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與治療

時間: 2012-04-11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血管系統常見病、多發病。近年來病毒性心肌炎發病有明顯上升趨勢,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心肌炎的後果可想而知。本文簡要介紹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臨牀表現、診斷標準、治療方法等相關資料,旨在探討該病科學、有效、規範的臨牀治療和研究方法,幫助人們做好心臟保健。

     心肌炎是指心肌本身的炎症病變,有局竈性或瀰漫性,也可分爲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總的分爲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類。感染性可有細菌、病毒、螺旋體、立克次體、真菌、原蟲、蠕蟲等所引起。非感染性包括過敏、變態反應(如風溼熱等)、化學、物理或藥物(如阿黴素等)。

  近年來病毒性心肌炎發病率顯著增多,很多病毒都可能引起心肌炎,其中以腸道病毒包括柯薩奇A、B組病毒,孤兒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等爲常見。病毒性心肌炎的發病機制爲病毒的直接作用, 包括急性病毒感染及持續病毒感染。

      1 臨牀表現

   發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驅症狀,如發熱,全身倦怠感,噁心,嘔吐。然後出現心悸、胸痛、呼吸困難、水腫。發病經3~6個月如不痊癒,則進入慢性期,這時一般感染症狀減輕或消失,而心臟症狀加重,可出現各種心律失常、進行性心力衰竭、心臟擴大,嚴重者會突然死亡。

  2 診斷標準[1,2]

  在上呼吸道感染、腹瀉等病毒感染後1~3周內或急性期中出現心臟表現,如嚴重乏力(心排血量降低)、第一心音明顯減弱、舒張期奔馬律、心包摩擦音、心臟擴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阿-斯綜合徵等。

  上述感染後1~3周內或與發病同時新出現的各種心律失常和(或)心電圖異常而在未服抗心律失常藥物前出現下列心電圖改變者: (1)房室傳導阻滯、竇房阻滯或束支傳導阻滯。 (2)2個以上導聯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05mV,或多個導聯S-T段異常擡高或有異常Q波。 (3)多源、成對室性早搏,自主性房性或交界性心動過速、持續或非持續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心房或心室撲動、顫動。 (4)個以上以R波爲主的導聯T波倒置、平坦或降低

  3 治療方法[1~4]

  3.1 一般治療

  3.1.1 及時有效的醫治和充分休息是康復的重要條件。心臟一晝夜要跳動十萬多次,得了心肌炎,必須使心臟充分休息,減少損傷,故在急性期必須絕對臥牀休息,直到退熱後兩週。每天應有充足的睡眠。心情要開朗。

  3.1.2 飲食 心肌炎病人每天要有充足而合理的營養,多吃新鮮的魚、肉、蛋、蔬菜和水果,多吃豆製品,避免食用過多的動物脂肪內臟,要限制食糖的攝入,控制體重,減輕心臟負擔。暴飲暴食或吸菸酗酒會使病情惡化,是絕對禁忌的。

  3.1.3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定時測體溫、脈搏,其體溫與脈率增速不成正比;密切觀察呼吸頻率、節律的變化,及早發現有無心功能不全;定時測血壓、觀察尿量,及早判斷有無心源性休克的發生;觀察心率與心律,及早發現有無心律失常。

  3.2 藥物治療

  3.2.1 抗病毒治療 在病程早期,如確定有病毒感染,可考慮抗病毒治療。干擾素具有廣泛的抗病毒作用,局部接種IFN-DNA能防止鉅細胞病毒(MCMV)感染,其中IFN A6、A9 能抑制急性心肌炎,IFN-β能有效清除病毒,改善左心室功能。

  3.2.2 抗菌治療 抗生素雖對引起心肌炎的病毒無直接作用,但因細菌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條件因子,故在開始治療時,均主張適當使用抗生素。

  3.2.3 促進心肌營養和代謝 (1)氧自由基清除劑(如維生素C、維生素E和輔酶Q10等)對改善心功能有顯著近期療效。大劑量的維生素C具有抗病毒、促進心肌代謝、加速心肌修復的有益作用。(2)極化液(GIK)療法:氯化鉀1~1.5g、胰島素8~12u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內靜滴,每日1次,10~14天爲1個療程。(3) 免疫調節:近年來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如何應用生物手段在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進行有效治療,改善心肌病理改變,減少炎細胞浸潤,降低心肌纖維化程度,降低病死率。如免疫球蛋白、牛磺酸、黃芪、鞣花酸(ellagic acid)、維生素E、選擇性絲氨酸彈性蛋白酶抑制劑ZD0892等可大大增強心肌免疫力抵抗心肌炎。

  3.2.4 對症治療 出現心力衰竭者,按常規心力衰竭治療,心肌炎急性期不主張應用β受體阻滯劑,因其可降低心肌免疫力;但若有心臟擴大、心肌變薄等重構傾向時,即使急性期也應用。 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者,使用臨時體外起搏器,不能恢復者安裝永久心臟起搏器。根據心律失常情況選擇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