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航百年神貼:什麼是頸椎骨質增生

時間: 2014-11-06

頸椎骨質增生什麼是頸椎骨質增生?
  骨質增生即俗稱爲骨刺,又稱骨贅。它是指骨關節邊緣上由於長期慢性損傷引起瘢痕組織增生,天長日久可產生鈣質沉着變成骨質而形成的。

骨質增生是中老年時期骨關節的生理性退行性變化,是人體衰老的必然結果。它的形成與不同年齡、職業的人的骨關節及椎體承受的壓力和解剖生理特點有着密切的關係。臨牀實踐也證明,人體有了骨刺,並不都會出現臨牀症狀。骨質增生在多數情況下並不一定意味着是病,而是一種生理的組織反應。僅有骨質增生而無臨牀症狀,就不必刻意進行治療。只有確認骨質增生是造成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時,才需針對治療。

如果是骨質增生增生的骨質壓迫脊髓:可以手術取出增生的骨質。頸椎骨質增生是一種狀態,而頸椎病屬於疾病;頸椎在長期慢性損傷的情況下,可出現頸椎間盤病變,韌帶損傷,小關節紊亂,骨質增生等,從而產生一系列臨牀表現才能稱爲頸椎病。根據增生的頸椎對頸部神經、血管壓迫的程度和部位,可分爲5種類型:

(1)神經根型:由於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頸神經根導致了相應的表現。發病率佔頸椎病的60%。

診斷要點:

①年齡多在40~60歲之間,男性多於女性。

②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如頸、肩、臂部疼痛、麻木及腕部、手指放射痛,且其範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

③頸部活動動能障礙,尤其是後伸及旋轉功能受限。

④患椎棘突壓痛、椎間孔壓迫試驗及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

⑤頸椎X線片顯示椎體後緣及鉤椎關節部骨質增生。

(2)椎動脈型:增生的骨質壓迫或刺激椎動脈引起椎基底動脈痙攣和供血不足。發病率約佔頸椎病的10%~15%。

診斷要點:

①中年以上患者常由於頭頸部位改變而出現眩暈、偏頭痛、視力障礙、發音障礙、耳鳴、耳聾和猝倒者。

②發病時病人頸部活動常受限,旋頸誘發試驗陽性。

③頸椎正側位及斜位X線片顯示鉤椎關節骨質增生及患椎病理性移位。

(3)脊髓型:多爲增生的骨質及頸部椎間盤退行性變突入椎管內壓迫脊髓而引起,約佔10%~50%。

診斷要點:

①中年以上患者,有四肢麻木、酸脹、燒灼、疼痛、行走時有“踩棉花感覺”,身體重心不穩定,易摔倒。

②肢體肌張力增高,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膝反射減弱,出現病理反射。

③頸椎X線片顯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頸椎椎管狹窄,造影檢查有梗阻現象。 

(4)食管型:由於頸椎前緣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食管後壁所致。此型較少見。

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年齡。②病人有咽喉不適、異物感、吞嚥困難等症。③X線片顯示有椎體前緣骨質增生。

(5)交感神經型: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頸椎兩旁的交感神經。此型也較少見。

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年齡。

②眼裂一側大一側小,瞳孔不等大,有時視物不清。半邊顏面部乾燥,出汗少等。

③X線片顯示頸椎骨質增生樣改變。我們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1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的支持下,通過大量動物和臨牀研究,提出益氣化瘀補腎法(黃芪、川芎、黨蔘、丹蔘,赤芍、白芍、熟地黃、肉蓯蓉、補骨脂等)治療頸椎病。頸部疼痛加葛根湯,氣虛眩暈加補中益氣湯,血虛眩暈加歸脾湯,血瘀加桃紅四物湯,痰溼偏寒加半夏白朮天麻湯,痰溼偏熱加溫膽湯,手麻木伴蟻行感加黃芪桂枝五物湯,麻木伴肢體僵硬加牛蒡子湯,頑固性麻木不仁加羚羊鉤藤湯等。

病因病理  

是頸椎出現退行性變,椎間盤變薄,椎體間隙變窄,韌帶鬆弛,曲度改變,椎體間活動度增大,在椎體邊緣出現微小的、反覆的、積累性損傷,導致微小的局部出血及滲出,出血及滲出逐步鈣化,從而在局部,也就是椎體上下緣出現骨的增生性反應。頸椎骨質增生主要與年齡、勞損、外傷、姿勢不正確等有直接的關係。頸椎骨質增生多發生在第4-6節,以第5節的發病率最高,達83%。各部位增生率以鉤突、椎體上下緣和關節突爲最多。患者常常感到頸椎局部疼痛,脖子僵硬,活動受限及上肢沉重、無力、手指麻木及頭暈噁心,視物模糊、失眠健忘、胸悶、精神煩躁等症狀。
治療
  

頸椎骨質增生的有效治療方法
加強頸部肌肉的鍛鍊可以有效治療,並預防和延緩頸椎骨質增生的發生和發展。據調查,頸部肌肉發達,力量大的人羣中,頸椎骨質增生髮作的機率下降了80%,所以,頸部肌肉的鍛鍊強大,對於維護頸椎骨質,椎管穩定有着重要的意義。建議頸椎病患者使用一種國內常用的醫療器械“鎮痛安眠墊”,鎮痛安眠墊採用的是國家863計劃的高新成果——釹鐵硼永磁體,襯墊爲納米遠紅外線布。而釹鐵硼生物高科技磁場,磁場頻率與人體本身的磁場能產生協調一致,不但不會引起人體本身磁場的紊亂,更重要的是可以促進人體生物電磁能增強,推動人體經氣運行,從而達到通經活絡有效止痛的作用。在生物磁場的作用下,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同時使毛細血管通透性降低,加速炎症滲出物吸收和消散,產生緩解疼痛,增加頸部肌肉血氧交換的飽和度,從而加強頸部肌肉保護頸椎的效應,徹底治療頸椎骨質增生。

中藥外治療法  

有行氣散瘀、溫經散寒、舒筋活絡或清熱解毒等不同作用的中藥製成不同的劑型,應用在頸椎病患者的有關部位。頸椎病中藥外治的常用治法有騰藥、敷貼藥、噴藥等。     

推拿和正骨手法是中醫重要的外治法之一。     

如何正確對待頸椎骨質增生,什麼情況下要進行治理,這是許多中老年人所關心的一個問題。有些人在照X光片後發現有頸椎骨質增生後,心理負擔很重,心情十分緊張,這實在是沒有必要的。首先,頸椎骨質增生是一個骨關節生理退行性變化的過程。     

隨着年齡增長,每個中老年都會出現,猶如人老了眼睛會"老花"一樣,不能一概認爲是一種疾患;其次,就大多數人而言,有頸椎骨質增生不等於有病,沒有症狀就不需要進行治療;第三,頸椎骨質增生產生壓迫症狀輕的可以進行適當休息、理療、封閉及服藥來緩解。頸椎骨質增生產壓迫症狀嚴重的病人,則需要通過醫生的認真診斷,選擇適當的中醫藥或手術方法來進行治療。
中醫藥膏,標本兼治
膏藥能治病,無殊湯藥
  

膏藥是祖國醫學的一朵奇葩,古有“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膏藥能治病,無殊湯藥,用之得法,其響立應”等說法。由於膏藥具有較高的稠度,故而其具備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緩慢、作用長期持久、局部療效切實等一系列優點。清代著名醫學家徐靈胎說:“今所用之膏藥,古人謂之薄貼…… 治裏者,或驅風寒,或和氣血,或消痰痞,或壯筋骨,其方甚靈,藥亦隨病加減,其膏宜重厚久貼。”  “驅風寒”、“和氣血”、“壯筋骨”,利用傳統膏藥這三大特點,中醫將其運用於治療骨質增生等骨科疾病,臨牀結果表明,膏藥治療骨質增生,在中醫治病求本、整體施治用藥原則的指導下,往往獲得令人吃驚的神奇效果。  傳統黑膏藥  作爲傳統黑膏藥的典型代表,消刺止痛膏由川烏、草烏、細辛、杜仲、一枝蒿、乳香、沒藥、大黃、血竭、樟腦、冰片、老蒜、蔥白、生薑等多味名貴中藥經古法熬製而成,是遵循中藥歸經原則,運用藥物互相協調爲用的效能,組成的多味藥物大組方,以發揮藥材的良好功效。由於膏藥用於肌表薄貼,所以消刺止痛膏中取芳香透達之藥物,並加以引藥率領羣藥,開結行滯直達病所。因此可透入皮膚產生活血,止痛,化淤,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祛風散寒等效果,並通過藥物的歸經作用而調理機體陰陽平衡,扶正固本、改善體質,從根本上、全方位針對骨質增生病機特點而發揮療效,從而達到徹底治癒該病的目的。
  黑膏藥三大優勢  

多重功效、全面治療,以傳統黑膏藥爲載體,秉承中醫外治理論,精選多種名貴中草藥,直接外敷病竈,實現通血、調氣、逐瘀、止痛、驅邪、扶正等諸多功效,實現全方位治療效果,將骨質增生病根徹底拔除。    

局部用藥、直達病竈,使用時將其貼敷於病患皮部,在局部形成難以蒸發擴散的密封狀態,以開竅之藥促使肌膚腠理通透,可在局部形成集中用藥的優勢,直達病竈,使藥物的有效成份聚結於患部組織,並通過透皮吸收和經絡剌激,疏通經絡,打通血脈。改善周圍組織營養,以達到消腫,止痛和修復病變組織的作用。使用便捷、藥效持久,遵循中醫外治法之理念合理組藥,使用方法簡單,治療過程無需任何醫療設備,患者完全可以自行治療,不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體現中醫藥簡效奇之特點。每帖膏藥可用3天,使藥物的持續滲透作用得到保障,藥效持久。
正確認識  

不論是醫務人員還是病人,對頸椎骨質增生症都比較重視,特別是有些中老年人,在體檢時發現某些部位有頸椎骨質增生時就憂心忡忡,認爲頸椎骨質增生是不治之症,可引起癱瘓、於是到處尋醫問藥,爲了治這個病,藥了不少錢,服了不少藥,但見效甚微。也有一些醫務人員,一見到片子上有頸椎骨質增生就診斷爲增生性關節炎,給患者心理造成很大的壓力。頸椎骨質增生果真那麼可怕嗎?讓我們先對頸椎骨質增生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首先要認識到頸椎骨質增生是人體衰老的自然現象。隨着年齡的增長,一般到了三十五歲以後,人體的骨骼就會發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但大部分人無明顯症狀或體症。發現有頸椎骨質增生後不必過於緊張,只要不引起症狀,可以不做任何治療,只有出現相應的症狀後才考慮治療。而且本病並非不治之症,只要治療方法得當,就能消除或緩解症狀。     

具有調整內臟功能、平衡陰陽、促進氣血生成、活血祛瘀、促進組織代謝、解除肌肉緊張、理筋復位的作用,是治療各型頸椎病的常用方法之一。我們的基本手法有摩法、揉法、點法、按法與扳法。特別強調的是,推拿必須由專業醫務人員進行。頸椎病手法治療宜柔和,切忌暴力。椎動脈型、脊髓型患者不宜施用後關節整復手法。難以除外椎管內腫瘤等病變者、椎管發育性狹窄者、有脊髓受壓症狀者、椎體及附件有骨性破壞者、後縱韌帶骨化或頸椎畸形者、咽,喉,頸,枕部有急性炎症者、有明顯神經官能症者,以及診斷不明的情況下,禁止使用任何推拿和正骨手法。
症狀
  

頸椎骨質增生症,輕則可見頸項不適,酸楚疼痛;重則可合併脊髓、椎動脈、神經根等受累而成爲各種類型的頸椎病,出現相應的以下臨牀表現:  

(1)神經根型症狀:頸後與肩背部疼痛,有針刺樣或觸電樣的麻木感;頸部活動受限,握力減弱,手指活動不靈,精細動作困難等。手握不住東西。  

(2)脊髓型症狀;此型最易導致癱瘓,多表現爲步態不穩,行走笨重,感覺腳底好似踩在棉花上,一側或雙側上肢麻木,手無力,或持物易失落等。  

(3)交感神經型症狀:視力模糊,眼瞼無力,眼窩腫痛,流淚;心動過速或過緩,心前區痛和血壓高,肢體發涼,體溫下降。遇冷肢體有針刺感,繼而出現紅腫或疼痛加重;頭、面、頸部也可發麻或疼,耳鳴、耳聾、舌麻木等。  

(4)椎動脈型症狀:頭痛、頭暈、腦缺血;頭轉向某一方位時,即感眩暈、噁心、嘔吐、耳鳴、耳聾、視物不清等;突然肢體麻木,感覺異常,持物無力或突然摔倒等。  

對於那些因骨質增生引起椎管狹窄的頸椎病患者,由於椎管變窄,造成管內脊髓神經和腦動脈長期受壓,致使神經傳導和血流受阻,引起大腦長期供血不足、營養不良、逐漸萎縮、壞死、產生老年性癡呆,最終成爲“植物人”。
預防
  

1、睡覺時不可俯着睡,枕頭不可以過高,過硬或過平。    

2、避免和減少急性損傷,如避免擡重物、不要緊急剎車等。    

3、防風寒、潮溼、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或受風寒吹襲,風寒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流降低、有礙組織的代謝和廢物清除,潮溼阻礙皮膚蒸發。   

4、積極治療局部感染和其他疾病。    

5、改正不良姿勢、減少勞損,每低頭或仰頭1—2小時、需要做頸部活動、以減輕肌肉緊張度,預防頸椎病的發生、最重要的是要改善坐姿,埋頭苦幹時也可間斷地做肩頸部的運動。

查詢更多頸椎病|腰椎病|骨質增生|關節炎|淋巴結|腮腺炎相關文章,請百度搜索:百年神貼藥行官方網站

你可能還會閱讀: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