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虛風燥症溼疹

時間: 2012-07-24

   【證見】 患部皮膚增厚,表面粗糙,或呈苔蘚樣變,色素沉着,脫屑,或見頭暈乏力,腰痠肢軟。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緩或濡細。
    【治法】 養血祛風。
    【方藥】
    1.主方當歸飲子(陳實功《外科正宗》
  【證見】 患部皮膚增厚,表面粗糙,或呈苔蘚樣變,色素沉着,脫屑,或見頭暈乏力,腰痠肢軟。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緩或濡細。
    【治法】 養血祛風。
    【方藥】
    1.主方當歸飲子(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
    處方:當歸、防風各12克,川芎、荊芥各9克,白芍、何首烏、丹蔘、白蒺藜各15克,生地黃2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l劑。
    瘙癢難眠者,加珍珠母、生牡蠣各30克(先煎),夜交藤、酸棗仁各15克。某一階段見糜爛、滲液者,加萆Z15克、土茯苓30克、澤瀉12克。
    2.單方驗方:千斤首烏湯(吳光榮診所《外科學》)
    處方:千斤拔30克,何首烏15克,烏豆衣12克,當歸、蟬蛻、苦蔘、白鮮皮各9克。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l劑。   
  3. 複方苦蔘止癢霜治療亞急性溼疹、慢性溼疹.
  4.黃芩油膏治療血虛風燥型溼疹.
  5. http://www.sj525.com/news.aspx?id=1833
  *************
  6.血虛風燥型【證見】 患部皮膚增厚,表面粗糙,或呈苔蘚樣變,色素沉着,脫屑,或見頭暈乏力,腰痠肢軟。質淡紅,苔薄白,脈緩或濡細。
    【治法】 養血祛風。
    【方藥】
    1.主方當歸飲子(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
    處方:當歸、防風各12克,川芎、荊芥各9克,白芍、何首烏、丹蔘、白蒺藜各15克,生地黃2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l劑。
    瘙癢難眠者,加珍珠母、生牡蠣各30克(先煎),夜藤、酸棗仁各15克。某一階段見糜爛、滲液者,加萆Z15克、土茯苓30克、澤瀉12克。
    2.單方驗方:千斤首烏湯(廣州中醫學院《外科學》)
    處方:千斤拔30克,何首烏15克,烏豆衣12克,當歸、蟬蛻、苦蔘、白鮮皮各9克。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l劑。
    治療溼疹【證見】治療溼疹的中藥配方一:溼熱證。多見於急溼疹。表現爲皮膚髮紅,出現丘疹,或小米粒狀紅疹,頂端起水泡,癢,抓破後流水,浸成,可結痂,伴口乾少飲,小便色黃,苔黃膩,質紅,脈滑數。治宜清熱祛溼,可從下列方中選用:
    1.黃芩6-10克,黃柏10克,蒼朮10克,苦蔘12克,車前草15克,豬苓10克,水煎服。
    2.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3.苦蔘50克,蛇牀子30克,蒼耳子15克,水煎取藥液洗患處。
    4.黃連10克,黃岑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0.5克,共爲細末混合備用。如皮膚糜爛流水則將藥末撒在患處,流水不多或沒破不流水時用香油調勻後外敷。
    5.鮮馬鞭草100克,水煎取藥液,放冷後洗患處。⑥鮮馬齒莧200克,水煎後取藥液,溼敷患處。對皮膚糜爛流黃水者用之。
  中醫治療  風盛型 
    [臨牀表現] 皮膚泛發紅,遇風癢甚且腫脹,質紅,脈浮弦。 
    [食療藥膳]
    1、芹菜湯:芹菜250克,煎湯,吃菜飲湯,連續服用。 
    2、蒼耳子防風紅糖煎:蒼耳子60克,防風60克,紅糖25克。將蒼耳子、防風加水濃煎熬膏,加紅糖,每次二湯匙,開水沖服。 
    熱盛型 
    [臨牀表現] 皮損紅腫流水,瘙癢劇烈,尿黃、便祕,質紅,苔黃,脈弦數。 
    [食療藥膳]
    1、綠豆苡米海帶湯:綠豆凹克,苡米30克,海帶20克,水煎,加紅糖適量服。每日1-2次。 
    2、白菜根湯:白菜根200克,銀花20克,紫背浮萍20克,土茯 20克,水煎,加適量紅糖調服,每日1-2次。 
    3、白菜蘿蔔湯:新鮮白菜100克,胡蘿蔔100克,蜂蜜20毫升。將白菜、胡蘿蔔洗淨切碎,按2碗菜1碗水的比例,先煮開水後加菜,煮5分鐘即可食用,飲湯時加入蜂蜜,每日2次。
    (3)虛實夾雜證:多爲血虛脾弱與溼熱夾雜,見於慢溼疹。該證表現爲溼疹日久不愈,皮膚粗糙變厚,抓破可流黃水,患處皮膚色暗滯,身倦乏力,苔膩,質淡嫩且胖,脈緩。治宜健脾養血,兼以清利,

 
    可選用:①白朮10克,雲苓15克,當歸10克,丹蔘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膚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②松香、枯礬、雄黃、黃丹各等份,共研細末,過篩,將藥粉用麻油調勻,外敷於患處。 中醫食療  溼疹爲常見皮膚病。它是一種變態反應疾病。古人稱之爲浸瘡、旋耳瘡、繡球風、癬等,其症狀均爲溼疹表現。

 
    中醫認爲該病主要與溼邪有關,溼可蘊熱,發爲溼熱之證,久之溼則傷脾,熱則傷血,而致虛實夾雜之證。急溼疹多見溼熱之證,慢溼疹多爲虛實夾雜之證。治療應內服藥和外用藥同用。患溼疹病人可常食用有祛溼或清熱祛溼的食品,如苡米和冬瓜煮湯食用,或飲用青瓜、絲瓜湯亦有輔助治療作用。該病中醫治療效果較好,溼疹表現以紅斑、水泡、滲出、糜爛、瘙癢、丘疹爲特點。由於溼邪存在,故反覆發作。     (1)溼熱證:多見於急溼疹。表現爲皮膚髮紅,出現丘疹,或小米粒狀紅疹,頂端起水泡,癢,抓破後流水,浸成,可結痂,伴口乾少飲,小便色黃,苔黃膩,質紅,脈滑數。治宜清熱祛溼,可從下列方中選用:①黃芩6-10克,黃柏10克,蒼朮10克,苦蔘12克,車前草15克,豬苓10克,水煎服。②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③苦蔘50克,蛇牀子30克,蒼耳子15克,水煎取藥液洗患處。④黃連10克,黃岑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0.5克,共爲細末混合備用。如皮膚糜爛流水則將藥末撒在患處,流水不多或沒破不流水時用香油調勻後外敷。⑤鮮馬鞭草100克,水煎取藥液,放冷後洗患處。⑥鮮馬齒莧200克,水煎後取藥液,溼敷患處。對皮膚糜爛流黃水者用之。     (2)虛實夾雜證:多爲血虛脾弱與溼熱夾雜,見於慢溼疹。該證表現爲溼疹日久不愈,皮膚粗糙變厚,抓破可流黃水,患處皮膚色暗滯,身倦乏力,苔膩,質淡嫩且胖,脈緩。治宜健脾養血,兼以清利,可選用:①白朮10克,雲苓15克,當歸10克,丹蔘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膚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②松香、枯礬、雄黃、黃丹各等份,共研細末,過篩,將藥粉用麻油調勻,外敷於患處。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3-05-15
血糯紅棗粥做法:將血糯米五十克、紅棗十枚與適量的冰糖,一起熬煮成粥即可。桂圓蓮子湯做法:將桂圓二十個、蓮子五十個,加適量清水,煮至蓮子軟熟即可。醫學研究證明:絕大多數貧血的根本原因在於體內氣不足,造成血液中紅血球或血紅蛋白數量減少,血液運行不正常,也就是醫學上常說的血虛。單純性補血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科學的補血方法應是氣血雙補。補血分爲補心血和補肝血;此外,氣虛、精虧、血瘀等也可導致血虛症的發生,可以通過【xue顏茶】調理則能補血補氣生血、填精補血、祛瘀生新等。以求達到補血——造血——養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