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吐奶這件事

時間: 2011-06-25

吐奶還只是溢奶?

溢奶是指食道或胃之內的容物不由自主地被逆流到口腔外的情況,可能只是小寶寶打了一個嗝,從而致使少量奶液從嘴角溢出而已。

若寶寶喝完奶水一段時間後,寶寶的胃部出現反覆收縮,進而從嘴巴噴出如小噴泉似的奶水,叫吐奶。

一般來說,輕微吐奶和溢奶,隨着寶寶逐漸長大,將會有明顯改善。

寶寶爲什麼會吐奶?

人的胃有兩個門,一個是與食管相連叫賁門,即胃的入口,另一個是與腸道相接的叫幽門,即胃的出口。嬰幼兒賁門比較鬆馳,關閉不緊,易被食物衝開。當胃內食物稍多時,就會衝開賁門而倒流回食管。幽門關閉較緊,容易受食物的刺激而發生痙攣,使出口阻力更大,食物通過緩慢或難以通過,食物則由幽門處反流到賁門處,破門而出,孩子就會吐奶。另外嬰兒的胃呈水平位,胃的容量小,存放食物少,同時也容易返回到賁門處造成吐奶。

分清生理與病理

生理性吐奶 是嬰兒期的正常現象,因爲寶寶的胃很小,且呈水平位,從正面看是橫躺着的,連接食管處的賁門較寬,關閉作用相比成人差,而連接小腸處的幽門又比較緊,不利通氣。寶寶吃奶時如果吸入了空氣,吃好後空氣往上升時,就會頂上來小部分的奶。

病理性吐奶 是因身體疾病引起的吐奶。比如寶寶腸胃不好、上呼吸道感染、腦部疾病,都可能會引發吐奶。

兩者區別

生理性吐奶

病理性吐奶

好發對象

通常發生在4個月前,尤其是新生兒。

會發生在任何月齡、患某種疾病的寶寶身上。

吐奶表現

吃完後吐出來少量奶液,或者打了個嗝帶出來一口奶,一般量不多,表現爲溢出或輕吐。

吐奶時呈噴射狀。

奶液性狀

吐出來的奶還是原狀液體。

一般要把胃裏的奶吐光,還會吐出胃液。如果是餵奶間隔很長時間了,會吐出來帶奶塊、有酸味的半消化奶液。

吃完後表現

吐完後沒有痛苦表情,甚至更愉快。

除吐奶外還伴隨着其它身體不適的症狀。

不必擔心的吐奶——生理性吐奶

專家這樣建議……

在每次餵奶後把寶寶豎起來放在肩上輕輕拍背,直到寶寶打嗝以後才能躺下,可以減少溢乳。

●  兩個月以內的寶寶,一般不用枕頭,但最好牀墊是傾斜15度的,頭高腳低。若寶寶的牀無法傾斜,可在頭下墊一塊摺疊的毛巾,放下時頭偏向一側,以免溢奶時奶水嗆到肺裏。

● 防止吃奶時吸入空氣。在餵奶時,要讓孩子的嘴裹住整個奶頭,不要留有空隙,以防空氣乘虛而入。用奶瓶喂時,還應讓奶汁完全充滿奶頭,不要怕奶太沖而只到奶頭的一半,這樣就容易吸進空氣。

● 有種“低溢奶”型的奶粉,它比一般的牛奶要黏稠一點,可以減少溢奶的情況。

● 喂完奶後,抱起和放下寶寶時動作要輕,不可用力搖晃。

● 如果嘔吐僅是偶爾發生,嘔吐後精神依然很好,不哭鬧,沒有痛苦的表情,一般沒有大問題。在手邊爲寶寶準備一些小毛巾或溼巾,一旦寶寶溢奶,及時爲寶寶擦淨。

預防寶貝吐奶有妙招

先換尿布後餵奶

如果吃奶時也到了該換尿布的時間,還是把尿布換完再吃吧。當他在肚子飽飽的時候,被媽咪左翻右翻,還被拎起雙腿墊尿布,寶貝不吐奶纔怪呢。同樣,按摩、撫觸、洗澡等都應安排在餵奶前,以防餵奶後過多翻動引起寶貝溢奶。

掌握好餵奶的時間間隔

一般乳汁在胃內排空時間約爲2~3小時,所以每隔3小時左右喂1次奶比較合理。如果餵奶過於頻繁,上一餐吃進的乳汁還有部分存留在胃裏,必然影響下一餐的進奶量,或是引起胃部飽脹,以至吐奶。

採用適宜的餵奶姿式

媽咪坐着抱寶貝餵奶,相對躺着餵奶造成寶貝吐奶的機會要少。因爲懷抱裏的寶貝身體傾斜,胃的下口便相應有了一定的傾斜度,吸入的奶汁由於重力作用可部分流入小腸,使胃部分騰空。躺着餵奶的寶貝稍一晃動便易造成奶汁向食管迴流而吐奶。

注意寶貝吃奶的口型

餵奶時,媽咪應注意將整個乳頭和大部分乳暈都塞入寶貝的口中,而不是僅僅將乳頭塞入,否則寶貝吃奶時容易吸入空氣。

空氣吸入過多,在胃內與奶汁混合,氣體上排(噯氣)時會將奶汁一齊帶出,容易造成寶貝吐奶。

餵奶後不要急於把寶貝放下

吃奶過程中,不要讓寶貝吃得太急,餵奶中間媽咪可以拍一次嗝;給寶貝喂完奶後,媽咪也不要立即把寶貝放到牀上。而應將寶貝豎直抱起,讓他趴在媽咪肩頭,媽咪同時用手輕拍寶貝背部,讓那些隨吸吮而吞入的空氣排出(即打嗝兒),之後再放下寶貝就不易吐奶了。

吃完奶後宜右側臥

寶貝在吃飽後,睡姿以右側臥位爲宜,因右側臥位時胃的賁門口位置較高,幽門口的位置在下方,乳汁較易通過胃的幽門進入小腸,可防止吐奶。

如果仰臥時發生吐奶,吐出來的奶液易反吸入鼻腔甚至氣管,輕者會引起肺炎,重者可出現呼吸道窒息。

排除鼻腔阻塞

餵奶前媽咪先看一下寶貝是否鼻腔阻塞,如果是,最好先清潔鼻腔再餵奶,避免寶貝吃奶時,嘴巴、鼻子都堵住而難受;要避免寶貝過餓或大哭後餵奶。還有一點是媽咪在給寶貝喂完奶後,別急着逗寶貝玩兒或者大笑,否則也容易導致寶貝吐奶。

選擇合適大小的奶嘴孔

如果奶嘴孔過小,寶貝就要用力吸吮,容易導致空氣與奶汁一起吸入,引起吐奶;奶嘴孔過大,寶貝吸吮時又容易被嗆着而引起咳嗽。所以,在選用奶嘴時,媽咪要挑選奶嘴孔大小適合寶貝的奶嘴。

奶瓶與嘴45度

將奶汁充滿奶嘴後再給寶貝餵奶,還有餵奶時奶瓶後部要略高於前部,使奶汁始終充滿奶瓶前部,不留進空氣的間隙。若寶貝吸吮奶水的速度太快,則每吸15~20口時將奶嘴移開,輕拍寶貝的背部以排除過多的空氣,休息一會兒後再喝。

如果孩子吐奶了……

上身保持擡高的姿勢

一旦嘔吐物進入氣管會導致窒息。最好將浴巾墊在孩子身體下面保持上身擡高。如躺着時發生吐奶,可以把孩子臉側向一邊。吐奶後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狀況。此時的臉色可能會不好,但只要稍後能恢復過來就沒有問題。

補水在嘔吐後30分鐘進行

孩子吐奶後,如果馬上給孩子補充水分,可能會再次引起嘔吐。最好在吐後30分鐘左右用勺先一點點地試着給孩子喂些白水。

吐奶後,餵奶數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   在寶寶精神恢復過來,又想吃奶的時候,我們可以再給寶寶喂些奶。但每次餵奶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左右,不過餵奶次數可以增加。在寶寶持續嘔吐期間,我們只能給寶寶餵奶,而不能喂其他食物,包括輔食。

要引起警惕的吐奶——病理性吐奶

感染

流行性腹瀉、肝炎、中耳炎、肺炎、敗血症、腦膜炎也是引起新生兒嘔吐的原因。

食管閉鎖

如嬰兒出生後唾液較多,吞幾口奶後有嘔吐、嗆咳、青紫甚至窒息,多爲食管閉鎖。

腸閉鎖

生後1天內常出現持續性嘔吐,吐奶後症狀常有所緩解,但吃奶後幾小時又開始嘔吐,吐出物常伴有奶、膽汁和糞便樣的液體。

腸旋轉不良

生後數日內常出現間隔性嘔吐,時輕時重,嘔吐物可爲奶汁或膽汁。

先天性巨結腸

出生後不排便或量少,1-2天后會出現腸梗阻症狀:頻繁嘔吐,嘔吐物中含有膽汁或嘔吐物爲糞樣液,腹脹明顯,腹壁發亮,有擴張靜脈,經直腸指檢或灌腸後排出大量大便,多爲先天性巨結腸。                  

                                        

這些疾病可能引起吐奶……

感冒

寶寶感冒時,尤其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時,由於咳嗽的緣故,會使得腹壓升高,也常常合併嘔吐的症狀。

肥厚性幽門狹窄

胃部連接十二指腸的連接關卡,稱之爲幽門,假使此處的肌肉過於肥厚,會阻擋食物進入十二指腸的順暢度,食物容易堆積在胃部,造成寶寶持續吐奶。典型症狀是寶寶吐奶的頻率逐漸密集,約在出生後23周時(也有少數患者在出生5個月後纔出現此症狀),最容易觀察出寶寶有此種情形,寶寶不僅會出現噴射狀的吐奶,吐完之後又會因爲飢餓而繼續想喝奶,吐出的奶水中有時會摻雜少許血絲。

胃食管返流

它和溢奶原因差不多,但表現爲比較嚴重的溢奶,近似於嘔吐,胃食管返流主要是由於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下端食管括約肌和賁門張力不夠,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的一種常見的臨牀表現,並可引起嚴重併發症,比如咳嗽、呼吸費力等。早產兒發病率偏高,所以家有早產兒更要注意。

吐奶後,什麼情況下需要看醫生?

可等到第二天去看醫生

在深夜寶寶吐奶,如果只是出現以下情況,我們可以等到第二天再去看醫生:

 打噴嚏、流鼻涕、咳嗽等感冒症狀,發燒但溫度不高、精神狀態良好

 嘔吐、腹瀉次數不多、能夠吃奶

 小便量減少但還是會小便的

需要馬上送醫院的情況

 發高燒、精神恍惚    樣子發呆呼喚沒有反應

 當孩子發生痙攣      肚子疼痛總是哼哼唧唧

 每隔10-30分鐘大哭一次、大便深紅色血便   

 吃奶後會噴水似吐奶    大便白色或大量血便

 因頭部受到撞擊而引起的嘔吐(特別注意)

 不是由進食引起的    持續嘔吐、沒有小便

記得告訴醫生的細節

需要向醫生介紹的不僅包括寶寶吐奶時的情況,還應寶寶的整體健康狀況,如:   

 吐奶次數、嘔吐物是什麼   

 是在什麼情況下吐的奶   

 吐奶後孩子的情況與平時相比,精神狀態怎樣

 有無發燒及大小便的次數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