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認識胃癌的發病機理開始

時間: 2013-05-11

、從認識胃癌的發病機理開始

談胃癌的預後

一、胃癌的概述

胃位於人體上腹部,呈“J”字形,是食物重要的消化器官。胃癌可以在胃的任何部位產生,發展過程可能經過很多年。

胃癌及癌前病變的症狀隱匿且無特異性,因此早期胃癌很難發現。事實上,中國只有5%~10%的胃癌能被早期診斷。

中國胃癌死亡率爲25.2/10萬(男性:32.8/10 萬,女性:17.0/10 萬),佔全部惡性腫瘤死亡的23.2%,佔惡性腫瘤死亡的第一位。(男性是女性的1.9倍)。中國胃癌的世界人口調整死亡率:男性:40.8/10萬,女性:18.6/10萬,分別是歐美髮達國家的4.2~7.9倍和3.8~8.0倍。中國胃癌發病有明顯的地區差異和城鄉差別。全國抽樣調查263個點,胃癌調整死亡率在2.5~153.0 /10萬之間,城市地區和農村地區分別爲15.3/10 萬和24.4/10萬,後者是前者的1.6倍。

胃癌的病理類型主要是腺癌,其他類型的胃癌有鱗狀細胞癌、腺鱗癌、類癌、小細胞癌等,後幾種類型較少見,不同類型胃癌的治療方案存在差別。

中國的胃癌發病率以西北最高、東北及內蒙古次之、華東及沿海又次之、中南及西南最低,每年約有17萬人死於胃癌,幾乎接近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1/4,且每年還有2萬以上新的胃癌病人產生出來,胃癌確實是一種嚴重威脅人民身體健康的疾病。胃癌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40~60歲多見,男多於女約爲2:1。其發病原因不明,可能與多種因素,如生活習慣、飲食種類、環境因素、遺傳素質、精神因素等有關,也與慢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異形增生和腸上皮化生、手術後殘胃,以及長期幽門螺桿菌(HP)感染等有一定的關係。胃癌可發生於胃的任何部位,但多見於胃竇部,尤其是胃小彎側。根據癌組織浸潤深度分爲早期胃癌和進展期胃癌(中、晚期胃癌)。

胃癌早期症狀常不明顯,如捉摸不定的上腹部不適、隱痛、噯氣、泛酸、食慾減退、輕度貧血等部分類似胃十二指腸潰瘍或慢性胃炎症狀。有些病人服用止痛藥、抗潰瘍藥或飲食調節後疼痛減輕或緩解,因而往往被忽視而未做進一步檢查。隨着病情的進展,胃部症狀漸轉明顯出現上腹部疼痛、食慾不振、消瘦、體重減輕和貧血等。後期常有癌腫轉移、出現腹部腫塊、左鎖骨上淋巴結腫大、黑便、腹水及嚴重營養不良等。由於胃癌在中國極爲常見,危害性大,有關研究認爲其發病原因與飲食習慣、胃部疾病等有關,所以瞭解有關胃癌的基本知識對胃癌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胃癌高發區以腸型胃癌居多,而瀰漫型則以胃癌發病率較低的地區多見。一般來說,胃癌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其發病率和死亡率隨年齡的增長而上升。但近來年臨牀研究統計表明,年輕者患胃癌預後較差。

二、胃癌的發病因素及病理因素

胃癌的發病因素比較複雜,其外因主要有飲食因素、生活方式及地理環境等,內因則與遺傳因素、癌前疾病等因素有關。

(一)、環境和飲食因素

不同國家與地區發病率的明顯差別說明與環境因素有關,其中最主要的是飲食因素。攝入過多的食鹽、高鹽的鹽漬食品、熏製魚類、亞硝胺類化合物的食物是誘發胃癌的相關因素,另外還有發黴的食物含有較多的真菌毒素,大米加工後外面覆有滑石粉。此外也有研究表明胃癌與營養素失去平衡有關。經常食用黴變食物、鹹菜。醃製煙燻食品,以及過多食用食鹽,可增加危險性。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使用冰箱及正確儲藏食物,可降低胃癌的發生。

飲食習慣在胃癌的發病中是較重要的因素之一。喜歡吃燙食、進食快、三餐不定時等因素可能引起胃粘膜損傷,吃飯時生氣易引起植物神經系統平衡失調,食用醃製品及高鹽高熱量食物能增加致癌機會。相反經常食用蒜、蔥、淡茶及富含鈣離子的食品可以減少胃癌的發病。

(二)、幽門桿菌感染

幽門螺旋桿菌病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細菌。1983年首次從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檢組織中分離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種類。幽門螺旋桿菌病包括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潰瘍、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幽門螺旋桿菌病的不良預後是胃癌。胃癌可能是幽門桿菌長期感染與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幽門桿菌可能起到先導作用。

(三)、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與胃癌的發病有較密切的關係。通過對胃癌分型比較發現瀰漫型胃癌患者親屬胃癌發生率高於腸型胃癌患者親屬。

某些家庭中胃癌發病率較高。胃癌患者親屬的胃癌發病率高出於正常人四倍。一些資料表明胃癌發生於A血型的人較O血型者爲多。

(四)、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發病率較高。

三、胃癌的癌前病變

癌前期變化:所謂癌前期變化是指某些具有較強的惡變傾向的病變,這種病變如不予以處理,有可能發展爲胃癌。癌前期變化包括癌前期狀態(precancerous conditions)與癌前期病變(precancerous lesions)。

(一)、胃的癌前期狀態

1.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與胃癌的發生率呈顯著的正相關。

2.惡性貧血:惡性貧血患者中10%發生胃癌,胃癌的發生率爲正常人羣的5~10倍。

3.胃息肉:腺瘤型或絨毛型息肉雖然佔胃息肉中的比例不高,癌變率卻爲15%~40%。直徑大於2cm者癌變率更高。增生性息肉多見,而癌變率僅1%。

4.殘胃:胃良性病變手術後殘胃發生的癌瘤稱殘胃癌。胃手術後尤其在術後10年開始,發生率顯著上升。

5.良性胃潰瘍:胃潰瘍本身並不是一個癌前期狀態。而潰瘍邊緣的粘膜則容易發生腸上皮化生與惡變。

6.巨大胃粘膜皺襞症(Menetrier病):血清蛋白經巨大胃粘膜皺襞漏失,臨牀上有低蛋白血癥與浮腫,約10%可癌變。

(二)、胃的癌前期病變

1.異形增生與間變:前者亦稱不典型增生,是由慢性炎症引起的可逆的病理細胞增生,少數情況不可發生癌變。胃間變(anaplasia)則癌變機會多。

2.腸化生:有小腸型與大腸型兩種,小腸型(完全型)具有小腸粘膜的特徵,分化較好。大腸型(不完全型)與大腸粘膜相似,又可分爲2個亞型:Ⅱa型,能分泌非硫酸化粘蛋白;Ⅱb型能分泌硫酸化粘蛋白,此型與胃癌發生關係密切。

有直接組織學的證據說明胃癌可能發生在腸上皮化生部位,也有人證實從腸上皮化生移行爲癌組織。多種慢性胃病在癌變過程中都經歷了這一環節。當然還有1/3的胃癌不伴有腸上皮化生,癌細胞是由正常粘膜的頸部細胞轉化而成。這種胃癌多爲瀰漫型,組織上分化較差。目前認爲較易發生癌變的有以下幾種疾病:腸上皮化生、胃粘膜上皮異型增生、慢性胃炎、胃潰瘍、殘胃癌;其他疾病如惡性貧血、胃息肉、、巨大粘膜皺襞症等均有較強的惡變傾向。如慢性胃炎—胃粘膜萎縮—腸上皮化生—異性增生—胃癌,這一演變模式已得到國內外學者所贊同。

四、胃癌的臨牀表現

(一)、胃癌各期症狀

1.早期胃癌,70%以上無明顯症狀,隨着病情的發展,可逐漸出現非特異性的、類同於胃炎或胃潰瘍的症狀,包括上腹部飽脹不適或隱痛、泛酸、噯氣、噁心,偶有嘔吐、食慾減退、消化不良、大便潛血陽性或黑便、不明原因的乏力,消瘦或進行性貧血等。上述症狀常被誤診爲胃炎或其他胃良性疾病,從而喪失了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機會。

2.進展期胃癌(即中晚期胃癌),早期胃癌發展至進展期胃癌一般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進展期胃癌除了上述症狀外,由於病變發展的程度,尚可發生梗阻及上消化道出血等。梗阻好發於膨脹型及浸潤型胃癌;上消化道出血的發生率爲30%,表現爲黑便和/或嘔血,多爲小量出血,當腫瘤侵犯較大血管時,可發生大量嘔血或黑便,大出血的發生率爲7% ~ 9%,有大出血並不意味着腫瘤已屬晚期,而是看腫瘤是否接近大血管。

進展期胃癌常伴有胃酸低下或缺乏,約有10%左右的患者出現腹瀉,多爲稀便伴次數增多,當腫瘤侵及胰腺或後腹壁的腹腔神經叢時,上腹部呈持續性劇痛,並放射至腰部和背部,多數進展期胃癌伴有消瘦、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病情嚴重者常伴貧血、下肢浮腫、發熱、惡病質等。

進展期胃癌症狀見胃區疼痛,常爲咬齧性,與進食無明顯關係,也有類似消化性潰瘍疼痛,進食後可以緩解。上腹部飽脹感、沉重感、厭食、腹痛、噁心、嘔吐、腹瀉、消瘦、貧血、水腫、發熱等。賁門癌主要表現爲劍突下不適,疼痛或胸骨後疼痛,伴進食梗阻感或吞嚥困難;胃底及賁門下區癌常無明顯症狀,直至腫瘤巨大而發生壞死潰破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時才引起注意,或因腫瘤浸潤延伸到賁門口引起吞嚥困難後始予重視;胃體部癌以膨脹型較多見,疼痛不適出現較晚;胃竇小彎側以潰瘍型癌最多見,故上腹部疼痛的症狀出現較早,當腫瘤延及幽門口時,則可引起噁心、嘔吐等幽門梗阻症狀。癌腫擴散轉移可引起腹水、肝大、黃疸及肺、腦、心、前列腺、卵巢、骨髓等的轉移而出現相應症狀。

(二)、胃癌病人體徵

絕大多數胃癌病人無明顯體徵,部分病人有上腹部輕度壓痛。位於幽門竇或胃體的進展期胃癌有時可捫及腫塊,腫塊常呈結節狀、質硬,當腫瘤向鄰近臟器或組織浸潤時,腫塊常固定而不能推動,女性病員在中下腹捫及腫塊,常提示爲krukenbe瘤可能。當胃癌發生肝轉移時,可在腫大的肝臟觸及結節狀塊物。當腹腔轉移腫塊壓迫膽總管時可發生梗阻性黃疸。有幽門梗阻者上腹部可見擴張之胃型,並可聞及震水聲,癌腫通過胸導管轉移可出現左鎖骨上淋巴結腫大。晚期胃癌有盆腔種植時,直腸指檢於膀胱(子宮)直腸窩內可捫及結節。有腹膜轉移時可出現腹水。小腸或系膜轉移使腸腔縮窄可導致部分或完全性腸梗阻。癌腫穿孔導致瀰漫性腹膜炎時出現腹肌板樣僵硬、腹部壓痛等腹膜刺激症狀,亦可浸潤鄰近腔道臟器而形成內瘻。

一位被診斷爲胃潰瘍的年輕人,因反覆發生胃出血被推到了手術檯上,醫生打開他的腹部一看,潰瘍發生了癌變,腹腔廣泛轉移。雖經醫生極力救治,還是於二個月後全身衰竭而死亡。人們傳統認爲胃癌多見中老年人,青壯年少見。但近年來的臨牀觀察表明,青壯年胃癌並不少見,特別是在19歲至35歲的青年人中胃癌的發病率比70年代增加了一倍。由於青年人患的胃癌惡性程度高,發展迅速,加之容易誤診,使得預後往往不良。

(三)、胃癌常見併發症

1.當併發消化道出血,可出現頭暈、心悸、柏油樣大便、嘔吐咖啡色物。

2.胃癌腹腔轉移使膽總管受壓時,可出現黃疸,大便陶土色。

3.合併幽門梗阻,可出現嘔吐,上腹部見擴張之胃型、聞及震水聲。

4.癌腫穿孔致瀰漫性腹膜炎,可出現腹肌板樣僵硬、腹部壓痛等腹膜刺激症。

5.形成胃腸膽管,見排出不消化食物。

四、胃癌的病理分型

WHO(1979)胃腫瘤組織學分型將胃癌分爲腺癌(包括乳頭狀腺癌、管狀腺癌、粘膜腺癌和印戒細胞癌)、腺鱗癌、鱗狀細胞癌、類癌、未分化癌五種。

Laure’s分型根據細胞形態與組織化學,把組織學類型分爲兩型,腸型和瀰漫型。有研究表明,腸型分化程度較高,多見於老年人,惡性程度低,預後較好;而瀰漫型恰恰相反。胃癌高發區腸型胃癌所佔比例較高,提示其發生與環境因素有關。

(一)、胃癌的發生部位

可發生於胃的任何部位,半數以上發生於胃竇部、胃小彎及前後壁,其次在賁門部,胃體區相對較少。

(二)、具體形態分型

1.早期胃癌不論範圍大小,早期病變僅限於粘膜及粘膜下層。

可分隆起型(息肉型)、淺表型(胃炎型)和凹陷型(潰瘍型)三型。Ⅱ型中又分Ⅱa(隆起表淺型),Ⅱb(平坦表淺型)及Ⅱc(凹陷表淺型)三個亞型。以上各型可有不同的組合。如Ⅱc+Ⅱa,Ⅱc+Ⅲ等。早期胃癌中直徑在5~10mm者稱小胃癌,直徑<5mm稱微小胃癌。早期胃癌和進展期胃癌均可出現上消化道出血,常爲黑便。少部分早期胃癌可表現爲輕微的上消化道出血癥狀,即黑便或持續大便隱血陽性。

2.中晚期胃癌也稱進展型胃癌,癌性病變侵及肌層或全層,常有轉移。

1).蕈傘型(或息肉樣型):約佔晚期胃癌的1/4,癌腫侷限,主要向腔內生長,呈結節狀、息肉狀,表面粗糙如菜花,中央有糜爛、潰瘍,亦稱結節蕈傘型。癌腫呈盤狀,邊緣高起,中央有潰瘍者稱盤狀蕈傘型。

胃竇小彎後壁有一腫物突出胃腔,略呈分葉狀,表面不平呈顆粒狀,並見有糜爛。腫物基部稍狹小,呈亞蒂型,周圍粘膜未見明顯浸潤。

2).潰瘍型:約佔晚期胃癌的1/4。又分爲侷限潰瘍型和浸潤潰瘍型,前者的特徵爲癌腫侷限,呈盤狀,中央壞死。常有較大而深的潰瘍;潰瘍底一般不平,邊緣隆起呈堤狀或火山口狀,癌腫向深層浸潤,常伴出血、穿孔。浸潤潰瘍型的特徵爲癌腫呈浸潤性生長,常形成明顯向周圍及深部浸潤的腫塊,中央壞死形成潰瘍,常較早侵及漿膜或發生淋巴結轉移。

3).浸潤型:此型也分爲兩種,一種爲侷限浸潤型,癌組織浸潤胃壁各層,多限於胃竇部,浸潤的胃壁增厚變硬,皺壁消失,多無明顯潰瘍和結節。浸潤侷限於胃的一部分者,稱“侷限浸潤型”。另一種是瀰漫浸潤型,又稱皮革胃,癌組織在粘膜下擴展,侵及各層,範圍廣,使胃腔變小,胃壁厚而僵硬,粘膜仍可存在,可有充血水腫而無潰瘍。

4).混合型:同時並存上述類型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病變者。

5).多發癌:癌組織呈多竈性,互不相連。如在萎縮性胃炎基礎上發生的胃癌即可能屬於此型,且多在胃體上部。

(三)、組織分型

根據組織結構可分爲4型:

①腺癌:包括乳頭狀腺癌、管狀腺癌與粘液腺癌,根據其分化程度分爲高分化、中分化與低分化3種

②未分化癌

③粘液癌(即印戒細胞癌)

④特殊類型癌:包括腺鱗癌、鱗狀細胞癌、類癌等。

根據組織發生方面可分爲兩型:

①腸型:癌起源於腸腺化生的上皮,癌組織分化較好,具體形態多爲蕈傘型

②胃型:癌起源於胃固有粘膜,包括未分化癌與粘液癌,癌組織分化較差,具體形態多爲潰瘍型和瀰漫浸潤型。

五、轉移途徑

1.直接播散浸潤型胃癌可沿粘膜或漿膜直接向胃壁內、食管或十二指腸發展。癌腫一旦侵及漿膜,即容易向周圍鄰近器官或組織如肝、胰、脾、橫結腸、空腸、膈肌、大網膜及腹壁等浸潤。癌細胞脫落時也可種植於腹腔、盆腔、卵巢與直腸膀胱陷窩等處。

2.淋巴結轉移佔胃癌轉移的70%,胃下部癌腫常轉移至幽門下、胃下及腹腔動脈旁等淋巴結,而上部癌腫常轉移至胰旁、賁門旁、胃上等淋巴結。晚期癌可能轉移至主動脈周圍及膈上淋巴結。由於腹腔淋巴結與胸導管直接交通,故可轉移至左鎖骨上淋巴結。

3.血行轉移部分患者外周血中可發現癌細胞,可通過門靜脈轉移至肝臟,並可達肺、骨、腎、腦、腦膜、脾、皮膚等處。

4.腹腔種植轉移是指胃癌細胞浸潤漿膜後,脫落至腹膜腔,形成種植性轉移。種植性病竈可以分佈在腹腔的任何器官表面。轉移性淋巴結破裂癌細胞脫落亦可引起種植,有稱之爲“二次轉移”。胃癌轉移至卵巢則稱爲Krukenberg瘤。

六、臨牀診斷

診斷方法

胃癌須與胃潰瘍、胃內單純性息肉、良性腫瘤、肉瘤、胃內慢性炎症相鑑別。有時尚需與胃皺襞肥厚、巨大皺襞症、胃粘膜脫垂症、幽門肌肥厚和嚴重胃底靜脈曲張等相鑑別。鑑別診斷主要依靠X線鋇餐造影、胃鏡和活組織病理檢查。

(一)實驗室檢查早期可疑胃癌,遊離胃酸低度或缺,如紅血球壓積、血紅蛋白、紅細胞下降,大便潛血(+)。血紅蛋白總數低,白/球倒置等。水電解質紊亂,酸鹼平衡失調等化驗異常。

(二)X線表現氣鋇雙重造影可清楚顯示胃輪廓、蠕動情況、粘膜形態、排空時間,有無充盈缺損、龕影等。檢查準確率近80%。

(三)纖維內窺鏡檢查是診斷胃癌最直接準確有效的診斷方法。

(四)脫落細胞學檢查有的學者主張臨牀和x線檢查可疑胃癌時行此檢查。

(五)B超 可瞭解周圍實質性臟器有無轉移。

(六)CT檢查 瞭解胃腫瘤侵犯情況,與周圍臟器關係,有無切除可能。

胃癌與其他惡性腫瘤相鑑別

(1)胃原發性惡性淋巴瘤:胃原發性惡性淋巴瘤佔胃惡性腫瘤0.5%~8%,多見於青壯年,好發胃竇部,臨牀表現與胃癌相似,約30%~50%的Hodgkin 病患者呈持續性或間歇性發熱,X 線鋇餐檢查病竈的發現率可達93%~100%,但能診斷爲胃惡性淋巴瘤僅佔10%。X 線徵爲瀰漫胃黏膜皺襞不規則增厚,有不規則地圖形多發性潰瘍,潰瘍邊緣黏膜形成大皺襞,單個或多發的圓形充盈缺損,呈“鵝蛋石樣”改變。胃鏡見到巨大的胃黏膜皺襞,單個或多發息肉樣結節,表面潰瘍或糜爛時應首先考慮爲胃淋巴瘤。

(2)胃平滑肌肉瘤:胃平滑肌肉瘤佔胃惡性腫瘤0.25%~3%,佔胃肉瘤20%,多見於老年人,好發胃底胃體部,腫瘤常>10cm,呈球形或半球形,可因缺血出現大潰瘍。按部位可分爲:①胃內型(黏膜下型),腫瘤突入胃腔內;②胃外型(漿膜下型),腫瘤向胃外生長;③胃壁型(啞鈴型),腫瘤同時向胃內外生長。

輔助檢查

(一)、胃腸X線檢查

爲胃癌的主要檢查方法,包括不同充盈度的投照以顯示粘膜紋,如加壓投照力雙重對比等方法,尤其是鋇劑、空氣雙重對比方法,對於檢出胃壁微小病變很有價值。

1、 早期胃癌的X線表現

在適當加壓或雙重對比下,隆起型常顯示小的充盈缺損,表面多不光整,基部稍寬,附近粘膜增粗、紊亂,可與良性息肉鑑別。

淺表型:粘膜平坦,表面可見顆粒狀增生或輕微盤狀隆起。部分患者可見小片鋇劑積聚,或於充盈相對呈微小的突出。病變部位一般蠕動仍存在,但胃壁較正常略僵。

凹陷型:可見淺龕影,底部大多毛糙不齊,胃壁可較正常略僵,但蠕動及收縮仍存在。加壓或雙重對比時,可見凹陷區有鋇劑積聚,影較淡,形態不規則,鄰近的粘膜紋常呈杵狀中斷。

2.中晚期胃癌的X線表現 蕈傘型:

爲突出於胃腔內的充盈缺損,一般較大,輪廓不規則或呈分葉狀,基底廣闊,表面常因潰瘍而在充盈缺損中有不規則龕影。充盈缺損周圍的胃粘膜紋中斷或消失。胃壁稍僵硬。

潰瘍型:主要表現爲龕影,潰瘍口不規則,有指壓跡徵與環堤徵,周圍皺襞呈結節狀增生,有時至環堤處突然中斷。混合型者常見以潰瘍爲主,伴有增生、浸潤性改變。

浸潤型:侷限性者表現爲粘膜紋異常增粗或消失,侷限性胃壁僵硬,胃腔固定狹窄,在同一位置不同時期攝片,胃壁可出現雙重陰影,說明正常蠕動的胃壁和僵硬胃壁輪廓相重。廣泛浸潤型的粘膜皺襞平坦或消失,胃腔明顯縮小,整個胃壁僵硬,無蠕動波可見。

(二)內鏡檢查

可直接觀察胃內各部位,對胃癌,尤其對早期胃癌的診斷價值很大。

1.早期胃癌 隆起型主要表現爲局部粘膜隆起,突向胃腔,有蒂或廣基,表面粗糙,有的呈乳頭狀或結節狀,表面可有糜爛。表淺型表現爲邊界不整齊,界限不明顯的局部粘膜粗糙,略爲隆起或凹陷,表面顏色變淡或發紅,可有糜爛,此類病變最易遺漏。凹陷型有較爲明顯的潰瘍,凹陷多超過粘膜層。上述各型可合併存在而形成混合型早期胃癌。

2.中晚期胃癌 常具有胃癌典型表現,內鏡診斷不難。隆起型的病變直徑較大,形態不規則,呈菜花或菊花狀。

(三)胃液檢查

約半數胃癌患者胃酸缺乏。基礎胃酸中乳酸含量可超過正常(100μg/ml)。但胃液分析對胃癌的診斷意義不大。

(四)生物學與生物化學檢查

包括癌的免疫學反應、本內特殊化學成分的測定及酶反應等。血如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原Ⅰ/Ⅱ之比;CEA,CA19-9,CA125等癌胚抗原及單克隆抗體的檢測等,但這些檢查假陽性與假陰性均較高,特異性不強。

(五)大便隱血試驗

持續性大便隱血陽性,對胃癌的診斷有參考價值,可以爲發現胃癌提供線索,大便隱血試驗在早期表淺型胃癌的陽性率可達20%,隨着病程的進展,其陽性率可達80%以上,其中以胃體癌的陽性率最高,賁門癌次之。

自我診斷

1、胃癌的高危險因素

胃癌的主要危險因素有:

a.長期進食高鹽、熏製品、鹽醃食品者,對胃癌的發生和發展有促進作用。

有不良的飲食習慣,如進食快、愛吃熱燙食物以及一日三餐不按時進食等。

b.患有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腸化生、惡性貧血及做過胃大部分切除術後的殘胃等,都有癌變的危險。

c.有胃癌家族史者。

d.年齡在40歲以上,胃病久治不愈者。A型血型同時又合併有以上因素者,更易患胃癌。

2、胃癌的早期警告信號

a.上腹部飽脹不適、隱痛或疼痛規律發生改變。

b.泛酸、噯氣、食慾減退、噁心、胃脘部灼熱和腹瀉、黑便。

c.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出現明顯消瘦。

d.50歲以上,過去無胃痛、胃病史,短期出現胃部症狀者。多年前因胃患良性疾病,做過胃大部分切除術後恢復良好,近期又發生消化不良、上腹疼痛、噁心、嘔吐、黑便、健康狀況明顯減退者。這些症狀雖然並不意味着就患有胃癌,但當上述症狀持續不緩解時,就應該前往醫院請醫師作詳細的檢查。

3、胃癌的自我發現

早期胃癌多數無明顯症狀,僅有上腹不適及食後腹脹、食慾減退。這些症狀常與普通的消化不良、胃炎或胃潰瘍相似,但有一些早期隱痛者亦可出現出血與黑便。若反覆出現上腹部隱痛不適、食後飽脹、食慾減退,按普通胃病治療無效並且有進行性加重、消瘦、貧血等症狀。

另外,原有潰瘍病及胃炎病史,但症狀反覆發作,治療無效,並且日益加重,有時嘔吐宿食或有嘔血及黑便傾向(包括大便隱血試驗陽性),均應想到胃癌的可能。一般來說,若腫瘤長在胃的入口處(賁門部)時,有下嚥困難,吞嚥食物時胸骨後有疼痛、食物摩擦感、停滯感;若腫瘤長在胃的出口處(幽門部)時,可引起飯後上腹脹滿不適,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出現梗阻症狀。

誰是胃癌高危人羣?

1、感染過幽門螺桿菌。

2、男性,尤其是超過正常體重20~25公斤的男性。

3、年齡在40歲~80歲之間。

4、常吃加鹽醃製蔬菜或煙燻肉和魚等食物。

5、吸菸、酗酒。

6、接受過胃部手術、胃息肉。

7、家族腫瘤疾病、家族胃癌史。

8、惡性貧血。

9、A型血。

10、長期工作在含有大量煙塵、石棉和鎳的環境。

七、胃癌的預防措施

胃癌治療效果的好壞,取決於能否早期診斷,如能在尚未發生轉移前進行根治手術,則療效較好,尤其是癌組織尚未侵入肌層、漿膜層時,五年生存率最高。以下措施有助於胃癌的預防、早期發現和及時治療。(1)注意飲食衛生,少食煙燻、鹽Z、油炸食物,戒菸酒、宜多吃維生素E豐富的如水果蔬菜等,食物要儲好,加工和烹飪要得當。(2)對慢性萎縮性胃炎,特別是有腸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胃潰瘍、惡性貧血、胃息肉等要積極治療和定期追蹤進行胃鏡檢查及時發現癌變加以治療。

癌症,癌是最具代表性的內源性疾病,癌細胞不會像正常細胞因環境酸化而死亡,事實上癌細胞是正常細胞爲了在酸性環境裏生長,採取主動變異,並繼續綿延而成,對於癌細胞的產生有兩種學說,一是德國生化博士古博格的缺氧理論,另一個是日本愛哈氏的酸性體質理論,古博格博士的理論指出,健康的細胞在缺氧的環境下,可使該細胞變成癌細胞,而體液酸化正好導致溶氧量下降,他因以試驗證明了該論點,而榮獲諾貝爾獎。

愛哈氏的學說則提及成弱鹼性的細胞,在累積酸性廢物的附近通常會死亡,但是有不惜改變染色體以求在酸性環境中生存,這就是癌的開始。即使動手術割掉所有的癌細胞癌症會再度產生的原因就在於此因爲酸性環境依舊存在,不想死亡的細胞也就依然存在,因此不像得癌症很難。

(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飲食方面:相關人羣在平時的飲食方面應注意,平時應以新鮮的瓜果蔬菜、粗糧爲主食,肉類少吃,做到飲食搭配合理,防止體液偏酸,攝入的飲食應該做到“二酸八鹼”使體液達到弱鹼性。食品中的許多食物對癌細胞都有抑制的作用,如食物中鈣離子及含疏基的蒜、蔥及綠茶有明確的保護作用,其中大蒜的保護作用頗受重視。改變飲食結構:多食蔬菜、水果。適當增加豆類食物和牛奶。減少食鹽攝入量。少食或不食薰醃食品,減少亞硝胺前身物質的攝入。食品保藏以冰箱冷藏爲好。提倡食用大蒜、綠茶。

改變不良飲食習慣:避免暴飲暴食,三餐不定;進食不宜過快、過燙、過硬。

2.不良嗜好:吸菸,飲酒等不良的嗜好要改變。

3.心理方面因素:現在社會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壓力過大,當這種壓力過大又得不到釋放的時候,便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4.其它注意:

A.認真做好糧食的防黴去黴工作,保護食用水的衛生。

B.積極治療癌前病變,有慢性胃病的患者要及時治療,定期觀察。

C.積極保護環境,減少環境污染。

D.對高發區及高危人羣進行胃癌及癌前病變的普查普治。

5.根除胃內HP感染。對長期治療無效的胃潰瘍或大於2cm的胃息肉的患者均應及時手術治療,萎縮性胃炎的患者應定期隨訪作胃鏡檢查,都具有一定的預防意義。

既然胃癌與“吃”有關聯,是否存在有有助預防胃癌的食物呢?答案是肯定的。近來,國外有營養專家通過研究就發現,如果你經常吃以下幾種食物,可以預防或減少胃癌的發生。

大蒜

是公認的防癌食物,有明顯的抗癌功效。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食用生大蒜的人羣,胃癌發病率非常低,原因是大蒜能顯著降低胃中亞硝酸鹽含量,減少了亞硝酸胺合成的可能,因而起到了防癌的效果。

洋蔥

吃洋蔥能降低胃中亞硝酸鹽含量,重要的是洋蔥中含有一種櫟皮素的物質,爲天然的抗癌物質。研究顯示,經常吃洋蔥的人,胃癌發病率比少吃或不吃洋蔥的人要少25%,患胃癌的致命率也低了30%。

菌菇類

這類食物包括冬菇、香菇、金針菇等以及木耳。科學家發現,食物中許多菌菇類都含有抗癌物質,能起防癌功效。比如,冬菇中所含的多糖體,抗癌率非常高。黑木耳、白木耳所包含的多糖體也是一種抗癌的有效物質。菌菇類食物中富含的粗纖維和鈣等都有防癌作用,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力。

椰菜花

含較多微量元素鉬,可阻斷致癌物質亞硝酸胺的合成,能起到抗癌防癌作用。有研究報告指出,椰菜花還含有一種可以刺激細胞活動的酵素叫小硫化物,能阻止癌細胞的形成。吃椰菜花對預防食道癌、胃癌等都有一定作用。

(二)、長期過多食用辣椒易患胃癌

1.患有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病人不宜吃辣椒,慢性氣管炎、肺心病、肺結核病人也不例外。因辣椒素使循環血量劇增,心跳加快,心動過速,短期內大量服用,可致急性心力衰竭、心臟猝死,即使沒發生意外,也可妨礙原有的心腦血管病及肺內病變的康復。

2.患有慢性胃炎、胃潰瘍、食管炎的病人,由於辣椒素的刺激,粘膜充血水腫、糜爛,胃腸蠕動劇增,而引起腹痛、腹瀉等,亦影響消化功能的恢復。

3.患慢性膽囊炎、膽石症、慢性胰腺炎的病人,由於辣椒素的刺激,引起胃酸分泌增加,胃酸多了可引起膽囊收縮,膽道口括約肌痙攣,造成膽汁排出困難,從而誘發膽囊炎、膽絞痛及胰腺炎。

4.患有痔瘡的病人,由於辣椒素的刺激,痔靜脈充血水腫,可以加重痔瘡,甚至形成肛門膿腫。另外辣椒又可加重便祕,使痔瘡變重。

5.患紅眼病、角膜炎的病人忌食辣椒,從中醫角度講易上火,而加重病情。

6.產婦、孕婦不宜食用辣椒,不僅可出現口舌生瘡,大便乾燥,也可因哺乳嬰兒使之患病。

7.腎病患者不宜食用辣椒,因辣椒素是通過腎臟排泄,有損腎實質細胞,嚴重可引起腎功能改變,甚至出現腎功能衰竭。

8.甲亢患者不宜食用,因本身就心率快,食用後更加快心跳,病狀更明顯了。

9.皮炎和一些皮膚病患者不宜食用,因食後常加重。

10.瘦人不宜吃辣椒,因瘦人常有咽乾、口苦、煩燥易怒,如果食用辣椒,不僅加重上述症狀,而且易導致出血、過敏和炎症,嚴重時會發生瘡癰感染等。

11.正在服用中藥治療疾病的患者也在禁忌之列,因食用辣椒素會影響療效。

(三)、胃癌的三級預防

在預防方面,胃癌提倡“三級”預防。即一級預防,基於病因學及流行因素的研究考慮,要求對人民羣衆加強預防胃癌的宣傳教育,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特別是飲食習慣。應避免進食粗糙食物,不吃燙食,不過快進食;少吃或不吃鹽醃食物,不吃黴變食物,少吃煙薰,油炸和燒烤食物,減少對致癌物的攝入;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不生氣進食。提倡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飲鮮牛奶,經常飲茶特別是綠茶,有助於預防胃癌的發生。

二級預防,提倡“三早”,即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胃癌高危人羣,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胃潰瘍,胃息肉,術後殘胃,惡性貧血等患者,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40歲以上胃病久治不愈者,應定期複查,有條件者,對有癌前病變者應通過X線,顯微胃鏡和粘膜活檢進行監測,一經確診,儘早爭取手術治療。

三級預防,要對中晚期胃癌患者加強綜合治療,提高生存率,晚期患者要減輕痛苦,提高生存質量。

八、胃癌與其他胃部疾病的鑑別

1.胃、腸脈絡受損:出現血液隨大便而下,或大便呈柏油樣爲主要臨牀表現的病證。可由多種胃腸道病引起,胃癌的便血常伴見胃脘部飽脹或疼痛、納呆、消瘦、脘部積塊等主症,大便稍黑或紫黑,甚至可呈柏油樣,並且多持續發生,即使暫時止住也會反覆,重者可伴有吐血。可以做消化道X線檢查、胃液分析、纖維胃鏡等檢以明確診斷加以區別。

2.胃竇炎:本病可引起胃竇狹窄,蠕動消失,但粘膜正常,多有環形皺襞,胃壁仍保持一定伸展性;浸潤型胃癌粘膜平坦或呈顆粒變形,尤其是胃壁僵硬,低張造影亦不擴張,兩者區別不難。

3.淺表性胃炎: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慾不振,脹滿,噁心嘔吐,吞酸嘈雜;發病情緒,飲食,勞累及受寒等因素有關,反覆發作。不伴極度消瘦、神疲乏力等惡病質徵象。做胃鏡或鋇餐檢查很容易與胃癌相區分。

九、胃癌預後

胃癌的預後取決於癌腫的部位與範圍、組織類型、浸潤胃壁的深度、轉移情況、宿主反應、手術方式等。

胃癌發生發展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生物學過程,影響胃癌患者手術後預後的因素除治療因素外,還有許多與治療無關的因素。

1.與胃壁的浸潤程度相關:

·早期胃癌預後佳,若只侵及粘膜層,術後5年生存率可達95%以上。

·侵及淺肌層者,術後5年生存率爲50%,深肌層者爲25%。

·侵犯漿膜者,術後5年生存率僅爲10%。

2.與胃癌的淋巴結轉移相關:

淋巴結轉移爲胃癌轉移的主要途徑,它是影響胃癌患者預後的一個重要因素。胃周淋巴結癌轉移與生存率有顯著相關,5年生存率爲:

·無淋巴結轉移41.1%。

·第一站轉移13.3%。

·第二站轉移10.1%,有的資料報導,第二站以遠淋巴結有轉移者其5年生存率爲0%。

3.與腫瘤的生長方式相關:

胃癌的生長方式爲胃癌生物學行爲的一種主要表現,近年來受到病理學界的高度重視,根據癌組織的浸潤生長方式分爲三型,(1964)將胃癌的生長方式分爲:

·團塊生長:預後最好

·巢狀生長:介於二者之間

·瀰漫性生長:預後最差

在臨牀上,胃癌的預後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經過臨牀觀察發現,影響胃癌預後的因素主要有:病程、腫瘤的分化程度、侵犯深度、生長方式、間質癌細胞密度、淋巴結轉移的多少和胃旁淋巴濾泡增生等與預後關係密切。目前分析胃癌的預後,多從一下幾點考慮。

1、發病部位:一般認爲胃體部癌預後較好,胃底賁門和竇部較差,廣泛浸潤者最差。

2、侵犯深度:腫瘤侵犯胃壁的深度依次爲粘膜固有層、粘膜下層、淺肌層、深肌層、漿膜層及漿膜外,浸潤程度越深,五年存活率越低。

3、腫瘤大小:一般說腫瘤越小,預後越好,如微小胃癌,術後五年生存率可達100%,但並不是絕對的小的就比大的好,還要結合腫瘤的生長方式及病理分型等因素分析。

4、擴散轉移:胃癌在胃壁內浸潤擴散,比突破胃漿膜擴散到腹腔和鄰近器官預後要好,淋巴結轉移的數量多,距離遠,五年生存期明顯下降。

5、肉眼類型:進展期胃癌中侷限性潰瘍型預後較好,瀰漫浸潤型預後最差。凡肉眼上顯示浸潤不明顯,或周圍界限較清者預後較好,而瀰漫性廣泛浸潤呈皮革胃者預後最差。

6、組織學形態:一般說分化較好的乳頭狀腺癌及管狀腺癌預後較好,而未分化癌、粘液細胞癌預後較差。組織學結構中具有明顯纖維性硬化性間質即所謂硬癌預後最差。

7、癌周間質反應:爲人體抗癌反應之一,是腫瘤周圍炎症細胞反應,主要指淋巴—漿細胞反應,具有此種反應者局部免疫球蛋白增高(IgG)。

8、淋巴及血管瘤栓:淋巴瘤栓與淋巴轉移有關。淋巴及血管瘤栓的發生率與五年存活率有關,呈反比關係。

9、其他因素:近年來研究表明青年胃癌患者預後較老年患者差,可能與青年患者較易忽視而被延誤診斷,病變惡性程度高、術後或化療後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關。

總之,在影響胃癌預後的諸多因素中,以腫瘤浸潤生長能力及轉移擴散情況、癌周間反應特別是淋巴細胞、漿細胞反應等對預後影響最大。

十、飲食注意

(一)、【宜】

1.宜多吃能增強免疫力、抗胃癌作用的食物,如山藥、扁豆、薏米、菱、金針菜、香菇、蘑菇、葵花籽、獼猴桃、無花果、蘋果、沙丁魚、蜂蜜、鴿蛋、牛奶、豬肝、沙蟲、猴頭菌、鮑魚、針魚、海蔘、牡蠣、烏賊、鯊魚、老虎魚、黃魚鰾、海馬、甲魚。 抗胃癌的獼猴桃。

(2)宜多吃高營養食物,防治惡病質,如烏骨雞、鴿子、鵪鶉、牛肉、豬肉、兔肉、蛋、鴨、豆豉、豆腐、鰱魚、鯇魚、刀魚、塘蝨魚、青魚、黃魚、烏賊、鯽魚、鰻、鯪魚、鯧魚、泥鰍、蝦、淡菜、豬肝、鱘魚。

3.噁心、嘔吐,宜吃蓴菜、柚子、橘子、枇杷、粟米、核桃、玫瑰、楊桃、無花果、姜、藕、梨、冬菜、芒果、烏梅、蓮子。

4.貧血,宜吃淡菜、龜、鯊、魚翅、馬蘭頭、金針菜、猴頭菌、蜂蜜、薺菜、香蕉、橄欖、烏梅、木耳、羊血、蠶豆衣、芝麻、柿餅、豆腐渣、螺等。

5.腹瀉,宜吃鯊魚、扁豆、梨、楊梅、芋艿、栗子、石榴、蓮子、芡實、青魚、白槿花。

6.腹痛,宜吃金橘、捲心菜、比目魚、鱟魚、蛤蟆魚、沙蟲、海蔘、烏賊、黃芽菜、芋頭花。

7.防治化療副作用的食物:獼猴桃、蘆筍、桂圓、核桃、鯽魚、蝦、蟹、山羊血、鵝血、海蜇、鯇魚、塘蝨、香菇、黑木耳、鵪鶉、薏米、泥螺、綠豆、金針菜、蘋果、絲瓜、核桃、龜、甲魚、烏梅、杏餅、無花果。

(二)、【忌】

1.忌菸、酒。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蔥、蒜、姜、花椒、辣椒、桂皮等。

3.忌黴變、污染、堅硬、粗糙、多纖維、油膩、粘滯不易消化食物。

4.忌煎、炸、煙燻、醃製、生拌食物。

5.忌暴飲暴食,硬撐硬塞。

(三)、胃癌手術後飲食

胃切除術後,使部分病人不能保持原有體重,由於創傷或不能正常進食,使體內蛋白質,脂肪等消耗,致使體重下降,還可發生一些維生素缺乏病及胃切除術後的併發症。

在胃切除術後,通常應禁食禁飲,24小時~48小時後一般情況良好,腸蠕動恢復,肛門排氣,纔可給予少量的溫開水或葡萄糖飲料。如無不適,次日可給少量清淡流食,如米湯、菜湯、稀藕粉、淡果子水等,但不能吃蔗糖、牛奶及豆漿等,因爲這些食物可產生腹脹。第四日可仍用流食,但在流食的基礎上加用甜牛奶、甜豆漿等。第五日可用少渣半流食,例如可選擇大米粥、碎肉蕃茄汁燴豆腐、餛飩、內末蕃茄汁或菜汁燴掛麪、麪包、蛋糕、牛奶、豆漿等。第九日可改用營養豐富、易於消化、無刺激性、質軟一日五餐的胃病飲食。若進食後有噁心、腹脹等不適,則應減少或停止飲食。待症狀消失之後,病情好轉,再開始進食。

胃切除後的恢復飲食十分重要,既要彌補術前疾病的慢性消耗,又要填補手術創傷的損失。因此應在較長時間內採用胃病五次飯,保證有足夠的營養、高蛋白、高維生素和維生素A、B、C含量充足的食物,以促進創傷的修復。如蛋類、乳類及其製品、瘦肉類、豆腐、豆漿等豆製品、鮮嫩的蔬菜及成熟的水果等。避免吃刺激性強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辣椒、芹菜、酒、咖啡、濃茶和含粗纖維多的芹菜、韭菜等。

烹調方法更應注意,不要採用炸、煎、煙燻及生拌等方法,以免難於消化,採用蒸、煮、燴、燉等烹調方法。患者要待手術創傷及虛弱的身體完全康復後,再逐漸過度到正常普通飲食。由於胃切除後,容積明顯減少,食物營養素的吸收受到了影響,所以每日膳食中注意適量增加維生素D含量多的食物,如動物的內臟及胡蘿蔔等,以防止手術後的骨軟化病。另外,吃飯後不要急於下牀活動,應臥牀休息,不要吃高糖飲食,防止傾倒綜合症。

胃切除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是缺鐵性貧血,維生素B族缺乏。有15%的患者有骨軟化病,由於維生素D的缺乏,很容易使非常稀薄的骨質發生變化。在一些無明顯維生素D缺乏的病人中,早期的骨組織變化可以得到糾正。這就使人們很難推斷,在胃切除後所發生的骨質疏鬆和骨軟化病是否與維生素D缺乏,鈣吸收有關。但不論怎樣,這些病人有明顯的鈣吸收障礙和維生素D的缺乏。胃切除術後的病人應注意膳食中補鈣,維生素D的食物,這對骨骼鈣化有利。動物性食品如蛋黃、肝臟,含視黃醇很高。一些植物性食品如黃、紅色蔬菜、水果中含β-胡蘿蔔素,可在肝中轉變爲維生素A。

含鈣較高的食品有各種豆製品,乳製品和燕麥片、捲心菜、白菜、胡蘿蔔、芹菜、南瓜、蘿蔔、菠菜、葫蘆、韭菜、蒲公英、冬瓜等。某些硬果和種子類食品含鈣量也很高,如干杏仁、核桃、榛子、葵花子等。水果類有橙子等。維生素D是鈣離子被骨髓吸收的載體,鈣之緣片加入了維生素D,使人體對鈣離子吸收能成倍增加。

一些蔬菜和菠菜、莧菜、蕹菜等所含的草酸均影響鈣的吸收,對含草酸高的蔬菜可先在沸水中焯一下,使部分草酸先溶於水、濾去水再炒食。注意在麪粉、玉米粉、豆粉中加發酵劑,並延長髮酵時間,可使植酸水解,遊離鈣增加,使鈣容易吸收。

絕大多數胃癌病人無明顯體徵,部分病人有上腹部輕度壓痛。位於幽門竇或胃體的進展期胃癌有時可捫及腫塊,腫塊常呈結節狀、質硬,當腫瘤向鄰近臟器或組織浸潤時,腫塊常固定而不能推動,女性病員在中下腹捫及腫塊,常提示爲krukenbe瘤可能。當胃癌發生肝轉移時,可在腫大的肝臟觸及結節狀塊物。當腹腔轉移腫塊壓迫膽總管時可發生梗阻性黃疸。有幽門梗阻者上腹部可見擴張之胃型,並可聞及震水聲,癌腫通過胸導管轉移可出現左鎖骨上淋巴結腫大。晚期胃癌有盆腔種植時,直腸指檢於膀胱(子宮)直腸窩內可捫及結節。有腹膜轉移時可出現腹水。小腸或系膜轉移使腸腔縮窄可導致部分或完全性腸梗阻。癌腫穿孔導致瀰漫性腹膜炎時出現腹肌板樣僵硬、腹部壓痛等腹膜刺激症狀,亦可浸潤鄰近腔道臟器而形成內瘻。

(四)、術後飲食護理

1、術後禁食,待腸蠕動恢復肛門排氣,拔除胃管後在術後五天少量飲水,每次4~5湯匙,2小時一次。

2.若術後恢復正常,術後兩週後可進食低脂半流質飲食,其蛋白質含量達到正常需要量,纖維含量極少。

3.患者飲食以自我感覺無不適,飲食內容以低渣、溫和、易消化爲原則,少食多餐,並避免過甜、過鹹、過濃飲食,如進食後出現噁心,腹脹等症狀,應暫停進食。

4.術後2~3周時,有部分病人可能進甜食(如牛奶加糖等)後出現心慌、出汗、頭昏、噁心、上腹部不舒服等症狀,一般持續15~30分鐘可自行緩解,被稱之爲“傾倒綜合徵”。爲防止出現這種情況,若想要進甜食,應當同時適量進食易消化的鹹食,並要控制進食速度。

5.患者出院後可進食軟飯,主食與配菜宜選營養豐富,易消化食物,忌食生冷、油煎,酸辣等刺激易脹氣食物,患者應細嚼慢嚥,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不吃高脂食物、醃製品,適量補充礦物質鐵和維生素,禁忌菸酒,飲食有規律,術後3~6個月後可逐漸根據身體情況恢復到普通飲食。

6.胃癌手術後要按醫囑用藥,防止發生貧血。

十一、精神調理

所謂“三忌一勤”的自我養生方法,也是病情好轉穩定的重要原因。

一忌喪志,即對疾病要充滿信心,不要亂投醫亂服藥,在飲食上不必過多忌嘴,只要想吃,吃後無不適,都可讓其適量地吃,讓患者把自己當正常人看待,解除精神上的抑鬱,過多的忌嘴,會造成精神上的負擔。

二忌疲勞。

三忌煩惱,過度的疲勞和煩惱是刺激與誘發癌症復發與轉移的重要原因,疲勞使正氣受損,煩惱使氣血不暢,都將影響機體的抵抗力。勤就醫,即任何局部的不適與障礙,久而會影響整體的改變,

因此,即使與癌症部位無關的症狀,也應儘早就醫,及時消除病痛,不要拖延或硬挺。這幾點養生之道不僅對腫瘤患者,也同樣適用於其他慢性病者。自我保健與養生,也是康復見效的重要保證。

十二、康復祕訣

胃癌是中國發病率高,危害極大的惡性腫瘤之一。對於每一位胃癌病人來講,只有不斷鞏固治療成果,防止復發和轉移,達到痊癒,纔算恢復了健康,這一過程就是康復。

如果說治療胃癌的大部分任務歸於醫院,那麼康復正好相反,完成康復主要依靠患者本人。當然,家庭、社會、醫院對促進康復也有着重要作用。以下幾點,供胃癌患者康復時借鑑。

(1)樹立活下去的信心和決心:癌症的確使人從精神到身體受到全面打擊。然而,一個人本身就是在同各種事物的抗爭中生存,目的是爲了活下去。對待疾病也是這樣。臨牀經驗證明,同樣的醫療條件,一些病人敢於樹立起戰勝疾病的必勝信心,有着與疾病作鬥爭的堅強意志,往往要比那些被癌症所嚇倒的病人治療效果好得多。同樣的道理,康復活動也要充滿信心,增強鬥志,只有這樣,才能完成康復。一個健康人如果失去生活的信心也會夭折,患了癌症就需要有比普通人更強烈的活下去的願望。

(2)定期和及時複查:由於胃癌的惡性程度高,有可能出現復發或轉移,所以在第1~2年內每3個月左右應複診複查1次,5年之內每半年左右複查1次,5年以後每1年複查1次。如果發現復發,早期處理效果是比較好的。

(3)堅持後續治療:Ⅱ、Ⅲ期胃癌病人有必要繼續化療和中藥治療,堅持治療是防止復發的主要措施之一。

(4)加強營養,飲食抗癌:古人云:“病從口入”。實踐證明,飲食可以“致癌”,也可以“治癌”。因此胃癌病人要保證充足的營養,多進抗癌飲食。比如多吃大蒜,食用含維生素A、C豐富的食物。

(5)增強體質鍛鍊:選擇合適的體育鍛煉,多吸新鮮空氣,練氣功等有助於康復。

上一篇:健康提醒100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