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藤爲君經直腸滴注治療盆腔炎

時間: 2012-03-06

引用


 紅藤,又名血木通、大血藤,其味苦,性平,無毒,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活血止痛之功,爲臨牀治療腸癰少腹痛之要藥也。餘於臨證以紅藤爲君,經直腸滴注治療盆腔炎,療效顯著,茲述之。

  急、慢性盆腔炎是臨牀中常見的婦科炎症,主要是指盆腔中子宮、輸卵管、卵巢等一系列器官、組織的炎症。中醫原無此名,然根據症狀應歷屬於中醫學之“少腹痛”、“帶下”、“Y瘕”等病範疇。尤以各種急性盆腔炎未能徹底治療,而遷延爲慢性盆腔炎者,其病情較頑固,臨牀治療效果不明顯。筆者在臨證時,根據盆腔炎其成因乃爲熱毒、溼濁、氣滯血瘀,故採取清熱化溼、理氣祛瘀之法直腸藥物滴注,藥以紅藤、雞血藤爲君。 

  1 臨牀資料

  本組共45例,均爲門診患者,其中,急性盆腔炎4例,有急性盆腔炎病史9例,無急性盆腔炎32例。年齡20~30歲25例,31~40歲17例,40歲以上3例。經產婦24例,有流產史11例。診斷標準:全部病例均符合《中藥新葯臨牀研究指導原則》的診斷標準。

  2 方法[直腸藥物滴注療法(通治法)]

  直腸藥物滴注療法是將藥物通過直腸以滴入的方式,透過直腸黏膜直接吸收,以使藥物充分發揮而達到最佳效值。盆腔炎不外乎熱毒、溼濁、氣滯血瘀爲患,故治療以清熱利溼、理氣化瘀。無論急、慢性盆腔炎其演化過程,可以熱-溼-瘀三點理清其脈絡,清-滲-化亦即爲治療的主要思路,對此,筆者採取通治法――直腸藥物滴注療法治療急慢性盆腔炎。

  中藥滴入通治方:紅藤30 g、雞血藤30 g、金銀花30 g、敗醬草30 g、丹蔘30 g、虎杖20 g、紅花15 g、桃仁15 g、丹皮20 g、當歸15 g、生薏米仁50 g、生鱉甲15 g、生牡蠣30 g、元胡20 g。將上藥濃煎取汁500~600 ml,分3次直腸滴入。

  操作方法:①將中藥滴入方採用東華原產中藥煎藥包裝機煎取成袋裝湯劑,每劑煎取3袋,每袋200 ml。②將上藥加熱,藥溫36~40℃爲宜。③將靜脈輸液管(取掉針頭管)連接一次性導尿管,然後滴入藥液。④導尿管前端塗抹紅黴素軟膏。⑤體位以側臥位或舒適體位。⑥緩緩插入肛門內15~25 cm,滴速控制在每分鐘40~60滴。

  治療時間:每天1次,7 d爲1個療程。休1 d後,進行下一個療程。最多3個療程即可治癒。

  注意事項:①藥溫36~40℃爲宜,滴速每分鐘40~60滴,每天1次。②藥物滴入後,宜牀上俯臥30 min,以使藥物充分吸收。③經期停用。④注意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並及時糾正。⑤肛管插入直腸內以15~20 cm爲宜。

  3 診斷標準

  3.1 西醫診斷標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新葯(中藥)臨牀研究指導原則》(1993年第1輯),急性盆腔炎具有的症狀爲:高熱寒戰,頭痛,食慾不振和下腹痛。有腹膜炎時可伴消化系統症狀,如噁心、腹痛、腹脹、腹瀉等;尿道受壓受刺激可出現排尿困難、尿頻、尿痛;直腸壁受刺激受壓可出現腹瀉、便祕。

  慢性盆腔炎的診斷標準爲:症狀有低熱,易疲乏,病程較長的部分患者可有神經衰弱症狀,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適、失眠等。下腹及腰痛,下腹墜脹,腰骶部痠痛,常在勞累、性交後、排便時及月經前後加重。患者有時可有月經增多和白帶增多。

  3.2 中醫診斷標準[《新葯(中藥)臨牀研究指導原則》]

  急性盆腔炎可分爲溼毒壅盛、瘀毒內結兩型。

  溼毒壅盛:高熱惡寒或無惡寒,頭痛、無汗或微汗,下腹疼痛拒按,帶下量多色黃,或白或赤白相兼,質稠穢臭。口乾喜飲,噁心,納差。小便短少黃赤,大便燥結或溏而不爽。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洪數。

  瘀毒內結:餘熱未除或低熱起伏,神疲肢軟,下腹脹痛拒按,腰痠,納差。大便燥結或溏而不爽,肛門墜脹,帶下黃稠有臭味,小便黃赤短少。舌質紅、苔多黃膩,脈細數。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