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溼疹的治療

時間: 2011-03-10

全身療法
  1.飲食管理 首先,避免餵哺過量的食物以保持正常消化。如疑牛奶過敏,可較久煮沸,使其蛋白變性,可以減少致敏物,或者選擇低敏配方奶粉雀巢超級能恩等,如更嚴重就要服用特殊配方奶粉藹兒舒,必要時可用羊奶或豆漿(參閱營養篇專節)代替牛奶。如疑蛋白過敏,單給蛋黃,或由少量蛋白開始,逐漸加量。餵奶的母親可暫停吃雞蛋。
  2.抗組織胺類藥物 撲爾敏、非那更、苯海拉明、異丙螓等單一或輪流內服有較好的止癢和抗過敏效果,並有不同程度的鎮靜作用。非鎮靜作用的抗組織胺藥,如息斯敏(片劑或口服液)、特非那丁。具有鎮靜作用的抗組織胺類藥優於後者。
  3.皮質類固醇激素 無論口服還是靜脈注射,都能很快控制症狀,有明顯的抗炎、止癢作用,但停藥後易復發,不能根治,且長期應用後有依賴性和各種不良反應,故應酌情慎用。泛發急性溼疹其它療法效果不佳者,可短期口服強的鬆,病情好轉逐漸減量。
  4.抗生素 僅用於繼發局部或淋巴結等感染、白細胞增高和體溫增高的病兒。一般採用青黴素肌注或紅黴素、複方新諾明口服。   原則上是按照病期分別治療。
  1.急性期 採用1%~4%硼酸溶液或1~4%硼酸溶液加0.1%呋喃西林溶液溼敷或外洗局部15分鐘左右之後,外塗雷佛諾爾氧化鋅軟膏或1%氯黴素氧化鋅油。如無明顯感染亦可外用40%氧化鋅油或15%氧化鋅軟膏。應用溼敷2~3天即可。  2.亞急性期 用1%~4%硼酸溶液外洗,然後外用爐甘石洗劑或爐甘石呋喃西林洗劑,止癢、消炎。外塗維生素B6軟膏及SCL膏(磺鬆糊劑,參見附錄兒科常用藥物劑量表),或中藥祛溼油。
  3.慢性期 外用1/2或1/3膚輕鬆或丙酸倍氯美鬆軟膏加糠餾油軟膏或普連膏,或尿素軟膏,然後用薄塑料膜覆蓋,繃帶包紮,每隔1~2日封包1次,待皮膚恢復原狀。至多每週洗浴1~2次,必要時外塗膚輕鬆軟膏,皮炎平。對慢性侷限性肥厚性小片損害可採用醋酸強的鬆龍,或去炎鬆混懸液做皮損處的皮內分點注射,每週1次,共2~3次。不宜長期使用,以免發生皮膚萎縮。   中醫認爲本病多因飲食失調,內蘊溼熱,外受風溼熱邪所致。臨牀上分乾性(丘疹性)、溼性(糜爛性)兩型。常反覆發作,並多伴有胃腸道消化障礙症狀。臨牀治療多用內外兼治法,內服藥以清熱、解毒、涼血、滲溼爲主,外用藥根據乾性、溼性之不同,予以不同處理。臨牀證治如下:
  1.乾性(丘疹性)病例 疹如粟粒大,癢痛相兼,起白屑如疥癬,疹隱紅而乾燥,此多偏熱。
  內服藥:治以清熱解毒爲主。處方舉例:連翹9g、黃柏6g、馬齒莧9g、青黛3g、地膚子9g、蟬衣3g、澤瀉9g。
  外用藥:①一支蒿9g、元明粉3g、敗醬草15g,煎濃液外洗,或②鮮馬齒莧(適量)洗淨搗成泥外敷,每天換藥1次。
  2.溼性(糜爛性)病例 溼疹部浸潤滲出液較多,或有膿性分泌物,重者可融合成片或延及全身,有腥味,局部發紅且癢甚,此多偏溼。
  內服藥:治以涼血滲溼爲主。處方舉例:生地9g、青黛3g、敗醬草15g、紫草3g、馬齒莧9g、荷葉6g、地膚子9g、土茯苓9g。
  外用藥:①青黛粉3g、黃柏粉9g、混合外撒,或香油調勻外塗,每日1~2次;或②輕粉3g、松花粉9g、黃柏粉9g、青黛粉3g,香油調勻外塗,每日1~2次;或③蒼朮粉、黃柏粉等量,植物油調外敷,每日1~2次。 溼疹的食療
  ◆綠豆30克,海帶20克,魚腥草15克,白糖適量。將海帶、魚腥草洗淨,同綠豆煮熟,喝湯,吃海帶與綠豆。每天一劑,連服6~7劑。
  ◆薏米30克,紅小豆15克,玉米鬚15克,三味一同煮熟,喝湯,食薏米、紅小豆。每天一劑,連服7~8劑(溼熱俱盛型)。
  ◆冬瓜皮30克,薏米30克,車前草15克,三味同煎後,喝湯,吃薏米。每天一劑,連服7~10劑(脾虛溼盛型)。
  ◆桑椹30克,百合30克,大棗10枚,青果9克,共同煎服。每天一劑,連服10~15劑(血虛風燥型)。   日常飲食中多吃捲心菜——煮捲心菜的湯汁也一併喝下。捲心菜中含有L-穀氨酸鹽,該成分有助於治療腸漏。   可以把梨汁作爲橘子汁的理想替代品。   如果你對魚肉不過敏,那麼深海油魚就是特有益的食品,因爲魚肉中所含的必需脂肪酸具有消炎作用,而且,經證實,它還能改善溼疹的症狀。   麥芽(不是精製小麥)和鱷梨中富含的維生素E也能幫助皮膚痊癒。   在選擇塗面色的油脂類食品時,寧可用那些非氫化的有機品種,如碧歐那和維奎(均爲國際知名的有機健康食品品牌),也不要挑大規模生產的固體油脂。

奶爸網——華南地區最大最專業的母嬰用品網上商城

專業的育兒知識論壇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