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NCCN腎癌臨牀實踐指南》解讀(圖)

時間: 2013-08-05

  2010年3月26日,中國腎癌專家組對《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CCN)腎癌臨牀實踐指南》V.2.2010版進行了研討,制定了2010年《NCCN腎癌臨牀實踐指南(中國版)》,以下簡稱《指南》。《指南》由12個部分組成,包括NCCN腎癌專家組成員表、中國版專家組成員表、目錄、指南更新概要、診治流程圖、手術治療原則、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腎癌預後多因素評分系統(UISS)危險組劃分而制定的侷限性和局部進展性腎癌患者術後監測方案、UISS危險組劃分、分期、影響生存期的不良因素、討論以及所引用的參考文獻。本文對《指南》的幾個主要部分進行解讀,供大家臨牀應用時參考,希望大家在臨牀工作中,參考指南,結合自己的臨牀經驗,不斷探索,找到適合中國晚期腎癌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案。 

  診治流程圖 

  這是《指南》中最爲精華的部分,包括腎癌診斷-治療-隨訪流程圖和晚期腎癌治療流程圖。前者簡要描繪了對疑爲腎腫瘤者須進行的各項檢查、依據臨牀分期推薦的主要治療方案以及隨診方法。後者將晚期腎癌按透明細胞癌與非透明細胞癌分類,分別推薦了一線治療或一線治療失敗後的後續治療選擇方案。 

  須注意的是,在《指南》對晚期腎癌一線或後續治療的推薦方案中,首選方案仍是鼓勵患者參加臨牀試驗。這主要是鑑於目前晚期腎癌內科治療的效果並不十分理想,而NCCN專家組認爲所有腫瘤患者均有可能在臨牀試驗中獲益。這就意味着《指南》英文版中推薦的所有內科治療方案都不是最佳方案,還有待於不斷研究、探索。 

  手術治療原則 

  與V.1.2010英文版相比,在“選擇保留腎單位手術”、“保留同側腎上腺的根治性腎切除術”、“下腔靜脈瘤栓取出術”以及“對於不適合手術的早期腎癌患者可考慮給予嚴密隨訪觀察或物理消融治療”這4個方面,新版《指南》未作修改,但將“淋巴結清掃術爲可選方案”修改爲“區域性淋巴結清掃術爲可選方案”,對淋巴結清掃的範圍加以限定。 

  《指南》增加了“可考慮對小腫瘤進行穿刺活檢,以明確腫瘤性質並指導監測決策”,但對於穿刺活檢的適應證和禁忌證並未加明確說明。應注意的是,腎腫物穿刺活檢檢查有少數會出現假陰性和假陽性的問題,或病理上難以區別腫瘤良惡性的問題。此外,腎腫物穿刺活檢有引起大出血、氣胸、穿刺道種植等問題的風險,在臨牀上應用時應加以考慮。 

  2001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齊斯曼(Zisman)等建立了UCLA多因素整合分期危險評分系統(UISS)。該系統基於腎癌病理分期、病理分級和患者美國東部腫瘤協作組(ECOG)生活質量評分3項指標,將腎癌術後復發或轉移危險等級分成5組,現根據臨牀研究結果將5組簡化爲3組,即將符合pT1、核分級1~2分、ECOG評分爲0分三項的腎癌患者劃爲低危組,符合pT3、核分級2~4分、ECOG評分≥1分三項或pT4的患者劃爲高危組,其餘則爲中危組。低危、中危和高危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別爲92%、67%和42%。 

  分期和影響生存期的不良因素 

  分期 《指南》仍然推薦採用2002年美國癌症分期聯合委員會(AJCC)《腫瘤分期手冊》(第6版)的TNM分期,而非2010年第7版。 

  預後不良因素 與2009年中文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未對晚期腎癌患者的預後不良因素作改動,仍然包括乳酸脫氫酶(LDH)水平>正常水平上限的1.5倍、血紅蛋白水平<正常水平下限、校正後血鈣水平>10 mg/dl、初始診斷到開始全身治療的時間間隔<1年、卡式體力狀態(KPS)評分≤70、轉移的器官數目≥2個。無任何危險因素的患者被歸爲低危轉移性腎癌,有1~2項危險因素者被歸爲中危轉移性腎癌,有≥3項危險因素者被歸爲高危轉移性腎癌。 

  討論 

  該部分是《指南》的文字說明部分,包括“概述”、“初步檢查和分期”、“初始治療和分期”、“Ⅰ~Ⅲ期腎癌患者的術後治療”和“Ⅳ期患者的治療”5個部分。與2009年中文版《指南》相比,“概述”、“初步檢查和分期”與“初始治療和分期”三部分內容無太大改動。“概述”中簡要介紹了腎癌在美國和中國的流行病學特點,兩國腎癌發病率均呈逐年上升趨勢。“初步檢查和分期”中簡要描述了腎癌患者的臨牀表現和當懷疑爲腎腫瘤時須進行的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項目。“初始治療”中強調手術切除仍是侷限性腎癌的唯一有效治療手段,體能狀態良好的Ⅰ~Ⅲ期患者應首選手術治療。可選擇適當的患者進行保留同側腎上腺或保留腎單位手術。對於少數年老或體弱的患者,若腫瘤較小,可選擇嚴密觀察隨訪或採用物理消融治療的方式。 

  Ⅰ~Ⅲ期腎癌患者的術後治療侷限性腎癌手術切除後,有20%~30%的患者將出現復發或轉移,但目前還沒有一種全身性治療能降低術後複發率或轉移率。嚴密隨訪觀察仍是腎癌術後的標準處理方法。驗證腎癌術後輔助靶向治療價值的臨牀試驗正在進行中。 

  腎癌患者手術後隨訪檢查的內容包括病史採集,體格檢查,肝腎功能、血生化檢查,胸部X線片、腹部超聲、腹部CT和胸部CT檢查。NCCN腎癌指南專家組推薦,根據UISS危險組劃分而制定,侷限性或局部進展性腎癌患者術後監測方案。採用該方案有利於選擇性地對患者進行影像學檢查,避免過度的醫療行爲或忽視隨診檢查。對於低危患者,延長其隨診檢查時間間隔,並減少相應檢查項目,術後5年內每年進行1次胸部CT掃描檢查,分別在術後2年和4年進行腹部CT檢查。對高危患者則須進行重點監測,對有區域淋巴結轉移者,在術後3、6、12、18、24和36個月時,須進行胸部和腹部CT檢查,隨後每年均須進行檢查。 

  Ⅳ期腎癌患者的治療這部分內容首先闡述的是外科手術在晚期腎癌治療中的作用。對於腎癌伴發孤立性轉移或腎癌術後孤立性復發或轉移的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原發腫瘤和轉移竈手術可同次或分次進行。與單純應用干擾素α(IFN-α)治療相比,減瘤性腎切除術後聯合IFN-α治療可使患者獲益更大。NCCN腎癌專家組建議,若有手術切除可能,對晚期腎癌患者宜先行減瘤性腎切除術,也可通過姑息性腎切除術緩解其臨牀症狀。 

  姑息和支持治療由於晚期腎癌的治療效果尚不令人十分滿意,大多數晚期腎癌患者仍不能被治癒,故須進行姑息和支持治療。支持治療仍是轉移性腎癌的重要治療手段,包括對孤立腦轉移竈、脊髓壓迫及潛在或已發生的承重骨骨折的手術治療。姑息性放療聯合雙膦酸鹽治療腎癌骨轉移,可緩解骨痛、減少或延緩骨相關事件的發生。姑息治療或支持治療的主要目的是幫助患者減輕痛苦、提高生存質量。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