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的分子靶向治療

時間: 2012-06-06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婦瘤科 吳令英 李寧

分子靶向治療以腫瘤細胞在分子遺傳學水平的特徵性改變爲作用靶點,在發揮更強抗腫瘤活性的同時,減少對正常細胞的毒副作用。先後有幾種靶向藥物對卵巢癌的治療進行了嘗試。本屆ASCO年會上,一些研究者報告了最新的研究結果。 一、 VEGF抑制劑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在卵巢癌的發展和惡性腹水的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貝伐單抗爲重組的抗VEGF單克隆抗體,具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Burger等報告了貝伐單抗治療復發或難治性卵巢上皮癌和原發性腹膜癌(EOC/PPC)的Ⅱ期臨牀試驗結果。64例患者入組,中位年齡57歲(18~79歲),既往接受過1~2種方案的化療。貝伐單抗劑量爲15 mg/kg,每3周1次,直至疾病進展或毒性反應不能耐受。結果顯示,30%的患者獲得至少6個月的無進展生存期。觀察到的3/4級毒性反應有心血管系統毒性反應、胃腸道反應、肝毒性、疼痛和肺毒性。 二、 EGFR抑制劑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在30%~70%的卵巢癌中存在過表達,而且與預後不良相關。 Aghajanian等報告了採用EGFR單克隆抗體西妥昔單抗聯合紫杉醇(P)/卡鉑(C)一線治療晚期卵巢癌、腹膜癌和輸卵管癌的Ⅱ期試驗結果。西妥昔單抗在第1療程第1天的劑量爲400 mg/m2,之後250 mg/m2每週1次;P,175 mg/m2;C,AUC 6,每3周1次。共17例患者完成6個療程治療,15例可評價療效。結果顯示,10例滿意減瘤者均獲臨牀完全緩解(cCR),4例滿意減瘤者中3例(75%)獲cCR。3級毒性反應有中性粒細胞減少性發熱(12%)、腹瀉(6%)和超敏反應(6%)。研究者認爲,西妥昔單抗聯合PC的方案耐受性較好。 新一代的EGFR抑制劑能夠干擾多種erbB家族成員的相互作用。Lapatinib是EGFR和HER-2(erbB-2)雙重抑制劑。美國婦科腫瘤組(GOG)正在進行該藥治療晚期卵巢癌的Ⅱ期臨牀研究。 三、 靶向治療與化療的聯合 靶向治療與化療具有不同的作用機制和藥效學特點,因此聯合應用可能具有協同作用。在卵巢癌的治療中,已經有多項Ⅰ/Ⅱ期研究取得一定成果。GOG等將要開展大規模隨機性Ⅲ期臨牀研究,評價多西他賽/卡鉑± erlotinib和紫杉醇/卡鉑±貝伐單抗作爲卵巢癌一線治療的療效。 細胞毒藥物與靶向藥物聯合應用時通常採用節奏性化療,旨在通過減小細胞毒藥物的劑量、縮短給藥間隔(如每天或每週給藥)達到提高療效的目的。Garcia等報告的貝伐單抗和環磷酰胺治療複發性EOC/PPC的Ⅱ期試驗共納入29例患者,均可評價療效。中位年齡57歲,既往化療方案包括紫杉醇/順鉑等。貝伐單抗劑量爲10 mg/m2,第1,8,15天靜脈給藥,之後2周內,每天1次口服環磷酰胺50 mg。中位治療4(2~9)週期,結果顯示,6例(21%)部分緩解、17例(59%)疾病穩定,6例(21%)疾病進展。中位無進展生存期5.8個月。主要3/4級不良反應有疼痛、高血壓、低鈉血癥、乏力等。研究者認爲,貝伐單抗聯合環磷酰胺的節奏性化療對複發性EOC/PPC安全有效。 四、 其他靶向治療藥物 甲磺酸伊馬替尼是ABL、c-kit和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受體(PDGF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美國FDA已批准其治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和胃腸道間質腫瘤。GOG、MD. Anderson癌症中心和NCI目前都正在進行伊馬替尼治療卵巢癌的臨牀研究,其結果值得關注。 總之,分子靶向治療是抗腫瘤治療的一個新方向,對於這一治療策略在卵巢癌領域取得的成就,我們將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