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常見疾病的症狀、診斷及治療

時間: 2012-04-14

一、牙體、牙髓常見病

(一)齲    病

    [診斷要點]

    1.症狀  早期無特殊症狀。部分患者可有牙變形,齲斑,部分脫落,口腔異味,對冷熱酸甜等刺激食物敏感。後發展爲有食物嵌入齲洞中、疼痛,無自發痛。

    2.體徵  早期牙齒失去光澤,逐漸變爲病變處着色,牙體有窩洞,探牙面粗糙 (淺層齲)。隨病情發展,探窩洞內存食物殘渣(中層齲),齲洞底常有痠痛(深層齲)。常見於磨牙,特別是下頜第一、第二磨牙,鄰面齲探針判斷有時較困難。

    [處理原則]

    1.一旦診斷,建議及早進行修復及治療,使其停止繼續發展,恢復牙體的形態與功能,防止併發症。

2.預防宣教,重視口腔衛生保健,定期檢查口腔。

(二)牙  髓  炎

    牙髓炎是深齲常見併發症,也是臨牀上牙痛的主要原因。

    [診斷要點]

    1.症狀  急性牙髓炎主要症狀爲劇烈疼痛,其特點爲:①自發的陣發性劇痛。②夜間重,白天輕,躺臥重,站坐輕。③刺激可使疼痛加劇。④疼痛不能定位:是同側不能區分上下前後牙位。慢性牙髓炎的疼痛特點爲:有間歇性鈍痛,溫度刺激或食物嵌入可使疼痛加劇,但不如急性劇烈,慢性者也可急性發作。

    2.體徵  有深齲病的表現,其探痛明顯,沒有深齲者,可有重度磨損,楔形缺損,牙體微裂,深牙周袋和牙體創傷等情況,都應疑爲病牙,可用注射器裝入冷或熱水注在牙面上,若發生劇痛,則可證實爲牙髓炎患牙。

    [處理原則]

    1.應急治療  ①藥物止痛:用挖匙去除齲洞內軟化牙質和食物殘渣後,用小棉球浸丁香油放人齲洞,也可以口服止痛藥物。②牙髓減壓引流:對疼痛劇烈,藥物難以奏效者,可開髓減壓引流。也可必要在局麻下進行。以探針、挖匙、或電鑽將牙髓腔頂穿破,鹽水沖洗,放置牙痛水或丁香油棉球,讓其開放減壓。③鍼灸止痛:常選合谷、下關等穴位。

二、急性牙周膿腫

急性牙周膿腫是牙周組織內的侷限性化膿性炎症,由牙周炎發展而來。在臨牀上應注意與牙槽膿腫相鑑別。
【病    因】
    1.引流不暢  深牙周袋內壁的化膿性炎症向深部結締組織擴散,而膿液不得向外排出或引流不暢時,積聚於牙周組織內形成牙周膿腫。
    2.咬合創傷  有咬合創傷者可引起深牙周袋,使膿性滲出物不能順利引流,特別是累及根分叉時。
    3.治療不當  潔牙或刮治時動作粗暴,將牙石碎片推入牙周袋深部組織或損傷牙齦組織。深牙周袋者潔治不徹底,袋口雖然緊縮,但袋底處的炎症仍然存在,並得不到引流。4.全身因素  全身抵抗力降低,如糖尿病等患者牙周膿腫可反覆發作。

【診斷要點】
    1.病史特點  有牙周炎及反覆腫痛病史。早期疼痛劇烈,可有搏動性跳痛。患牙有“浮起感”和咬合痛。
    2.局部表現  牙齒叩痛、鬆動明顯,在患牙的脣頰側或舌側牙齦形成橢圓形或半球狀的腫脹突起。膿腫後期,膿液侷限,膿腫表面較軟,捫診可有波動感。膿腫最終穿破牙齦表面或齦溝而得以引流,症狀緩解。X線片可見牙根側面牙槽骨嵴有吸收陰影,可有骨下袋。
    3.全身表現  急性牙周膿腫患者一般無明顯全身症狀,可有區域性淋巴結腫大。如發生多發性牙周膿腫者,常伴有較明顯的全身不適症狀。
【急救原則】1.局部藥物治療或膿腫切開引流。2.全身抗感染治療。
【處理方法】
    1.局部治療  在膿腫尚未形成前,可清除大塊牙石和牙垢,用3%過氧化氫溶液和生理鹽水交替沖洗牙周袋,上碘甘油等消炎收斂藥物。
    2.切開引流  當膿腫形成並有波動感時,在局麻下從牙周袋或牙齦表面切開引流,並保持引流通暢。
    3.藥物治療  予以0.2%洗必泰溶液漱口,全身應用抗生素、止痛劑。
    4.後期處理  炎症緩解或消退後,及時調磨創傷合和作進一步的牙周治療等處理。

三、急性尖周膿腫

急性尖周膿腫是指牙齒根尖周圍組織包括牙骨質、牙周膜和牙槽骨的急性化膿性炎症,也稱爲牙槽膿腫。
【病    因】
    1.感染  多因牙髓壞死後,感染通過根尖孔引起根尖周圍組織的化膿性炎症,亦可由慢性尖周炎急性發作引起。
    2.損傷  根管治療損傷根尖組織、創傷合以及創傷影響根尖區均可引起根尖周感染。
    3.化學刺激  牙髓病、根尖周病使用藥物不當。

【診斷要點】

1.發病特點有牙痛或牙病治療史,爲劇烈的搏動性跳痛。
    2.局部表現
    ①牙齒爲殘根、殘冠或深齲者無牙髓探痛,牙齒鬆動、叩痛明顯。
    ②牙齒相應的根尖區充血、水腫,前庭溝變淺,壓痛並有波動感。
    ③面部可有腫脹、壓痛和區域性淋巴結腫痛。X線片可見根尖周骨質吸收區。
    3.全身表現  可有發熱、白細胞增高、頭痛等全身症狀。
  【急救原則】1.積極抗感染治療、預防併發症和予以全身支持療法。2.加強局部處理,早期建立引流通道。
  【處理方法】
    1.局部治療  ①開放髓腔、根管以建立根管引流通道。②膿腫形成者及時切開引流,並注意保持引流通暢。2.全身治療  應用抗生素和止痛藥物。重者應予以大劑量抗生素、輸液等全身支持療法。3.後期處理  急性期後及時處理病竈牙。

四、智齒冠周

  冠周炎是指牙齒萌出時期萌出不全或阻生時,牙冠周圍軟組織發生的炎症。臨牀上多發生於下頜第三磨牙(智齒),故稱爲智齒冠周炎。
【病    因】
    1.局部因素  ①智齒因萌出位置不足而導致不同程度的阻生。②牙冠可部分或全部被齦瓣覆蓋,齦瓣與牙冠之間形成較深的盲袋,食物殘渣存留於盲袋內易於細菌生長繁殖。③咀嚼食物時冠部牙齦因易遭受對合牙的創傷,造成牙齦粘膜糜爛或形成潰瘍。
    2.全身因素  全身抵抗力下降,局部細菌毒力增強時,冠周的慢性炎症急性發作。
【診斷要點】
    1.病情特點多見於18-30歲的年輕人。病人自感患側磨牙後區腫脹不適,局部有自發性跳痛或發生沿耳顳神經分佈區的耳顳部反射痛。
    2.局部表現  牙齒阻生、冠周紅腫,齦瓣下形成盲袋並溢膿。頜下淋巴結腫大伴壓痛。有時在下頜第一磨牙頰側形成膿腫,甚至引起皮瘻。當炎症侵及咀嚼肌時,可出現不同程度的面頰部腫脹和張口受限。     3.全身表現  可有不同程度的畏寒、發熱、頭痛、全身不適、食慾減退、白細胞總數增高等。

【急救原則】以局部沖洗上藥、抗感染治療爲主。
【處理方法】
    1.局部治療  ①沖洗上藥:局部用1-3%過氧化氫溶液和生理鹽水交替沖洗齦袋,擦乾後上複方碘合劑或1%碘甘油溶液於齦袋內。②切開引流:齦瓣附近形成膿腫時,及時切開引流。③後期處理:在急性炎症消退後,可行冠周齦瓣切除術,以消除盲袋。若牙位不正、無足夠位置萌出者,應儘早拔除患牙,以防止復發。
    2.全身治療  根據炎症的程度,選擇使用抗生素、鎮痛劑和給予全身支持療法。

五、 牙 周 炎

    [診斷要點]

    1.症狀  牙齦出血,刷牙、咀嚼、甚至吸吮均可出血,牙齒鬆動,牙齦退縮。可引起急性牙周膿腫,而出現紅、腫、疼痛。

    2.體徵  口腔不潔,大量牙石,牙齦充血、暗紅、水腫或萎縮,形成牙周袋,牙根暴露,牙齒鬆動。

    [處理原則]

    1.保持口腔清潔,注意刷牙,清除上、下牙石。清石後給予抗生素口服,消除炎症。

    2.有牙周袋膿液者,建議去上級醫院專科診治。

六、複發性口瘡

    複發性口瘡,又稱多發性阿弗它性潰瘍,容易自限但反覆發作。

    [診斷要點]

    1.多見於青壯年,女性多於男性,以脣、頰、舌、軟齶處多見。

    2.症狀與體徵

    (1)輕症:僅粘膜充血,隨之潰瘍形成,疼痛明顯,有銳利的自發性燒灼痛,遇刺激加重,患者往往不願說話、進食,7~10天自愈,不留瘢痕。過一段時間又在另一部位復發。

    (2)重症:潰瘍大,可達1~2cm。潰瘍基底部硬結,局部淋巴結腫大。可長達數月之久,愈後遺留瘢痕。口腔潰瘍同時又出現外生殖器潰瘍、虹膜睫狀體炎、角膜炎等又稱白塞綜合徵。

    [處理原則]

    1.局部治療  ①中藥散劑敷,如錫類散,喉風散。②四環素甘油等塗抹患處。③膜貼

劑敷用。④疼痛嚴重時,試用潰瘍基底封閉。

    2.全身治療  可給予維生素、中成藥口服。

七、口腔頜面部感染

    [診斷要點]

    1.病史  常有牙源性感染如齲病、牙周病、智齒冠周炎。淋巴結炎。口腔頜面損傷後。各種口腔操作治療處置消毒不嚴等病史。

    2.症狀和體徵

    (1)急性口腔頜面部感染:①局部表現:紅、腫、熱、功能障礙和局部淋巴結腫大。可表現爲疼痛及不同程度的張口受限,語言、進食、吞嚥困難,甚至呼吸困難。局部皮膚瀰漫水腫,壓痛,皮膚色紅或灰白,有膿腫形成時淺部有波動感,深時局部皮膚可有凹陷性水腫。膿腫可有破潰。②全身表現:輕者無全身症狀,重者可有畏寒、發熱、頭痛、乏力、食慾下降,嚴重者有中毒性休克表現,甚至死亡。

    (2)慢性口腔頜面部感染:局部主要爲較硬的炎性腫塊,並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礙,急性膿腫破潰未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形成長期排膿的竇(瘻)口;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可急性發作。

    3.輔助檢查  ①穿刺:疑有深部膿腫時可細針穿刺,抽出膿液即可確診。但應注意避開重要血管、神經。B超引導下穿刺可更加準確、安全。②血常規可有白細胞升高,核左移和中毒顆粒。

    [處理原則]

    1.一般治療  ①保持局部清潔,減少局部活動,禁擠壓。②急性期可外敷消腫、散瘀、止痛中藥。③理療。

    2.使用抗菌藥物,應根據症狀、體徵、膿液性狀,初步判斷感染的病原體類別,針對性選擇使用。

    3.切開引流術  膿腫形成應去上級醫院處理。兒童急性感染,炎症已累及多間隙,出現呼吸困難及吞嚥困難,應切開引流,達到減壓,緩解呼吸困難,防止窒息的目的。

    4.起病急,進展快,症狀重,有全身症狀的應儘快轉上級醫院治療。炎症控制後,清除原發病竈。

    5.加強衛生宣教,注意口腔衛生,有齲齒等口腔疾病時應儘早治療。老年人牙殘根應拔除。

八、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不是一個單一的疾病,它是有共同發病因素和臨牀主要症狀的一組疾病的總稱,主要包括咀嚼肌紊亂病類、關節結構紊亂疾病類、炎性疾病類、骨關節  病類。

    [診斷要點]

    1.病史  一般較長,經常反覆發作,常爲幾年或幾十年,可有自限性。

    2.症狀

    (1)下頜運動異常,開口過大或過小,開口偏斜或歪曲,或張口時要做一特殊動作才能張開。

    (2)疼痛:開口或咀嚼時關節區或關節周圍肌羣的疼痛,也常有關節區酸、沉,咀嚼疲勞,面頰、顳、枕區慢性疼痛和感覺異常。偶有自發痛。

    (3)彈響:張口時有異常聲音,有“卡卡”或“咔吧咔吧”聲,或似擦玻璃紙樣的聲音。

    (4)還可有頭痛、耳悶、聽力下降、吞嚥、語言困難。

    3.體徵  關節區和肌組織有壓痛,扳機點疼痛,關節摩擦感,開口功能異常。

    [處理原則]

  1.自我保護  避免張口過大(尤其是打哈欠)、吃堅硬食物、單側咀嚼、長時間嗑瓜子、嚼口香糖等不良習慣,糾正不正確的姿勢,如單手支下巴伏案思考。

    2.調整牙的咬合關係。

    3.調整咬合肌肉功能  可用理療、離子導人、中藥局部熱溼敷、鍼灸、推拿、局部按摩。

    4.局部封閉  封閉後可使疼痛減輕,開口張大。隔日一次,5次爲一療程。

    5.藥物治療  口服止痛與抗風溼藥物、鎮靜與安眠藥物。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