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志明治療卵巢癌的經驗

時間: 2012-06-10

                                                                                                                                                       御林大醫

【關鍵詞】 卵巢腫瘤 中藥療法 名醫經驗 施志明

  施志明,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上海中醫學會中醫腫瘤分會委員兼祕書。施志明主任潛心研究惡性腫瘤的治療20餘年,在中醫藥治療惡性腫瘤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臨牀常獲良效,現將其治療卵巢癌的經驗介紹如下。

  卵巢癌是指發生於卵巢表面體腔上皮和其下方卵巢間質的惡性腫瘤。卵巢癌的發病率佔婦科惡性腫瘤的第3位,而死亡率卻佔第1位,超過子宮頸癌和子宮體癌之和。卵巢位於盆腔,體積雖小,卻是腫瘤的好發器官,其腫瘤分類之多,居全身器官之首。由於卵巢腫瘤深藏於盆腔,發病初期很少有症狀,但惡性腫瘤易擴散,而且目前尚無特殊的早期診斷方法,待盆腔檢查發現固定腫塊而確診時,約有60%~70%的患者已屬晚期[1]。

  近20年來,卵巢癌的發病率不斷上升,而治療效果進展不大。近年來雖然進行了優化的綜合治療,但在預後方面並未取得明顯改善。總的5年生存率徘徊在20%~30%之間。因此,多學科合作,包括中醫藥在內的非手術聯合治療方法是治療卵巢癌的發展方向。中醫藥對於卵巢癌術後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提高生存率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1 病因病機

  根據臨牀表現,卵巢癌可歸屬於中醫學疒徵瘕、積聚、腸覃等範疇。在醫籍記載中亦名目繁多。如《素問・骨空論》名“瘕聚”;《靈樞・水脹》又分“石瘕”、“腸覃”;《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篇》稱“疒徵病”、“疒徵痼”。《素問・骨空論》中有“任脈爲病,女子帶下瘕聚”的論述,此爲瘕聚的最早記載,闡明瞭本病乃奇經任脈爲病。《靈樞・水脹》對腸覃的論述“寒氣客於腸外,與衛氣相搏,氣不得榮,因有所繫,癖而內著,惡氣乃起,息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懷子之狀,久者離歲,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以時下,此其候也”,“石瘕生於胞中,寒氣客於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於女子,可導而下。”張仲景《金匱要略》中描述了本病病因與血與水結於胞宮所成:“婦人少腹滿如敦狀,小便微難而不渴,生後者,此爲水與血俱結在血室也。”《景嶽全書・婦人規》曰:“瘀血流滯作疒徵,惟婦人有之其證,則或由經或由產後,凡內傷生冷,或外受風寒,或喜怒傷肝,氣逆而血留,或憂思傷脾,氣虛而血滯,或積勞積弱,氣弱而不行,總由血動之時,餘血未盡淨,而一有所逆,則留滯日積,而漸成疒徵矣。”清代徐靈胎指出“婦人之疾……其所以多癌瘕之故,亦以經帶胎產之血易於凝滯,故較之男子爲多。”說明臨牀腹內結塊常以婦女多見之由。

  施老師認爲卵巢癌的發病原因不外爲內、外之因共同作用。外因多爲六淫不時之氣及毒邪內侵。內因常因情志變化致衝任、臟腑氣血功能失調,邪毒內生。七情內傷,氣機不暢,或邪毒內侵,或久病體虛,腎氣不充,均可損傷衝任,致氣血失調,血海蓄溢失常,氣血搏結而發;平素寒溼失節或飲食不調,致臟腑氣血功能虛弱,水溼不運,溼邪內生,日久成痰,痰溼搏結於任脈,衝任失調,氣機不暢,氣血痰溼等結而成疒徵積;飲食不節,溼邪內生,或外感六淫之邪,毒邪入裏稽留不去,毒邪與血、氣、痰、溼等互結於任脈而成;平素脾腎虧虛,又感六淫邪毒,邪毒與血氣痰溼等互結於任脈而成疒徵積。或疒徵積日久不治,進一步耗傷氣血,臟腑失養,臟腑氣血功能失調進一步加重,疒徵積難去。臨牀往往表現爲虛實兩方面,虛以氣血虧虛爲主,實以氣滯血瘀、痰溼凝聚、水溼停滯爲主。初期以實爲主,病久虛實夾雜,晚期以虛爲主。本病病位在卵巢,但與衝任、肝、脾、腎關係密切。

  2 辨證論治

  施老師認爲卵巢癌屬本虛標實之證,既有臟腑氣血虧虛,又有氣滯、血瘀、痰凝、溼毒等標實的情況,實證以活血化瘀、滌痰軟堅、利水導溼爲主,虛證則根據各人體質不同隨證加減。病久則往往虛實夾雜,治療應扶正祛邪兼顧。

  2.1 痰溼凝聚型

  證見:形體肥胖或水腫,身困無力,胸悶腹滿,月經失調,帶下增多,腹部疒徵塊,苔白膩,舌體胖邊有齒痕,脈滑。治宜化痰散結,行氣除溼。方用海藻玉壺湯加減。胃納減退加生白朮9 g、黨蔘9 g、生薏苡仁30 g;氣滯腹脹加八月札15 g、沉香9 g、綠萼梅9 g;大便不暢加全瓜蔞15 g、郁李仁12 g、檳榔12 g。

  2.2 氣滯血瘀型

  證見:面色晦黯而無光澤,口苦咽乾,煩躁易怒,肌膚甲錯,少腹脹痛,疒徵塊堅硬增大,舌質紫黯或見瘀點瘀斑,脈細弦或沉澀。治宜行氣活血,軟堅散結。方用通瘀煎加減。血瘀塊堅加三棱9 g、莪術9 g、炙穿山甲9 g、地鱉蟲9 g;尿少加半枝蓮15 g、半邊蓮15 g、葫蘆巴15 g;乏力神疲加生黃芪15 g、太子參9 g、茯苓12 g。

  2.3 水溼停滯型

  證見:胸悶腹脹,身睏乏力,納呆少寐,腹大如鼓,四肢水腫,苔白膩,質淡,脈細濡弱。治宜利水導溼。方用疏鑿飲子加減。氣虛乏力加生黃芪15 g、太子參9 g、生白朮9 g;陽虛肢冷加附子9 g、肉桂3 g、炮姜3 g;大便不暢加牽牛子12 g、檳榔9 g、玄明粉(衝)9 g、生大黃(先煎)6 g、皁角刺9 g。

  2.4 氣血兩虛型

  證見:病程日久,面色蒼白,精神萎靡,睏乏無力,頭暈失眠,氣促心悸,懶於行動,烘熱盜汗,消瘦貧血,月經閉止,舌質淡,苔薄,脈弱或濡。治宜益氣養血。方用人蔘養榮湯加減。腹水脹滿加大腹皮15 g、防己12 g、半邊蓮30 g、葫蘆巴30 g;疼痛增劇加延胡索15 g、制乳香9 g、制沒藥9 g、五靈脂9 g、烏藥9 g;腹塊堅硬加地鱉蟲9 g、炙穿山甲9 g、莪術9 g、水蛭6 g。

  3 防治並舉,防重少治

  中醫學歷來強調預防疾病的重要性,嘗曰“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和病後防復3個方面。施老師認爲對於卵巢癌的防治更應從這3個方面強調預防之重要性。根據2005年最新資料,2002年全球女性惡性腫瘤標化發病率爲161.5/10萬,其中年齡調整後的卵巢癌發病率爲6.6/10萬,中國爲3.2/10萬,約爲全球平均水平的1/2[2]。根據上海市腫瘤研究所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近幾年上海市卵巢癌的發病率(6.9~9.9)/10萬,居婦科惡性腫瘤的首位,明顯高於中國平均水平,預測在今後的幾十年中國城市女性卵巢癌數量繼續緩慢上升[3]。因此,提出要重視卵巢癌的預防。卵巢癌的高危因素有遺傳家族史;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與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基因突變者;內分泌紊亂、不孕症、早發月經及延遲絕經者;長期服用促排卵藥物者;接受激素替代療法者;滑石粉;膳食結構合理等。因此,據已知的卵巢癌高危因素,加強對高危人羣的監測及定期篩查,對於預防及早期診斷卵巢癌非常重要。

  4 治療特色

  4.1 手術前後、放化療期間的中醫辨證治療

  施老根據“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實證以攻邪爲主,虛證以扶正爲主。手術前以補益肝腎、調補氣血爲主,佐以行氣化瘀軟堅之品,忌濫施攻伐。手術後多以氣血虧虛爲主,以補氣血爲先,多選用歸脾湯、人蔘養榮湯等。術後放、化療期間,予以中藥健脾和胃,扶助正氣,減輕毒副作用。化療易傷及肝、脾、腎而致血象下降、頭髮脫落、面色灰黯等症狀。化療後多表現爲肝腎陰虛,或脾腎陽虛。肝腎陰虛者治療以補益肝腎,多選六味地黃丸加減;脾腎陽虛者多選附子理中湯、金匱腎氣丸等。放療後,多易耗傷陰津,治療以養陰潤燥、清熱解毒爲主。

  4.2 辨證與辨病結合

  從中醫整體觀出發,結合對卵巢癌本虛標實病證的認識,在治療中必須堅持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的原則。遣方用藥時儘可能地選用既符合辨證分型的治則,又經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具有抗癌或抑癌活性的清熱、解毒、利溼、理氣、化瘀的中藥組成方劑,如在扶正培本的同時,酌情選用土茯苓、苦蔘、蜀羊泉、木饅頭、龍葵、鳳尾草等清熱解毒之品,使扶正和祛邪、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增強中醫藥治療效果。另外,性味峻烈或大苦大寒之品應慎用,以免戕傷真元,欲速則不達。

【參考文獻】
  [1]湯釗猷.現代腫瘤學[M].2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1241.   [2]Parkin DM,Bray F,Ferlay J,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02[J].CA Cancer J Clin,2005,55(2):74-108.   [3]臧榮餘.卵巢癌預防研究在歐美[J].腫瘤學雜誌,2006,12(2):107-108.

下一篇:卵巢癌的治療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