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病與腳溼氣相同嗎?

時間: 2014-01-05

在臨牀上常見一些患者將腳氣病與腳溼氣混爲一談其實,二者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疾病。  

是營養缺乏性疾病。即維生素B1缺乏病。常因攝入量不足,機體需要量增加,如某些生理情況下的妊娠期、哺乳期及兒童生長髮育期等;或者由於腸道吸收不良及排泄增多導致其缺乏。臨牀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循環系統表現爲心悸、氣促、心動過速、下肢浮腫,甚至出現心包、胸腔積 液。如不及時治部常發生右心衰或左右心衰。

②神經症狀以多發性神經炎爲常見:呈雙側對稱,由遠端上行發展,下肢重於上肢,早期出現感覺障礙--肌肉痠痛,肌張力下降致行走困難--肌肉萎縮,並出現垂足、垂腕。

③腦型肺氣痛可見嘔吐、眼球震顫,單側或雙側眼外展肌麻痹,共濟失調,甚至發生精神錯亂,昏迷和死亡。

在治療上主要針對病因治療:①增加維生素B1的攝入量,如稻米不宜精碾、食物應多樣化,注意烹飪方法;在哺乳期或腹瀉及某些消耗性疾病時宜補充維生素B1。②藥物:儘早肌注維生素B1每天100mg,連續10天,同時口服維生素B1片20mg,每天3次,加用酵母片和其它B族維生素。

  而腳溼氣俗稱香港腳,是由真菌感染的一種皮膚病。常發生於足距部及趾間,也延至足背及踝部。病變常遷延難愈,易於公共場合傳染。臨牀上分爲以下幾型:

①鱗屑水皰型,在趾間,足跖及其側緣反覆出現針頭大小丘皰診、皰診,有程度不一的炎性反應和瘙癢,皰幹後脫屑;②浸漬靡爛型,皮膚可見浸漬、發白、鬆軟,有滲液。極易繼發感染,併發淋巴管、淋巴結炎及丹毒等。③角化過度型,常見於足跟,足跖及其側緣,見角質層增厚、粗糙、乾燥、脘屑。可有輕度瘙癢。在冬季易發生皸裂。治療:有繼發細菌感染宜給予控制,然後再使用抗真菌藥。

如有疑問,請點擊主頁面諮詢: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