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科學護理(圖)

時間: 2011-02-28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慢性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逐漸成爲患病羣體的致死致殘的不良預後。糖尿病足最終導致肢端壞疽和截肢病例是普通病人的20倍,成爲非外傷性截肢之首,給病人造成了極大的痛苦。

糖尿病足通常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結果,神經因素最爲重要。糖尿病神經病變涉及感覺、運動和自主神經,感覺神經病變可導致患者對正常刺激反應遲鈍;運動神經病變可使肌肉萎縮、足趾畸形,使人體生理運動結構改變,足部壓力重分配,使局部胼胝形成、脂肪墊萎縮、骨質疏鬆,最終導致皮膚潰爛;自主神經病變可使汗液分泌不足,改變神經系統對局部血液供給的調控,造成局部營養不良。糖尿病引起的局部動脈硬化和閉塞,也是糖尿病足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局部損傷是其形成的誘因。

糖尿病足的病變過程分爲0~5級。0級爲壞疽前期,可能出現缺血的症狀,可單純採用局部神燈治療,每日2次,每次30分鐘,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延緩和阻止炎症進展,促進癒合。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密切觀察照射的情況(比如照射距離、時間),避免燙傷。

1~2級糖尿病足,足部皮膚表面無感染性潰瘍,或較深穿透性潰瘍及軟組織感染,但無骨髓炎或深部膿腫。對於此類患者採用500毫升以紅花30g、銀花90g、苦蔘90g煎得的水進行浸泡,每日2次,每次30分鐘,水溫在30~35℃;浸泡時,可進行輕柔的足部按摩,從趾部開始向上,以促進血液循環。或者選用35℃左右的0.5%碘伏浸泡,每日2次,每次30分鐘,浸泡後神燈照射30分鐘,以達到預防和控制感染,減輕局部水腫,促進潰瘍癒合的作用。而對於界限清楚的壞死組織、壞死周圍的硬繭、過度角化的皮膚,應進行局部清創,再局部使用高滲糖、慶大黴素和胰島素溼敷,採用無菌敷料包紮,每日換藥1次,直至癒合。3級以上的中重度壞疽期糖尿病足,建議到醫院住院治療處理。

當發生糖尿病足時,治療的經濟壓力和疾病帶來的行走不便,甚至存在截肢和死亡的風險,都給病人帶來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要注意觀察患者足部皮膚的顏色、溫度、動脈搏動情況;潰瘍大小、深度和發展(癒合)情況以及病人局部感覺和運動情況。根據潰瘍創面大小適當增加熱量攝入,嚴格執行飲食計劃,進食低糖、高蛋白、高維生素、適量脂肪飲食。此外,應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睡覺時按時翻身,注意足部保暖,防止凍傷、燙傷,不得抓撓;發生潰瘍後應減少行走,必要時臥牀休息,可在牀上進行主動或被動肢體功能鍛鍊和下肢活動。在進行患肢局部處理時,動作應輕柔,疼痛嚴重時,可根據醫囑給予口服止痛藥以改善症狀。多食用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如瘦肉、穀類、禽、蛋、豆類、牛奶、綠色蔬菜等,可增強神經的營養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會出現糖尿病足,發生糖尿病足的病人,如果早期處理得當,也可避免截肢的發生。這對減輕病人痛苦和經濟負擔,減少因病致殘,改善病人生存質量至關重要,社區護理的主要作用是教育、引導、積極預防、正確處理,以達到減輕病痛、促進康復的目的。

控制血糖是預防糖尿病足的根本,要嚴格監測血糖、尿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情況,調整降糖藥物和胰島素,控制血糖水平;改善生活方式,以促進病人對治療、預防糖尿病併發症重要性的認識,使之客觀對待疾病。糖尿病引起的血管和神經病變是糖尿病足病理基礎,高血糖也使皮膚容易破潰、感染,不易癒合,對該病的發生發展起着促進作用。

要保持足部皮膚清潔乾爽,防止受或感染。洗腳水溫應40℃以下,每次浸泡時間15~30分鐘;洗腳後用軟布將趾縫輕柔擦乾。每天堅持30~60分鐘慢走、甩腿、下蹲等足部運動。每天檢查鞋襪情況,保證鞋內平整無渣屑,襪子無破洞,鞋襪寬鬆適宜;確保足部無水泡、破損病變。糖尿病人傷口較正常人癒合慢,有潛在神經血管損傷,小傷口會造成嚴重後果,糖尿病病人足部神經又不敏感,疼痛的反應遲鈍,傷口容易被忽視。須每日檢查足部,如有傷口立即正確處理,以免促發糖尿病足潰瘍。

上一篇:乙肝五項檢查單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