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疹的中醫辨治

時間: 2013-06-09

     溼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急慢性炎症。皮疹多形性,瘙癢劇烈,有滲出傾向,易發炎。 

    病因:  1.外在因素:致敏與刺激。如食物魚、蝦等,吸入物:花粉,粉塵、皮毛等。接觸化纖、毛織品染料、化妝品、化學物品等。

            2,內在因素:內分泌及代謝障礙,如糖尿病,月經及妊娠。精神因素如:緊張、失眠、勞累、憂鬱均可誘發溼疹或病變加重。

     溼疹中醫學習稱溼毒,溼瘡。根據發病部位及皮疹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稱,如:耳部稱旋耳瘡,手部稱瘡,乳頭部稱乳頭風,陰囊稱腎囊風等。中醫觀點:1、溼熱。2、風熱。3、血虛風燥。4、脾虛。

      辯證要點:

        1、急性溼疹:皮膚損害以紅斑、丘疹、糜爛、滲出爲主。呈多形性,嚴重時泛發全身。自覺陣發性劇癢,尤其在受熱,洗澡,夜間或者情緒波動時更癢。

        此型主要見於溼熱型,風熱型,或風熱、溼熱兼有。以溼邪、熱邪亢盛。對症治療一般2—3周後皮損乾燥脫屑而愈。

        治則:清熱利溼祛風

        方藥:溼疹湯加減,蟬衣蒺藜湯加減

        2、亞急性溼疹

           急性溼疹緩解後,糜爛滲出或減輕,出現鱗屑結痂等。有時急性、亞急性溼疹損害並存表現。

          方法同上

        3、慢性溼疹

           以皮膚溼潤肥厚爲主,多呈侷限性斑塊,邊界清楚,患部皮膚多肥厚乾燥,表面粗燥苔蘚化,色素沉着。此型皮損頑固,病程數月,甚至數年不愈,並可反覆急性發作。

         常見於:1、乳房溼疹:發生於乳頭及乳暈,有糜爛和滲液,重者有軍皮裂,瘙癢或疼痛,病變多爲雙側對稱。

                 2、陰囊溼疹:常見侷限於陰囊皮膚,表現慢性溼疹樣 侵潤肥厚。大多幹燥,奇癢難忍,或因熱水燙洗而腫脹,糜爛,病程長。

                 3、女陰溼疹:常見累及大小陰脣及周圍皮膚,病程慢性,瘙癢劇烈。

                 4、手溼疹:多見,又稱皸裂性溼疹或角化性溼疹。典型皮損發生於掌心,與指,對稱分佈,呈侵潤肥厚,乾燥粗糙,多呈單發或多發,加重時病變出現皸裂,瘙癢或疼痛。病程慢性,常多年不愈。

                 5、小腿溼疹:中老年人,有靜脈曲張者,由於長期血液瘀滯,局部皮膚代謝,營養障礙,易在此基礎上發生皮炎溼疹。小腿遠端 踝部皮膚暗紅腫痛,有丘疹,水泡,久之皮膚增厚,脫皮,稱爲瘀滯皮炎或瘀滯溼疹,如果發生潰瘍可經久不愈。

       慢性溼疹由急性,亞急性者演變而成或反覆發作而成。久病之後,傷陰耗血,表虛血瘀,溼熱風毒,襲於皮膚,反覆不愈。本人認爲單純的辯證治療略顯無力。我認爲慢性溼疹病因已複雜,體內已形成溼邪、熱毒、風邪瘀滯、糾結在體內血分。此型治療應考慮清熱排毒、養血祛風、活血化瘀。本人自擬的解毒四物消風湯在經我治療的病人中有顯著的療效,讓病人驚訝中醫中藥的神奇療效。

上一篇:孕前飲食全攻略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