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點穴、按摩和中藥治療乳腺增生症

時間: 2011-08-11
乳腺增生症是婦科常見病、多發病,多見於30—50歲之間的婦女。西醫認爲該病是由於內分泌功能紊亂,黃體生成不足,而雌激素又分泌過多,是乳腺生理性增生與復舊不全造成的既非腫瘤又非炎症的疾病。中醫認爲,情志不暢,肝氣鬱結,血行阻滯,凝結於乳房;或肝鬱脾虛,痰濁內阻,痰瘀互結,瘀滯成塊;或肝腎陰虛,肝血不足,乳房經絡閉阻不通,衝任失調,以致氣滯痰凝,積娶乳房而發病,屬於中醫“乳癖”“結核”範疇。《外科正宗》雲:“乳癖乃乳中結核……隨喜怒消長,多由思慮傷脾,惱怒傷肝,氣血鬱結而生”。筆者常用傳統穴位艾灸,自我經絡點穴,搓摩乳房和中藥等綜合治療方法,要樹立我的病我來治的觀念,往往事半功倍,效若桴鼓。

一. 治療方法:

1。取穴:乳根、天池、膻中、期門、消塊、少澤等穴位,龍膽紫作好標記。用碘伏棉球常規消毒,用消毒三棱針斜刺上述穴位出血,不宜過深,以防損傷胸膜和肺組織,2—3日剌絡放血一次。並讓家屬掌握取穴及施灸方法,隔蒜或隔姜灸,每穴10一13一15艾炷,或每穴用艾條薰灸,每日1一2次,每次10一15分鐘,一療程10日,休息2一3日續灸至痊K。

2。自我經絡點穴:患者或家屬,以指代針,按順時針方向,用拇、食或中指點揉上述各穴位,每穴點揉100一200次,其力度以患者耐受爲宜,每日二次,睡前和起牀時進行,只要持之以衡,至乳腺腫塊和脹痛消除,臨牀症狀痊K。

3。搓摩乳房:患者仰臥或坐位,搓熱雙手,採用三掌法搓摩乳房。用一掌手指略分開,約一肋間隙寬,小指沿肋緣下,無名指、中指、食指和拇指,分別位於九、八、七、六肋間隙;二掌手指依次向上,食指在腋C頂端(極泉穴),拇指在腋縫尖端處(消塊穴);三掌中指摸到肩井穴,食、拇指靠近肩及頸部,無名及小指在肩峯端。每手掌都要從腋後線經過胸骨到對側胸部,使患側乳房得到全方位搓摩。每日2次,每次100—100下。兩手交替,反覆來回搓摩,手法輕柔,舒適爲宜。

4。中藥逍b散加味:藥物組成:柴胡15g當歸10g白芍15g茯苓15g生薑6g薄荷3g三棱10g莪術10g丹蔘30g青皮10g香附15g鬱金10g昆布15g海藻15g生牡蠣30g(先煎)皁刺10g白芥子15g夏枯草15g 水煎3次兌勻,分2次頓服,每日一劑,一療程10日。加減:(1)月經量少加重當歸用量。(2)肝腎陰虛加女貞子,旱蓮草。(3)腎陽虛加仙靈脾、仙茅、補骨脂。(4)氣虛加黃芪、黨蔘。

體會: 乳腺增生症屬於中醫“乳癖”、“結核”範疇,其主要原因與內分泌紊亂有關的良性增生疾病。根據多年的治療與觀察,總結出用傳統艾灸,自我點穴,搓摩乳房和中藥等綜合治療,可使腫塊、疼痛消除,臨牀痊K,遠期療效甚佳,臨牀頗爲效驗。

1。“艾灸治百病”,《本草綱目》雲:“艾葉苦辛,性溫,純陽之性,能回垂陽之絕,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溼……以之火灸,能透諸經除百病”。艾灸的特殊溫熱及藥物效應和對穴位的刺激作用,能有效地調整臟腑功能,調理氣血,溫運脾陽,扶正祛邪,平衡陰陽,使人精力旺盛,抗病能力增強。尤其艾灸與乳房密切相連的肝、胃、腎、三焦和心經等穴位後,確有疏肝解鬱,疏通乳絡,活血祛瘀,消腫散結,行氣止痛,調節衝任,及補益肝腎等全方位的作用。經大量觀察,艾灸能治癒乳腺增生作用有:(1)疏肝解鬱,調節情志,艾灸後患者心情舒暢,精神愉,心態良好,對治癒該病充滿信心,這對治療乳腺增生病有舉足輕重的作用。(2)溫散寒邪,活血祛瘀,消腫散結,行氣止痛。灸後乳腺腫塊逐漸縮小而消失,乳痛消除。(3)調攝衝任效應:對合並有衝任虛損所致的月經不調,腹痛,經量不定等患者,確有雙相調節作用,乳腺腫痛消失,月經恢復正常。(4)補益肝腎作用:對伴有咽乾口燥,脅肋疼痛,虛煩不眠,舌紅少津者,也有顯著的療效。筆者經臨牀觀察和隨訪中,不少患者只服5一10劑中藥後,堅持每日艾灸、自我點穴和搓摩乳房1一2月後,臨牀症狀痊K,極少復發。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艾灸可振奮人體正氣,促進血液和淋巴液循環,改善機體新陳代謝。能顯著的增加T淋巴細胞、紅細胞和白細胞的數量,提高IgG含量,增加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促進抗體生成,提高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在傳統艾灸、自我點穴和搓摩乳房的共同作用下,患者內分泌功能漸趨正常,黃體生成增多,雌激素分泌減少,乳腺腫塊及疼痛消除而病癒。

2。 自我經絡點穴: 患者或家屬以指代針,點揉上述穴位,可起到和針刺一樣的穴位治療效果。《黃帝內經。素向》雲:“痿厥寒熱其治導引按蹺”,就是用手指點揉穴位之意。用手指點揉穴位後,能疏通經絡,調節經脈之氣,理氣和血,化痰祛瘀,使其“瀉其有餘,補其不足,陰陽平復”。通過神經體液的作用,而調節神經、內分泌、和免疫系y,使增生的乳腺組織,不斷得到調整和修復,改善乳腺的功能活動,而恢復正常。傳統艾灸和自我經絡點穴和搓摩乳腺,無須天天到醫院鍼灸和按摩,日常工作也不受影響,大大的方便了患者。只要持之以衡,對許多疑難頑症,也有卓越的療效。確實是一種方便、省時、廉r和效果頗佳的一種治療方法。

3。 搓摩乳房:乳房位居胸前部,乳頭、劊突平面和肋弓緣,分別爲第4、6和8肋間及神經分佈區。人體衆多經脈中,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均與乳房縱橫交錯廣泛聯繫,尤其與肝、胃、腎、心及三焦經關係更爲密切。鎖骨中線第3、4和5肋間有胃經膺窗穴、乳中穴和乳根穴等,從上至下縱貫乳房。第4肋間乳頭外側1寸是心經天池穴,與肝經、三焦經交會。第5肋間胸骨旁腎經神封穴,直接與乳房相連。第6肋間內端肝經期門穴與脾經和陰維脈交會。通過全方位搓摩乳腺後,患者自覺有舒適感,能消除疲詡敖糉徘樾鰨秤黽櫻吒納疲Ρ對觥4昴θ橄倬緙捌湎喙厥溲ê螅蓯柰紓骼砥鈦紓貢杖槁繽ǔ紫嶸魍粗埂D艽偈谷橄倨し簟⒓∪獬溲稈芾┱牛馨凸芡ǔ黿夭考叭橄儻⒀罰└橄僮櫓渥愕難⒀鹺陀鎦剩納菩魯麓唬諶橄僦卓榧疤弁吹南4昴嘸瀋窬勾竽雲げ闃惺嗍艿降髡源碳ぃü窬逡旱鶻冢勾τ諦菝咦刺男叵僮櫓赴患せ睿叵偎胤置讜黽櫻岣呋宓牡摯沽兔庖吡Γ陟畛⌒埃俳蹈礎

4。 逍b散由柴胡、當歸、白朮、白芍、茯苓、煨姜、甘草、薄荷等組成,能疏肝理氣,健脾和營。柴胡疏肝解鬱,並引藥直達乳腺,伍薄荷、煨姜增強疏肝鬱散肝熱之效。配當歸、白芍養血柔肝。白朮、茯苓健脾去溼,使運化有權,氣血生化有源,利於痰濁消除。炙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夏枯草清肝膽鬱熱,化痰散結。三棱、莪術和丹蔘,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消瘀破積之功。海藻、昆布和生牡蠣,化痰祛溼,軟堅散結。青皮、香附和鬱金,舒肝理氣,行氣止痛。皁刺通行經絡,破結消痰。仙茅、仙靈脾、柴胡、香附、鹿角霜,調補肝腎,疏肝解鬱,調攝衝任。全方共奏疏肝解鬱,活血化瘀,通經活絡,軟堅散結,消腫止痛,滋補肝腎,調攝衝任之功。

總之,在傳統艾灸、自我點穴、搓摩乳腺和中藥的共同作用下,優勢互補,相得益彰,內分泌趨於正常,乳腺腫塊及疼痛消除,臨牀症狀痊K。筆者認爲,治療各種疾病,除中西藥外,要充分發揮自我經絡點穴、傳統艾灸和按摩等重要治療作用,否t非其治也。最大限度的激勵患者治病的積極性和潛在能力,是藥所不及,針所難能的。只要重視艾灸、點穴和按摩,如虎添翼,事半功倍,往往屢起沉痾。艾灸、點穴和按摩簡便驗廉,爲百性省錢治病,深受廣大患者的歡迎。

-------------------------------------------------------------------------------------------------------------

乳腺增生病的中醫外治法 乳腺增生病又稱乳腺囊性增生病、小葉增生症、乳腺結構不良症等,是乳腺導管和小葉在結構上退行性、增生性的改變。情志內傷、衝任失調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臨牀表現以乳房腫塊疼痛經前加重、經後減輕爲主要特徵,多見於30~50歲婦女。漢代的《中藏經》及宋代竇漢卿的《瘡瘍經驗全書》均稱其爲“乳癖”;清代顧世澄《瘍醫大全》名爲“乳痞”。中醫藥治療乳腺增生病有獨特療效,內治以疏肝解鬱、行氣化痰、調理衝任爲主要治法。臨牀常用小金片、逍遙丸和乳癖消片等治療。現介紹幾則外治方法。 一、藥物乳罩 1 藥用公丁香、鬱金、地龍、絲瓜絡各15克,赤芍20克,共研細末,裝6釐米×5釐米棉白布袋2袋,外側加一層軟塑料膜。將藥袋置於乳罩夾層內,無塑料膜一面緊貼乳房並完全覆蓋患處,每週換藥袋1次,4周爲1個療程。 2 柴胡、青皮、陳皮各3克,川芎、赤芍、生白芥子、廣鬱金、制香附各5克,砂仁、冰片各3克。上藥共研細末,用汗衫布一層,做成10釐米×10釐米口袋,裝入上藥,鋪平後固定在患側乳罩內。1周換藥1次,15日爲1個療程。或用聚乙烯醇20克,加蒸餾水200毫升,加熱至糊狀,加入甘油40克與10克吐溫-80 攪勻,再加入以上藥末(過7號篩)攪拌均勻後塗板。板面平鋪一層紗布,55 ℃乾燥,脫膜,剪取直徑爲15釐米圓形藥膜,製成雙側或單側有藥膜的乳罩佩戴。 3 取生川烏、白芷、白芥子、乳香、沒藥、穿山甲、當歸、土鱉蟲各60克,香附45克,冰片5克,共研成極細末,裝瓶備用。用白棉布做成5釐米×5釐米藥袋,將上述藥粉30克左右均勻地撒於厚度適宜的海綿上,放入藥袋中。根據病變部位及腫塊多少,將藥袋固定於相應部位的乳罩上,戴上乳罩即可,直至病竈消失爲止。 二、敷臍療法蒲公英、木香、當歸、白芷、薄荷、梔子、紫花地丁、瓜蔞、黃芪、鬱金各18克,麝香4克。上藥研細末,每次取0 4克,填入臍窩,隨即用幹棉球輕壓,並按摩片刻。然後用4釐米×4釐米膠布貼牢,3日換藥1次,8次爲1個療程。一般治療3個療程即有顯效。 三、中藥熱敷 1 藥用柴胡、白朮、橘核、浙貝母各10克,白芍、全瓜蔞、夏枯草各15克。先將上藥煎汁內服,再將藥渣裝入布袋放醋中煮沸,趁熱熨敷患處。藥袋冷即更換,每日1次,每次30分鐘,10次爲1個療程。一般用藥2個療程可有明顯效果。 2 瓜蔞、連翹、川芎、紅花、澤蘭、桑寄生、大黃、芒硝、絲瓜絡、雞血藤各30克,分裝兩袋交替使用。用時將藥袋蒸熱,灑酒精或燒酒少許,外敷乳房部,每日1~2次,每次30分鐘到1小時。藥袋可反覆使用10次左右。 四、膏藥貼治用乳癖寧膏藥外貼患處治乳腺增生病有顯著療效。製備及用法:王不留行、白花蛇舌草各20克,赤芍、土貝母各21克,穿山甲、昆布各30克,木鱉子、莪術各18克,絲瓜絡15克。將上藥入適量麻油內煎熬至枯,去渣濾淨,入黃丹適量充分攪勻,熬至滴水成珠。再加入乳香、沒藥、血竭細末各10克,攪勻成膏。倒入冷水中浸泡半月後取出,隔水烊化,攤於布上。用時將膏藥烘熱,貼於腫塊或疼痛部位。7日換藥1次,3次爲1個療程,療程間隔3~5日。 五、中藥外敷 1 香附餅外敷:香附子120克,陳醋、酒各適量。香附子研末,陳醋、酒酌量以拌溼爲度,搗爛後製成餅,蒸熱,外敷患處。藥餅乾燥後,可加酒、醋復蒸,每貼藥可用5日。 2 化核膏外敷:藥用穿山甲、全蠍、山慈姑、五倍子、白芥子、香附、大黃、莪術、乳香、冰片各等份,共研細末,加入山西米醋、冰糖各適量,調成藥膏,敷於患處。病程長腫塊硬、病程短腫塊軟者分別於月經第6、第14日開始敷藥,每日換藥1次。 3 蒙藥八味狼毒散外敷:取瑞香狼毒、酸模、多葉棘豆、黃精、天冬、菖蒲各15克,薑黃、生草烏各100克,共研細末,備用。每用蛋清或陳醋將20克藥末調成糊狀,均勻塗於紗布上,厚0 5釐米,外敷患處,每日1次,9次爲1個療程。 六、鍼灸療法取主穴:乳根(向上平刺2寸,乳房有酸脹感)、少澤(淺刺0 1寸,或三棱針點刺出血,或艾灸10分鐘)、天宗(向外上方斜刺1 5寸)。肝氣鬱結配膻中(向下平刺1寸)、肝俞、太沖、膈俞(均雙側);肝火上炎配行間、陽陵泉;肝腎陰虛配肝俞、腎俞、太溪(均雙側);氣血虧虛配脾俞、腎俞、足三裏(均雙側);月經不調配三陰交、合谷。均採用平補平瀉法。每日1次,10日爲1個療程。月經期停用。據報道,經治5個療程,總有效率可達98 3%。耳針可取神門、內分泌、卵巢、乳腺等穴,用王不留行貼壓。艾灸療法治乳腺增生病亦有良效。艾灸取穴以腫塊四周及中央爲5個主要灸點,配穴選陽陵泉、足三裏、肝俞、太沖。周海報道以此法治療52例,痊癒22例,顯效及有效2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6%。(以上“寸”爲“同身寸”) 七、中藥離子導入用柴胡、當歸、紅花各20克,黃藥子5克,昆布15克,丹蔘30克,煎熬成湯劑。藥墊浸泡後,置於乳腺增生部位。再取中藥離子導入,每次20分鐘,每週3次,12次爲1個療程。 此外,尚有報道用穴位注射法、電子冷凍增殖鍼灸治療儀、XW-I型射頻溫控電熱針和藥物導入儀等治療乳腺增生病,均豐富了治療手段,取得了一定療效
----------------------------------------------------------------------------------------------------------------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