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本兼顧辨治頸椎病

時間: 2011-06-16

  頸椎病是頸椎間盤變性,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的綜合徵,以頸肩疼痛,四肢麻木,肌肉無力,眩暈,步履蹣跚,甚者四肢癱瘓爲特徵。頸椎病相當於中醫的“痹證”和“眩暈”範疇。

  “痹證”的病因,概括爲外傷、勞損及外感風寒溼邪,這三大致病因素均可以影響氣血的正常運行,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筋肌失養,而不能約束骨骼和穩定關節,由於頸部肌肉痙攣,慢性勞損,使在頸椎附着的部分肌肉呈持續緊張狀態,久之,這些疲勞的肌肉發生痠痛,加上不合理的活動,及受累肌肉發生保護反應,出現強直收縮;後關節紊亂,由於頸椎內在動力(肌力)的平衡破壞,作爲肌肉活動槓桿的關節突關節的解剖關係將發生相應的位移,以重建新的平衡,結果使部分關節壓力增高,部分關節面分離,久之受壓部分關節面產生應力集中,關節軟骨營養髮生障礙,產生退行性改變,由於椎間關節的相應位置改變,使部分韌帶鬆弛,扭曲,關節囊的滑膜嵌頓,受拉一側韌帶在持續張力作用下,發生剝離或部分撕裂,進一步損害關節的穩定性,產生一系列臨牀症狀和特徵。

  “眩暈”多爲因虛致病,《靈樞・海論》認爲“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i眩冒”;《素問・至真要大論》認爲“諸風掉眩,皆屬於肝”;《素問・六元正紀大論》雲:“木鬱之發……甚則耳鳴旋轉”。由於椎體及椎間盤退變,黃韌帶鬆弛、失穩,引起一系列頸部神經根症狀和脊髓動脈血運不暢的缺血癥狀,如眩暈、肢麻、走路不穩等。

  故頸椎病的發生,氣血虧虛,肝腎不足是其本,風寒溼邪乘虛而入爲其標。根據其氣血阻閉不通,不通則痛的病機,“宣通”是各型頸椎病共同調法。故發作期以祛邪爲主,在靜止期,則治以調營衛、養氣血、補肝腎,佐以祛邪。筆者自擬益氣補腎通絡止痛方(由黃芪、黨蔘、甘草、葛根、升麻、蔓荊子、川芎、白芍、熟地、杜仲、骨碎補、羌活、防風、伸筋草、細辛、地鱉蟲、烏梢蛇、露蜂房等組成),使氣血流通,營衛復常,則頸椎病自可逐漸向愈。

  方中黃芪、黨蔘、甘草,甘溫健脾益氣,氣足則血旺,葛根解肌、疏筋、解痙治腰背強痛,改善頭痛頭暈。合升麻、蔓荊子輕揚升散,生髮陽氣。川芎血中之氣藥,上行頭目,下行血海,白芍斂陰合營,兩藥合用截血上行腦髓。熟地、杜仲、骨碎補補益肝腎。風寒溼邪流連於足太陽膀胱經、手少陽腎經,則頸肩、上肢疼痛,病深日久營衛之行澀,皮膚不營,則麻木不仁。方中羌活,味辛、溫,入膀胱經,腎經。《醫學啓源》:“羌活,治肢節疼痛,手足太陽本經風藥也。”加川芎治足太陽、少陰頭痛,透關利節又治風溼,《主治祕訣》雲其爲“手足太陽引經”藥。防風味辛、微溫,入膀胱經。祛風、勝溼止痛、解痙。李杲雲:“凡脊痛頸強,不可回顧,腰似折,頸似拔者,乃手足太陽證,正當用防風。”伸筋草味苦、辛、溫,入腎經。祛風散寒,通經活絡,除溼消腫。細辛味辛、溫,入腎經,功擅發散風寒,祛風止痛。肩背及上肢疼痛、眩暈、耳鳴、頭痛、頭蒙症狀,初期多爲氣滯血瘀,而後形成痰濁、瘀血。葉天士對於痹久不愈者,有“久病入絡”之說,倡用活血化瘀及蟲類藥物搜剔宣通絡脈,方中用地鱉蟲、烏梢蛇、露蜂房即是此意。

  頸椎病經久不愈,正虛邪實,用祛風散寒,燥溼通絡之法常難獲效。此類患者多爲瘀血入絡而血虛腎虧者,治以標本兼顧。方中佐加當歸、仙靈脾、雞血藤、鹿銜草、尋骨風補腎養血祛風溼,更集中蟲藥,活血化瘀,搜邪通絡,療效顯著。

上一篇:腎積水的治療
下一篇:按摩治療頸椎病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4-03-31
腎主骨生髓。骨病根源在腎。若不從腎去論治,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建議去了解一下骨基肽。很好的一個產品,標本兼顧。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4-03-31
你好。頸椎病通過藥物治療是起不到真正治療目的的。一旦換了頸椎病。你也就不要妄想能從根本上治療好了。建議你長做戶外鍛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適當做中醫推拿理療鍼灸等保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