈時,表現爲腎靜脈的不規則增粗。當腎靜脈或下腔靜脈內發生癌栓時,則在靜脈中可見低密度區,增強掃描時可見管腔中斷或腔內有充盈缺損。4 典型病例 患者,男,55歲,以“進行性消瘦3個月,全程無痛肉眼血尿2天”住院。
4.1 影像學檢查 X線平片上可見左側腎輪廓增大,向外突出,未見鈣化影。靜脈尿路造影示雙腎、輸尿管顯影良好,左腎上盞、中盞受壓表現。B超檢查發現左腎外形失去正常形態,腎實質內低迴聲團塊,呈橢圓形,5.5cm×6.5cm ,邊界較清楚。B超診斷:“左腎佔位性病變,左腎癌可能性大”。CT平掃發現左腎中部實質內密度不均勻的軟組織腫塊,5.8cm×6.3cm,平均CT值爲45Hu。增強後,正常腎實質密度明顯增強,CT值達120 Hu,病變區僅輕度增強,明顯低於正常腎實質,腫瘤界限更爲清晰。同時顯示腎靜脈、下腔靜脈內無瘤栓形成。CT診斷:“左腎癌”。
4.2 臨牀診斷 結合病史及影像學檢查,臨牀診斷爲“左腎癌”。
4.3 病理診斷 行左腎癌根治性切除術,病理回報:“左腎移行細胞癌”。
4.4 病例分析 早期腎癌可無明顯臨牀症狀與體徵。隨着病程進展,可出現血尿、疼痛和腹部腫塊,稱之爲“腎癌三聯徵”,大多數病人就診時已具有1~2個病狀,三聯徵俱全者佔10%左右,實際上病情已進入晚期,治癒的可能性很小。腎癌患者除上述主要症狀外,尚可出現消瘦、乏力、發熱、貧血、高血壓、血沉增快和紅細胞增多等腎外表現。臨牀上常與腎結核和腎結石等疾病混淆,而延誤診斷與治療,故應引起重視。本病例男性,40歲以上,進行性消瘦已3個月,但未引起重視,直至出現血尿,才進行一系列檢查。所以,腎癌除血尿、疼痛和腫塊三大症狀外,全身症狀也是比較常見的,特別是發熱、消瘦、高血壓、貧血、血沉快等,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3-05-19
【臨牀表現】 腎癌患者的主訴和臨牀表現多變,容易誤診爲其他疾病。腎位置隱蔽,與外界主要的聯繫是尿,因此血尿是發現腎癌最常見的病狀,但血尿的出現必須在腫瘤侵入腎盂後方有可能,因此已不是早期病狀。多年來,把血尿、疼痛和腫塊稱爲腎癌的“三聯徵”,大多數病人就診時已具有1個~2個病狀,三聯徵俱全者佔10%左右,很少有可能治癒。 1.血尿:血尿常爲無痛性間歇發作肉眼可見全程血尿,間歇期隨病變發展而縮短。腎癌出血多時可能伴腎絞痛,常因血塊通過輸尿管引起。腎癌血尿的血塊可能因通過輸尿管形成條狀。血尿的程度與腎癌體積大小無關。腎癌有時可表現爲持久的鏡下血尿。 2.腰痛:腰痛爲腎癌另一常見症狀,多數爲鈍痛,侷限...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3-05-19
腎癌的診斷,在標準實驗室的檢查有全細胞數、凝血功能檢測及血清生化學檢查。在有血清鹼性磷酸酶升高或有骨痛症狀時需做骨掃描檢查。影像學檢查的結果,能夠提供最直接的診斷依據。同時影像學診斷技術還能夠在大多數情況下作出準確的腫瘤分期。還有CT掃描、腔鏡造影影、核磁共振(MRJ)檢查,膀胱鏡檢查。這些都是診斷的一些方法。
第3樓 熱心網友 2013-05-19
孔氏腎癌扶正方,鄰居大叔就在喝,見他天天熬中藥,他說現在感覺天天見效、你可以去諮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