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推拿與康復組合治療頸椎病的研究

時間: 2014-11-29

【關鍵詞】鍼灸;推拿;康復;頸椎病
近年來,由於電腦操作等低頭工作的增多,頸椎病發病率
明顯升高,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且臨牀緩解後的複發率較高。
本題擬探討鍼灸、推拿等傳統療法與物理因子療法、運動療法、
牽引療法、關節鬆動術、作業療法、康復工程等康復醫學基本
療法的組合對本病的應用價值。
1 中西結合分型治療
在頸椎病的常見分型中,我們歸納了鍼灸與物理因子療法
的多種組合方案,制訂科室常規治療指南。
1.1 神經根型:輕症首選頸椎牽引療法,重量3~5kg,以能
獲即時症狀緩解的最輕量爲佳(上肢症狀減輕或消失)。5 次未
效加針刺療法,年輕體壯者採用牽引態下針刺(見下文)。
針刺取穴:頸夾脊、手三裏、四瀆等。頸夾脊淺層和深層
分別有C1-C7 頸神經的內側皮支和後支的肌支。手三里布有前
臂外側皮神經、前臂後皮神經和橈神經深支。四瀆布有前臂後
皮神經和骨間後神經。常規配合頸部紅外線照射。
局部炎症水腫明顯而疼痛較劇者,配用超短波療法,兩電極板
分置於頸後與患側前臂,每次20 分鐘,常能獲效較速。
1.2 椎動脈型:針刺取穴:天柱、風池等穴。兩穴分別位於
枕大神經和枕小神經支配區域。常規頸枕部配合紅外線照射。
懼針者以偏振紅外光集射天柱、風池等穴,敏感體質者常能獲
類似針刺之效。嚴重者同時給予氧吸入,對改善症狀、縮短療
程有所幫助。
1.3 脊髓型(輕度):首選超短波療法,兩電極板分置於頸後
兩側,每次20 分鐘有效,常規一療程10 次。但慢性期一般不
宜久用(20 次後應休息10 天),有致纖維化的可能。輕症鍼灸
加補陽還五湯有效,針刺取穴:手三裏、懸鐘等穴。懸鐘穴區
分佈有腓腸外側皮神經和腓深神經的分支。可試用超聲波療
法,聲頭與頸部皮膚密切接觸,沿椎間隙與椎旁移動,強度
0.8~1.0W/cm2,每次治療8 分鐘,每日1 次,20 次爲1 療程。
1.4 交感神經型:首選偏振紅外光治療儀集射星狀神經節,
每次治療20 分鐘,每日1 次,10 次爲1 療程。
1.5 頸型:輕症首選頸椎牽引療法較爲便利,主要目的是牽
伸肌肉解除痙攣和疼痛,牽引力無需過大,約爲神經根型的60%
即可獲效。不效者加局部推拿治療和關節鬆動術(見下文)。
再不效加針刺:穴取頸夾脊、肩井等爲主穴,常規配合頸肩部
紅外線照射。
1.6 頸關節突關節型:系我們據臨牀體會而增設,主要表現
爲頸椎關節功能障礙如疼痛、活動受限或僵硬,部分頸椎X 片
可見頸椎關節突關節旋轉、偏歪,或頸生理曲度變直,椎體不
穩。治療可同頸型,但常療效不夠,關節鬆動術與安全推拿程
序結合治療較爲有效(見下文)。兼以上任兩型症狀體徵者爲
混合型,可疊加上述各型療法。
2 牽引態下針刺
我們將鍼灸和牽引療法相融合同步進行(即牽引態下針
刺),與傳統的非同步針刺配合牽引(針刺和牽引在同一天的
不同時間完成)相比,優良率有顯著提高[1]。一般而言,當牽
引使椎間隙增寬時,常能立即使頸椎病神經根受壓症狀得到緩
解[2]。但這種緩解在治療初期往往以即時作用佔上風。如果能
多次反覆在大力值牽引增寬椎間隙的狀態下,立即加以針刺,
則此時穴區受刺激產生的肌束強烈收縮所帶來的力量更易於
積累性地改變骨贅或突出物與受過度牽伸的神經根之間的位
置關係,並使之在牽引解除之後不再回復到治療前的狀態。形
成粘連的病例,在椎間隙較寬時,也易於使粘連的神經根鬆解。
牽引態下針刺治療頸椎病神經根型能增強療效、縮短療程;不
足之處是針刺時可能致頸部肌肉較爲緊張,且端坐體位患者治
療中容易出現疲勞現象。
3 關節鬆動術與安全推拿程序的結合
關節鬆動術(joint mobilization)是康復治療技術中的
基本技能之一,用來治療關節功能障礙如疼痛、活動受限或僵
硬的一種針對性較強的操作技術。其頸椎手法有分離牽引、側
屈擺動、旋轉擺動、後伸擺動、垂直按壓棘突、側方推棘突、
垂直按壓橫突、垂直鬆動椎間關節等。其特點是以被動的關節
生理運動和附屬運動爲主,操作速度緩慢,並對操作者施加的
手法分級,安全性高。[3]
推拿的頸椎手法很多,其中頸椎扳法療效較佳應用較廣,
但同時損傷頸髓等醫療事故也時有發生[4]。安全推拿程序[5]
是我們應用剛柔要素理論,將施力的相對均勻性、操作的速度、
施力的線路、作用力面積、施力的輕重、作用部位的深淺、施
力點或受術部位的剛柔等各種要素合理搭配,所形成的一套手
法操作程序。在此理論指導下的頸椎手法有頸椎拔轉法、提端
按棘法、虎口肘託揉撥法等,其特點是避免了頸椎扳法在操作
末期的快速、施力略有加大的小幅度旋轉,去除旋轉的動作,
去除操作中的加速度,從而融進柔的因素,保留了頸椎扳法的
療法而消除了副作用隱患。
頸椎安全推拿程序與關節鬆動術相結合,前者力度較強,類似
頸椎扳法之效而無其害,適於顯著頸椎關節突關節明顯錯位者
(參考頸椎X 片)及治療的前期;後者作用溫和,分級可控性
強,適於錯位不顯著但頸椎關節僵硬者(測量頸椎關節活動度,
ROM)及緩解期的鞏固治療。
4 康復操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治病必求其本”。衆所周知,
頸椎病的鍼灸、推拿、牽引、關節鬆動術及物理因子治療,主

要是通過消除局部的炎症水腫,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解除粘連
和痙攣,糾正頸椎關節的錯位、紊亂、滑膜嵌頓,改變突出的
椎間盤組織對脊髓、神經根的壓迫等發揮緩解症狀的作用,上
述各療法並不能消除頸椎骨贅或骨刺本身,因而均屬於“急則
治其標”的範疇。在病情的緩解期或臨牀痊癒階段,則側重點
應在於預防保健,“緩則治其本”。目前較爲適宜的方案是較溫
和的方法維持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並維持適度的頸椎關節活動
度。爲此,我們結合中醫保健按摩[6]和西方關節鬆動術之意,
改以主動運動康復的形式,經反覆實踐、反覆修改,編集一套
頸椎康復操(另文發表)。康復操結合點式擠壓類手法、面式
擠壓類手法、摩擦類手法等中醫推拿手法,及關節鬆動術之主
動運動方式,並引入康復手法級別概念,產生溫熱效應、得氣
效應、壓力效應、鬆動效應等四大效應協同組合,達到了較好
的頸椎病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減少其發病率和複發率。
5 討 論
5.1 頸椎病的常規分型有神經根型、椎動脈型、脊髓型、交感
神經型、頸型等,我們據臨牀體會建議增加頸關節突關節型。
5.2 鍼灸推拿和康復醫學治療技術有許多相通之處,治療中常
有協同作用。如牽引與針刺同步進行能同時利用牽引的增寬頸
椎椎間隙功能和針刺的穴位刺激功能,產生新的效應;關節鬆
動術與安全推拿程序各有所長,結合應用能更適應頸椎病頸關
節突關節型的不同階段治療。
5.3 頸椎病的臨牀表現較爲複雜,不同分型的不同階段優化組
合相應的鍼灸推拿和康復醫學治療技術可獲較好的療效。
5.4 鑑於頸椎病的高發病率和高複發率,預防措施十分重要,
其中應重視康復運動療法,如不斷改進適宜的康復操以更有效
地維持頸椎靜力平衡、動力平衡,增強頸椎穩定性。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