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病的護理

時間: 2012-05-11

發病機制
  1 滲透性腹瀉腹腔內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滲透活性的物質: (1)攝入吸收不良性溶質:如鹽類瀉藥。(2)攝入不易消化的食物:如乳糖酶缺乏者進食乳糖後。(3)黏膜轉運機制失效:葡萄糖- 半乳糖吸收不良者。吸收不良性溶質可引起腸腔內滲透壓升高,導致水積聚在腸腔,引起腹瀉。
  其特點: (1)禁食48h後即可停止或減少腹瀉; (2)大便量< 1L/d; (3)腸腔內滲透壓增高,超過血漿滲透壓;血漿/糞質溶質差常> 100mmol/L H2O; (4)糞便酸度增高, pH= 5.0, 糞便電解質含量不高,但雙糖含量明顯增高。
  2 分泌性腹瀉腸道分泌過多,超過腸道吸收能力時產生的腹瀉。引起分泌增加的因素有: (1)細菌產生腸毒素:耐熱、不耐熱毒素。(2)內源性活性肽和促腸分泌的物質。(3)內源性或外源性導瀉物質。(4)引流障礙和交換機制缺陷。特點: (1)禁食48h後腹瀉不能緩解; (2)大便呈大量水樣>1L/d; (3)糞便中含有大量電解質,腸腔內滲透壓接近血漿滲透壓;血漿/糞質溶質差常<50 mmol/L H2O; (4)糞便pH偏鹼(pH>7) 。
  3 滲出性腹瀉
  3.1 感染性腹瀉 (1)病原體吸附在腸黏膜表面,通過產生毒素引起腸黏膜上皮細胞壞死; (2)病原體侵入黏膜併產生毒素,共同引起腸黏膜變性、壞死; (3)炎性細胞釋放炎性介質。
  3.2 非感染性腹瀉 非感染性腹瀉主要是由於餵養不當,如進食過多,過少,過熱,過涼,突然改變食物品種等引起。非感染因素引起腸黏膜損害、滲出。
   小兒腹瀉的治療
  1、飲食療法:輕症減少奶量,代以米湯、糖鹽水等;重症應禁食8~24小時,並靜脈補液。   2、液體療法:   (1)口服法:適用於輕度脫水或嘔吐不重者。補液量按每公斤體重100毫升/日計算,分數次服用。   (2)靜脈補液法:用於中度、重度脫水。   3、控制感染:針對病因,選用抗菌藥物。   4、對症治療:腹瀉可口服1次碳酸鉍或輕酸蛋白0.3克,一日3次;助消化可口服胃蛋白酶合劑每歲l毫升欣,一日3次,或多酶片一次l片,一日3次。依病情對症處理。

   護理
  調整飲食:輕型腹瀉只需停止輔助食品、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脂肪類食物。繼續母乳餵養,可酌情減少哺乳次數和時間,可服“口服補液”,或者選用專門腹瀉奶粉代替母乳如雀巢的AL110等,待寶寶腹瀉症狀減輕,則與母乳混合餵養,慢慢過渡到母乳。重型腹瀉則需暫時禁食6-12小時。禁食期間給予靜脈輸液,待腹瀉、嘔吐好轉後,再服“口服補液”,並逐步恢復母乳餵養。人工餵養嬰兒可先喂米湯,稀釋牛奶(一份牛奶加兩份水或米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待停止腹瀉後再恢復輔助食品,由一種到多種,先流質後半流質,再喂固體食物。   糾正脫水:腹瀉時上吐下瀉,大便次數多,嚴重脫水時皮膚彈性減退(一般可查看寶寶肚皮處的皮膚),尿少或無尿。此時要立即補充市售“口服補液”,一包可衝500毫升水(不必煮沸),每次只能一匙一匙喂服,少量多次,這樣才能使胃內易於吸收,減少嘔吐和脫水,不要一下子全服下。嚴重脫水者要立即送醫院進行靜脈輸液。   加強護理:注意嬰幼兒腹瀉腹部保暖,以免腹部受涼,腸蠕動加快,腹瀉加重。患兒每次大便後,要用溫水洗淨臀部,塗些甘油、護膚脂或爽身粉,並及時更換尿布,以免皮膚受糞便浸蝕和潮溼尿布磨擦而破潰成“紅臀”,也可以預防上行泌尿道感染。髒衣褲及尿布、便盆、餐具、玩具及護理者的手都要予以消毒。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