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婦科炎症,做無"炎"清爽女人

時間: 2012-02-15
婦科炎症是指女性生殖器官的炎症,包括各種原因引起的外陰炎、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附件炎等。發現得了婦科炎症應當及時治療,因爲婦科炎症除了影響身體健康,有些還會使女性無法懷孕生子,造成終身遺憾。常見的炎症有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等。   
   
    ●陰道炎 ●尿道炎 ●宮頸炎 ●盆腔炎 ●附件炎 ●HPV病素感染 ●淋病 ●殖器皰疹 ●尖銳溼疣 ●外陰瘙癢 ●外陰白斑 ●支原體/衣原體感染   
   
    其它D科疾病重:         ●宮頸疾病    
        宮頸糜爛  宮頸息肉  宮頸肥大    
   
      ●生殖內分泌及月經疾病   
        月經不調  痛經  閉經  功能性子宮出血   
        圍絕經期綜合徵  多囊卵巢綜合徵   
   
      ●婦科腫瘤   
        子宮肌瘤  子宮頸癌  良性卵巢腫瘤   惡性卵巢腫瘤   
        輸卵管腫瘤  子宮腺肌病  子宮內膜異位症   
   
      ●計劃生育   
        上環  藥流  早早孕檢測   無痛人流   
        可視無痛人流  無痛微管人流   
        細菌性陰道炎又稱非特異性陰道炎,嗜血桿菌性陰道炎,棒狀桿菌陰道炎、壓氧菌性陰道病炎,加特納菌性陰道炎等;細菌性陰道病是在1984年國際會議上定名的;本病是由陰道加特納菌和一些壓氧菌的混合感染所致,可通過性接觸傳染,在性關係混亂的人羣中發病率較高;臨牀上突出表現是陰道分泌物增多,並有魚腥味。這是因爲當泌物發出來的特殊氣味。每當性交或活動時,促進進氣味的釋放,臭味特別明顯由於陰道內有大量胺類物質,陰道分泌物的PH也增高;用窺陰器進行栓查時發現陰道內的分泌物增多,呈灰白色,很粘稠,但陰道壁的炎症不明顯。        宮頸炎:宮頸息肉是宮頸粘膜侷限性增生而形成的堆集,是婦科常見的疾病之一。較大的息肉可能出現一定的臨牀症狀,較小的息肉可無任何症狀,只是在婦科檢查時被發現。   
    
  宮頸息肉發生的原因,一般認爲系由於慢性炎症長期刺激,引起宮頸內膜的增生堆集。但也不是所有的宮頸息肉均是宮頸內膜引起的柱狀上皮增生堆集。也常見到一小部分患者息肉發生於宮頸陰道部的鱗狀上皮部位,此種類型的息肉一般沒有較細的蒂,呈舌狀突出,質地比較堅實,不易出血,表面被覆鱗狀上皮,色澤與宮頸表面的顏色一致,呈粉紅色。而起源於宮頸管粘膜的息肉,大多有一個細長的蒂,表面鮮紅色,質軟,極易出血。息肉可單發,也可多發。多發性息肉往往蒂比較短,呈簇狀堆集於宮頸口處。息肉的大小不一,小者直徑僅幾毫米,大者可達數釐米。    
    
  宮頸息肉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多見於40~45歲以後的經產婦。    
    
  宮頸息肉雖爲比較常見的婦科疾病,但由於其體積小,可無任何症狀,往往因患其它婦科疾病檢查時才被發現。較大的息肉可能出現白帶增多,或主訴有接觸性出血,特別在性交或排便後出現點滴狀出血或血性白帶,出血量一般不多。表面被覆鱗狀上皮的息肉,由於其質地較韌,一般無接觸性出血或 血性白帶。如宮頸息肉伴有較重的宮頸炎,也可出現宮頸炎的症狀。    
    
  宮頸管息肉病理檢查時可見息肉中央爲一纖維結締組織形成的縱軸,其中血管多而密集,外有宮頸固有的組織,包括腺體與間質,表面爲宮頸粘膜覆蓋,組織成分和結構基本上與正常宮頸組織相同,此爲典型的息肉組織相。起源於宮頸陰道部表面覆蓋鱗狀上皮的息肉比較少見,此種息肉實質上爲宮頸管組織增生後自宮頸陰道部鱗狀上皮區疝性脫出,與宮頸管息肉的區別是表面被覆的上皮不同。    
    
  宮頸息肉一般均爲良性,但摘除後常復發。宮頸息肉偶有惡變可能,惡變率爲0.2%~0.4%,摘除後應常規送病理檢查,以免延誤診斷。    
    
  宮頸息肉的陰道鏡所見:根據宮頸息肉表面被覆的上皮不同,陰道鏡下有2種圖像。屬宮頸管粘膜過度增生堆集而形成者,陰道鏡下息肉呈鮮紅色,有一定光澤,單發者有一較細的蒂,多發者呈簇狀,基底較寬,蒂較短。塗3%醋酸後表面可見水腫之柱狀上皮,但不像糜爛出現“葡萄串”改變。整個息肉表面似有一層極薄的包膜,反光性好。起源於宮頸陰道部表面被覆鱗狀上皮的息肉,息肉爲粉紅色,從宮頸鱗狀上皮區突出,基底較寬,也有少數有一較細的蒂,質地較韌,塗3%醋酸後上皮略呈白色改變,數秒鐘後即恢復原狀。前者較軟,質脆,觸之易出血,後者較硬,不易出血。        盆腔炎:腹痛和發熱是患了盆腔腹膜炎後最多見的表現。一般患者表現爲先有發熱後感腹疼痛;由於致病因素不一,也有患者同時出現兩種症狀,發熱前及高燒之中可有畏現象出現。腹痛多表現爲雙側性的下腹部劇痛,有時則爲一側下腹痛較重,患者常因按下腹部有劇烈的痛感,而拒絕進行按撫檢查。若右側較重則可能被誤診爲急性炎。        發病之初始,患者表現出口乾舌燥、頭痛、欲飲,脈搏明顯較正常時加快;外,還有白帶增多、月經紊亂,或陰道不規則出血等症狀出現;少數患者有腹脹症狀,出現尿頻、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狀。檢查患者有急性病容,體溫在 38℃以上,甚可40℃或更高,整個下腹部有觸痛及反跳痛。婦科檢查可見;盆腔組織似有水腫感,並有烈觸痛;宮口排出膿性分泌物,宮頸舉痛,因腹肌緊張致使子宮大小、位置不易查,觸痛明顯。進行血液化驗檢查:白細胞及中性粒可達2.5 ×109L,細胞明顯增高,沉加快,可達到每小時20-30毫米。進行後穹隆穿刺可抽出炎性滲出液。       子宮內膜炎是子宮粘膜的炎症,往往炎症可擴散到粘膜下層或肌層。     [病因]通常是在發情期、配種、分娩、難產助產及產後期中,致病微生物,如鏈球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通過陰道上行造成子宮感染。     陰道炎、流產、死胎、布氏桿菌病、沙門氏菌病等,均可繼發子宮內膜炎。     [症狀]急性子宮內膜炎,多見於產後幾天內,體溫升高、精神沉鬱、煩渴貪飲、不食,有時有嘔吐、弓背努責,有的可見從陰道排出少量混濁絮狀分泌物。     慢性子宮內膜炎,可由急性炎症轉來,也可由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精神食慾變化不大。但體質大多消瘦,有從陰道流出白色漿液性分泌物,一般不發情,個別發情的犬,但不能受孕。觸診子宮可觸及到子宮角變硬,粗大。大量液體積存時,可有波動感。外觀可見腹圍增大。
    
    慢性子宮內膜炎的病因:
    1、子宮內膜雖有周期性剝脫,但其基底層並不隨之剝脫,一旦基底層有慢性炎症即可長期感染內膜的功能層,導致慢性子宮內膜炎。 
    2、 長期存在的輸卵管卵巢炎或嚴重的宮頸炎可以導致慢性子宮內膜炎。 
    3、避孕環可引起慢性子宮內膜炎。 
    4、 分娩或流產後有少量胎盤殘留或胎盤附着面的癒合不好,常是導致慢性子宮內膜炎的原因。 
    5、 子宮粘膜下肌瘤,粘膜息肉也可導致慢性子宮內膜炎。 
    6、 無明顯誘因的慢性子宮內膜炎也可以存在,病原多來自陰道和宮頸。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