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哪些異常情況不是病――1

時間: 2011-03-09

寶寶的出生,給全家人都帶來了歡樂,也讓那些新手爸爸媽媽們手忙腳亂,真是捧在手裏怕掉了,放在那裏怕哭了,但是在無微不至照顧新生寶寶的同時,更多的還是要關心寶寶的身體狀況,你可能想不到,即使是健康的新生兒,也會出現一些不同於成人的特殊生理表現:比如假月經、“馬牙”、“螳螂嘴”等等,可能很多年輕的父母看到孩子出現這些狀況,都會很着急,其實,瞭解這些新生兒的特殊生理現象對於更好的監護新生兒的健康很有意義。

         下面我們介紹幾種新生兒的異常狀況,你會更瞭解寶寶的生理機制,而不必有無謂的擔心。

肢體蜷曲

細心的家長都會發現自己的寶寶從一出生到滿月,總是四肢屈曲,有的家長擔心,寶寶日後會羅圈腿,乾脆將寶寶的四肢捆綁起來。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正常新生兒的姿勢都是呈英文字母“w”’和“M”狀,即雙上肢屈曲呈“w”狀,雙下肢屈曲呈“M”狀,這是健康新生兒肌張力正常的表現。由於出生前由於在子宮內的空間限制,胎兒的動作大都是頭向胸,雙手緊抱於胸前,腿蜷曲、手掌緊握的姿勢,出生後頭、頸、軀幹及四肢會自然逐漸伸展開來,所以寶寶出生後常有小腿輕度彎曲、雙足內翻、兩臂輕度外轉、雙手握拳,或四肢呈屈曲等狀態。隨着月齡的增長,四肢逐漸伸展。而羅圈腿即“0”型腿,是由於佝僂病所致的骨骼變形引起的,與新生兒四肢屈曲毫無關係。

   注意:除非寶寶的大腦或神經發育有問題,否則只要等神經系統的控制逐漸由粗動作進展到細緻動作後,這些狀態都會自然矯正。

驚跳

    新生兒常在入睡之後局部的肌肉會有抽動的現象,尤其手指或腳趾頭會輕輕的顫動,或是受到輕微的刺激如強光、聲音或震動等,會表現出雙手向上張開,很快又收回,有時還會伴隨啼哭的「驚跳」反應。這是由於新生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全成熟所致,此時,只要媽媽用手輕輕按住寶寶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就可以使他安靜下來。

注意:如果寶寶出現了兩眼凝視、震顫,或不斷眨眼,口部反覆地作咀嚼、吸吮動作、吸呼不規則、皮膚青紫,面部肌肉抽動等症狀時,應及時送醫診斷。

體重減輕

    新生兒在出生一週後往往會有體重減輕的情形,這是因爲寶寶的進食量還沒有上軌道,加上每天排出的大小便、呼吸及皮膚排出肉眼看不出的水分等,使體內暫時性的失去平衡,造成體重在出生後前3、4天會減輕。減輕的量可能多達出生時體重的10%,不過隨着寶寶漸漸的適應,到了第8、9天這些喪失的體重就會補回來。

注意:若10天后仍未恢復的話,就應該就醫另尋原因。

打噴嚏

     新生兒偶爾打噴涕並不是感冒的現象,因爲新生兒鼻腔血液的運行較旺盛,鼻腔小且短,若有外界的微小物質如綿絮、絨毛或塵埃等便會刺激鼻黏膜引起打噴嚏,這也可以說是寶寶代替用手自行清理鼻腔的一種方式。

注意:突然遇到冷空氣也會有打噴嚏的狀況,除非寶寶已經流鼻水了,否則家長可以不用擔心,也不用讓寶寶動輒服用感冒藥。

打嗝

     新生兒打嗝是極爲常見的現象,由於新生兒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因此打嗝、放屁的次數都較成人來得多。

注意:若家中的寶寶持續的打嗝一段時間,可以喂寶寶喝一些溫開水,以止住打嗝的情況。

下巴抖動

     由於新生兒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所以抑制功能較差,常有下巴不自主抖動的情況,家長可以不要擔心。

注意:但若爲寒冷季節,則需要注意寶寶的下巴抖動是否爲保暖不足的原因;另外,若有伴隨其它的症狀,則可能是病徵之一。

眼睛斜視

斜視也就是兩眼眼球移動不能協調,一般而言,新生兒早期眼球尚未固定,看起來有點鬥雞眼,而且眼部肌肉的調節不良,常有短暫性的斜視,屬於一種生理現象,也稱爲假性斜視。尤其好發於臉型寬闊、鼻樑扁平的寶寶,爸媽可以在家裏自行觀察。

注意:若受到光照時,寶寶兩眼的瞳孔反光點位置是一致的,即爲假性斜視,並不需要治療處理;否則,便需要透過醫師診斷後手術矯治。

馬牙

     新生兒的齒齦邊緣或在上顎中線附近,常會有米粒大小或綠豆大小的白色突起物,表面光滑,爲數不一。少的話可能1~2顆,多的話可能有數十顆,這是由於當胚胎髮育6周時,口腔黏膜上皮細胞開始增質變厚形成牙板,爲牙齒髮育最原始的組織。在牙板上細胞繼續增生,每隔一段距離形成一個牙蕾併發育成牙胚,以便將來能夠形成牙齒;當牙胚發育到一個階段就會破碎斷裂並被推到牙牀的表面,即我們俗稱的“馬牙”或“板牙”。

注意:一般在2周左右就可以自行吸收,不能用針去挑或用布擦,以免損傷黏膜,引起感染。

                                                                                                  

                                                                                                  ——未完——

上一篇:產後惡露的分型
下一篇:新生兒孕育指南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