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大師胡希恕治療口腔潰瘍一劑見效

時間: 2014-07-23

甘草瀉心湯:炙甘草12g,黃芩10g,乾薑6g,半夏(洗)12g,大棗5枚(擘),黃連3g,人蔘(或黨蔘)10g。

注:半夏可用姜半夏。甘草瀉心湯的方證是上熱下寒。頑固重症加生地15克。

方劑來源:《金匱要略》。甘草瀉心湯是粘膜修復劑。

經方大師胡希恕、劉渡舟、黃煌、大塚敬節(日)用它來治療口腔潰瘍、白塞氏綜合症,葡萄膜炎一劑見效。

以下內容摘自《馮世綸經方臨牀帶教實錄(第1輯)》:

1、胡老講述醫案
胡老曾治一產後患者,口腔及舌全部爛赤,飲食不入,心下痞滿,腹脹,便溏,咽乾不思飲,舌紅降,脈沉細。
甘草瀉心湯加生石膏、生阿膠1劑,即能進粥,3劑後痊癒。
臨牀還常遇久久不愈的頑固重證,以本方加生石膏(30-50克),或加生地(15-25克)而多取捷效。
2.胡老講述醫案
甘草瀉心湯治癒確診爲白塞綜合徵者1例。
胡老講述道:“說起來亦很有趣,1970年夏剛從河南歸來,呂尚清院長告訴我,有一位解放軍女同志曾幾次來院找我,她說數年前曾患白塞綜合徵,經我治癒,但住意大利後病又復發,因特回國找我診治。
對於西醫病名本無所知,乍聽之下,不禁愕然。未久患者果然前來,但事隔多年,我已不復記憶。經過一番問答,乃知數年前曾以口腔潰瘍來門診,近在意大利經西醫確診爲白塞綜合徵,口腔及前陰俱有蝕瘡。
與服甘草瀉心湯加生石膏,另與苦蔘湯囑其薰洗下陰,不久均治。”
經方治今病,從中可得到一定啓迪。
3.史某,男性,42歲,1965年11月15日初診。
反覆發作口舌潰瘍2年,本次發作已半月。舌上舌下皆有巨大潰瘍,因疼痛不能吃飯及說話,右脅微痛,大便少微溏,舌苔黃厚,脈弦滑。
舌有巨大潰瘍、舌苔黃厚,上熱。
脈弦滑,右脅微痛,大便微溏,半表半里下寒。
綜合分析:證爲上熱下寒,治以苦辛開降,與甘草瀉心湯
處方:炙甘草12g,黃芩10g,乾薑6g,姜半夏12g,大棗3枚,黃柏10g,黨蔘10g。
結果:上藥服2劑,舌痛已,進食如常,繼調半月諸症消除。

外用藥物:思密達是一種硅鋁酸鹽,對消化道黏膜具有很強的覆蓋能力,並能維持6h之久,是臨牀腸道疾病的常用藥。因其來源於純天然礦物,安全性高、副作用輕,在腸道疾病治療中倍受推崇。口腔潰瘍和小兒口腔炎:近年發現,思密達對口腔黏膜表面的各種致病因子具有很強的固定和抑制作用。以思密達少許,調成糊狀,塗於患處,3~4次/d;

黃煌教授《經方雜談》

甘草瀉心湯在《金匱要略》中被作爲治療狐惑病的專方來使用的。狐惑病類似於現代醫學的白塞氏綜合徵,也叫眼一口一生殖器綜合徵。因發病於頭面與會陰,又有人稱爲終極綜合證。然而,把甘草瀉心湯作爲狐惑病的專方看待,似乎仍未揭示本方主治的實質。狐惑病是以人口腔及生殖粘膜損害爲主症,因此,可以把本方作爲治療粘膜疾病來使用,換言之,甘草瀉心湯是粘膜修復劑。就範圍而論是針對全身粘膜而言的,不僅包括口腔、咽喉、胃腸、肛門、前陰、還包括泌尿系粘膜乃至呼吸道粘膜,眼結膜等等。就病變類型而言,既可以是粘膜的一般破損,又可以是充血、糜爛,也可以是潰瘍。臨牀表現或癢、或痛、或滲出物與分泌物異常等等,因其病變部位不同而表現各異。《傷寒論》中“其人不利日數十行,谷不化。”即是胃腸粘膜被下藥損傷影響消化吸收所致。臨牀方面,甘草瀉心湯既可以用於治療復發型口腔潰瘍,白塞氏病,也能用於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以及結腸炎、直腸潰瘍、肛裂、痔瘡等。結膜潰瘍、陰道潰瘍也能使用。不管是何處粘膜病變,均可導致病人心煩不眠,這可能與粘膜對刺激敏感有關。甘草是本方主藥,有修復粘膜作用,如《傷寒論》以一味甘草治咽痛,即是咽喉部粘膜充血炎變。西藥治療胃潰瘍的一味老藥“生胃酮”,即是甘草製劑。總之,本方的臨牀運用要善於舉一反三,不能被“蝕於喉”“蝕於陰”的條文印定眼目。

李可治療口腔潰瘍醫案:摘自《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輯》P286

病案一、離休幹部陳x x,68歲,經專家會診,確診爲"複發性口腔潰瘍",病程30年,百治不效。其症,初起舌尖部發出針尖大之紅疹,灼痛。l周內蔓延至兩腮、下脣內側、舌兩側,1周後由紅變白,漸成玉米大之凹洞性潰瘍,20日後又漸變紅色,1月左右漸愈。或勞累過甚,或飲酒過多,或食辛辣食物,其病即作。尤以突然氣惱,暴怒,幾分鐘內便滿口一齊發病。輕則一月一發,重則一月數發。最重時潰瘍擴展至咽喉部,則只能喝一點涼奶或流質食物,痛如火灼,寢食俱廢,苦不堪言。四處求醫,除西醫對症療法外,曾服中藥導赤散、涼膈散、連理湯、調胃承氣、丹梔逍遙,皆無效。刻診脈洪大,面赤如醉,雙膝獨冷,夜多小便。證屬高年腎陰下虧,陰不抱陽,龍雷之火上燔。予引火湯大滋真陰,油桂小量引火歸原:

熟地90克,鹽巴戟肉、天冬麥冬各30克,雲苓15克,五味子6克,油桂2克(米丸先吞),3劑。

藥服1劑,症退十之七八,3劑服完痊癒。追訪半年雖偶爾飲酒或情志變動,亦未發作。此法治癒本病120餘例,多數一診痊癒,無復發。(注:火不歸原證祥見博文“李可治三叉神經痛等龍雷之火用引火湯”)。

病案二、對於火不歸原兼脾虛泄瀉者,用引火湯易增加腹瀉,故李氏改用四君子合七味地黃湯變通。詳見下面案例:
複發性口腔潰瘍燕某,女,29歲。口舌生瘡 6年,1月數發,時愈時作。近1個月來,因流產後恣食瓜果生冷,復因暑熱,夜睡不關電扇,門窗大開,又遭風寒外襲,遂致身痛嘔逆,食少便稀。外感愈後,口舌於今晨突發白色丘疹一圈,灼痛不可忍。按脈細弱,舌淡欠華,面色萎黃,腰困膝軟,此屬腎虛脾寒,虛火上僭。“證治準繩”治此類口瘡,用四君七味(六味加肉桂)合方加玄蔘,細辛,極效。但本例病人,脾胃氣弱殊甚,寒涼滋膩不可沾脣,變通如下:

紅參(另燉)10克,焦白朮,茯苓各30克,炙草,姜炭,細辛各10g的,油桂1.5克(飯丸先吞),腎四味各15克,3劑。二診:諸證均愈。予補中益氣湯加腎四味(枸杞子,菟絲子,補骨脂,仙靈脾),胎盤粉5克(衝),10劑,培元固本,以杜再發。
按此方爲四君理中湯培土斂火,腎四味,肉桂引火歸原,加細辛火鬱發之。李氏凡遇火不歸原證而脾胃虛弱之病人,即投上述變通方,皆效。

注: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種全身性、慢性、血管炎性疾病。臨牀上以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眼炎及皮膚損害爲突出表現,又稱爲口-眼-生殖器綜合徵(白塞綜合徵、貝赫切特綜合徵)。該病常累及神經系統、消化道、肺、腎以及附睾等器官,病情呈反覆發作和緩解的交替過程。

口腔病變的根源在腸胃病,所以治療口腔潰瘍的同時要積極治療腸胃病。

還可以用藿香正氣丸(水丸),或藿香正氣水,2-3天可痊癒。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