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急慢性鼻竇炎(中藥)

時間: 2011-01-09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慢性鼻竇炎的中藥組合物,屬中藥領域。它克服現有中醫治療的不足,針對因外感風寒、肺經風熱,膽腑鬱熱、脾經溼熱、肺脾氣虛等所致鼻竇炎,研製出了該種治療慢性鼻竇炎的中藥湯劑,一劑藥由當歸12克、川芎10克、防風6克、生黃芪10克、桑葉10克、桔梗10克、辛夷10克、元參12克、菊花10克、蒼耳子10克、白芷10克組成。水煎服。一日一劑,一劑分兩次服用。本發明方案中諸藥和用,共奏益氣固表,調和營衛,清肺通竅之效。

  一、風熱閉鬱型
  多因感受風熱外邪,復加辛熱飲食刺激而發。此外,感受風寒而素體溼熱者,治療不時,鬱而化熱者,也可防此型治療。病人發熱,頭昏頭痛,前額爲甚,鼻塞,鼻涕黃濁,甚至不聞香臭,時有噁心欲嘔,遇熱則頭昏頭痛加重,上頜竇壓痛,舌質紅,苔黃膩,脈數。治以辛涼清肺,化濁通竅。方用自擬辛涼通竅湯:桑葉15克,薄荷15克,金銀花15克,杭菊15克,葛根30克,桔梗10克,薏仁25克,川芎20克,白芷15克,甘草10克。肺胃熱盛者,加生石膏50克(碎)、黃芩15克。煎服方法:用300毫升水浸泡藥物30分鐘,武火煎沸,鼻腔吸藥蒸氣3~5分鐘,繼服藥液150毫升。1小時後,加200毫升開水再煎沸,照前法吸藥蒸氣、服藥液。爾後每隔2小時煎藥服液150毫升。若藥氣已淡,不再鼻吸。此法對萎縮性鼻炎及乾燥綜合症也有一定療效。
  
  二、風寒閉阻型
  爲感受風寒,正邪交爭,淤阻於鼻竅所致,多見於寒溼內盛或陽虛體質者。症見鼻涕清綠穢濁,鼻塞,頭昏頭痛,時有噁心,不咳但口中泛痰,或不聞香臭,舌質淡青,舌苔白膩,脈遲或弱。治以辛溫散寒或溫陽祛寒,佐以通竅化濁。寒溼型用自擬辛溫通竅湯:藿香15克,蘇葉15克,白芷10克,蒼朮20克,辛夷15克,藁本15克,川芎20克,薏仁20克,炙甘草10克,生薑5片;陽虛型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桂枝10克,藿香15克,白芷15克,蘇葉10克(後下)。煎服法同上型藥劑。

  此外,還可結合通竅鼻淵散外治。通竅鼻淵散:牙皁、細辛、香草(雲南麗江民族藥)、麝香,按5:5:10:0.1比例製成極細末。先用自擬辛涼通竅劑或辛溫通竅湯薰蒸、服藥,用藥3~5天后,再用通竅鼻淵散搐鼻,每個鼻孔用0.3克左右,須臾,鼻腔酸辣,噴嚏不止,涕淚交作,濁涕外泄,此爲刺激引流法。此法對化膿性急慢性鼻竇炎效果尤佳。對鼻腔乾燥或鼻衄者,則不宜用此法。筆者用上法治療急慢性鼻竇炎甚衆,療效頗佳。

配方:蒼耳子15   辛夷10   白芷10   川穹10   赤芍10   葛根15   黃芩10   二花10   甘草6   薄荷10
單位:錢我在醫院的老師說,日服一次,三副見效,每副最多花五塊錢!

內服自擬鼻淵湯方加減。基本方:生黃芪30g,桃仁15g,當歸15g,川芎15g,赤芍30g,乳香10g,玄蔘30g,浙貝母30g(沖服),桔梗10g,苡仁30g,白芷30g,黃芩10g,皁角刺20g,殭蠶20g,蒼耳子10g,制膽星20g,羌活10g,蜂房20g。伴風寒表證加荊芥15g,防風10g;伴風熱表證加銀花15g,連翹20g;表證解後則繼用基本方。伴肺氣不足重用黃芪至50-100g,伴腎陰虧虛加熟地30g。以上藥量爲成人用量,小兒量酌減。2日1劑,水煎服,1日3次,睡前加服1次,1個月爲1療程,本組病例治療2個療程。隨訪半

  [治法]清熱利溼,健脾益氣,溫通鼻竅人蔘8g  桔梗10g  辛荑花10g  蒼耳子9g  路路通10g  白芷8g  細辛9g  黃芪24g  甘草4g  川芎12g  石菖蒲9g  白朮15g  薏苡仁24g  淮山15g  敗醬草18g。

中藥處方(一)

    【辨證】肺胃蘊熱。

    【治法】排膿解毒。

    【方名】排膿清竇湯。

    【組成】桔梗10克,黃芩10克,浙貝10克,天花粉10克,七葉一枝花10克,金銀花12克,蒼耳子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中藥處方(二)

    【辨證】陽明熱毒壅盛。

    【治法】清解陽明熱毒。

    【方名】升麻解毒湯。

    【組成】升麻6克,葛根15克,赤芍12克,生甘草6克,黃芩15克,銀花15克,川芎3克,蒲公英20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中醫將過敏性鼻炎稱爲鼻鼽,認爲本病是由於外感六淫之邪,或熱邪窒肺使肺氣不宣,肺竅閉塞所致。因爲肺開竅於鼻,鼻竅的毛病源於肺,若肺臟的氣血不足而虛弱,則衛外不固,當外邪侵入時,就會殃及鼻竅,造成雍塞,鼻竅內部組織的抵抗力弱,就容易造成過敏反應,即西醫說的過敏性體質的人;但是肺臟的虛弱不能只一味去找補肺藥

    中醫的整體觀念認爲,肺的虛弱是脾虛所造成,由於脾臟虛弱,脾不能爲肺臟提供正常的氣血營養;而脾之虛弱又與腎的陽虛相關,腎陽不足則腎虛弱,則氣不歸元陽氣耗散,脾與肺的氣血又從何處來?因此對於鼻鼽患者的治療,除了驅風寒或清風熱驅邪外,必須考慮對肺、脾、腎的補益問題,這纔是治標又治本的做法。只有肺、脾、腎的氣血充盈,鼻竅內黏膜的致敏狀態才能得到改善。

    肺氣虛鼻鼽病人,鼻內粘膜淡白色腫脹而且溼潤;有突然發作、鼻癢噴嚏連連、鼻塞流涕的症狀;人顯得疲憊懶言、氣短聲低、盜汗(腠理不固)、舌淡苔薄白、脈搏虛弱。

    患者必須用溫補肺臟、祛風散寒、固表止汗的玉屏散。使用時遵醫囑、可加減。此方出自元代醫者朱丹溪的書《丹溪心法》:蜜灸黃芪二兩(即12克)爲君;白朮二兩(即12克)爲臣;防風一兩(即6克)爲佐。

    玉屏散的服法:每服三錢(即9克),水碗半,加大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渣熱服。本方溫補肺臟、祛風散寒;還能固表止汗

    脾氣虛鼻鼽的症狀:除了鼻塞,噴嚏頻作,時時流涕,咳嗽有痰之外,還伴見腹脹納呆便溏,舌淡邊有齒痕,脈濡弱。

    中醫治法是健脾益氣,清利溼濁,可用參苓白朮散加減。

    而專治腎陽虛鼻鼽的方劑是金匱理氣丸。 腎陽虛症狀除了鼻塞不通,耳目隱癢,噴嚏時作之外,還伴見腰膝痠軟,(成人遺精早泄),形寒肢冷,夜尿頻,舌淡嫩,苔白,脈沉細。中醫治法是溫壯腎陽,固腎納氣。

    網上推薦一種兒童過敏性鼻炎的藥方,用辛夷花4克、人蔘2克、黃芪6克、白朮6克、防風6克、川貝母6克、生薑4克、加水1000ml煎煮。去渣取汁當茶飲,早、中、晚溫服,每日1劑,7日爲1療程。該方有散風寒、通鼻竅、潤肺化痰之功效,能緩解過敏性鼻炎的氣虛冒汗、流鼻涕、咳嗽。適用於過敏性鼻炎、鼻涕倒流的過敏性咳嗽、容易感冒流虛汗等。

    由於有人蔘(大補),此方最好在一般過敏性鼻炎體質於緩解期飲用,若有感冒發燒、感染等實症時要禁用。 

    方中的辛夷花可在中藥鋪裏買到,是乾燥的花蕾;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