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早產的高危因素及預防(圖)

時間: 2013-08-26


早產的高危因素
1. 既往早產史。
2. 早產胎膜早破。妊娠後期頻繁的性生活,易引起胎膜早破,是導致早產的較常見原因。
3. 孕婦感染。如病毒性肝炎、急性腎炎或腎盂腎炎、急性闌尾炎、支原體肺炎、高熱、風疹等急性疾病。
4. 子宮容積增加(雙胎、羊水過多)。由於子宮過度伸展,常導致分娩提前,早產率是一般妊娠的10~15倍。
5. 宮頸機能不全。
6. 子宮畸形、子宮肌瘤。
7. 孕婦外傷。腹部直接撞擊、創傷、性交或手術操作刺激等。
8. 年齡(小於20或大於40歲)。尤其是小於20歲者,早產發生率是20~34歲組的11倍。
9. 社會經濟狀況。從事體力勞動、工作時間過長、過累可使早產率明顯增高。如長途旅行、氣候變換、居住高原地帶、家庭遷移、情緒劇烈波動等精神體力負擔等。因爲情緒經常波動或精神過度緊張,可使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兒茶酚胺分泌增加,交感神經興奮和血管收縮,易致早產。孕婦吸菸和過度飲酒,也與早產密切相關。

早產該如何預防
預防早產,關鍵是加強孕期保健,從妊娠早期開始,定期做好產前檢查,以便儘早發現問題,進行恰當的處理。
1. 保護腹部。
不要拿重東西或拿高處的東西,以免碰到腹部;
不要讓腹部緊張。長時間持續站立或下蹲的姿勢,會使腹壓升高。子宮受壓也可引起早產;
不要碰撞腹部,避免跌倒。不要到人多的地方或上下班高峯時外出。被人碰一下,就有跌倒的危險,特別是上臺階時,一定要注意一步一步地走穩;
嚴重的腹瀉可刺激子宮誘發宮縮,引起早產。
2. 要積極預防和治療妊娠高血壓疾病及各種妊娠合併症。
3. 注意改善生活環境,減輕勞動強度,增加休息時間。懷孕後期應多臥牀休息,並採取左側臥位,以改善子宮、胎盤的血循環。
4. 保持心境平和,消除緊張情緒,避免不良刺激。
5. 要合理膳食,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魚、肉、蛋及豆類食品,多吃些新鮮蔬菜及水果。
6. 妊娠期間要節制性生活,妊娠7個月後應避免性生活。發現產前出血(主要是前置胎盤和胎盤早剝)和先兆早產徵象應及時請醫生診治。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