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治療胃痛 慢性腹痛 腹瀉

時間: 2012-03-11

胃痛   胃痛又稱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反覆性發作性疼痛爲主的症狀。常伴痞悶或脹滿、噯氣、泛酸、嘈雜、噁心、嘔吐等症,發病常與情志不暢、飲食不節、勞累、受寒等因素有關。胃痛多見於西醫學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腸神經官能症、胃粘膜脫垂等病。灸治穴位:中脘,足三裏,內關。灸法操作:1. 取仰臥位;2. 用點燃的艾條在穴位上進行溫和灸,每穴5分鐘,以患者感覺溫熱舒適不燙爲度;3. 每日1次,10次一個療程,至緩解爲止。灸法大義:急則治其標,治療胃脘痛止痛是關鍵。足三裏乃足陽明胃經下合穴,“合治內腑”,可疏調胃腑氣機,和胃止痛。中脘爲胃之募穴,腑之所會,可健運中州,調理氣機。內關寬胸解鬱,行氣止痛。保健常識:1. 平時注意飲食規律,忌食刺激食物。2. 注意鑑別腹部外科疾病,如潰瘍出血,穿孔,膽石症等。

慢性腹痛  腹痛一般指胃脘以下,恥骨毛際以上部位發生的疼痛症狀而言,可見於多種臟腑疾患。慢性腹痛臨牀多見於腸激惹綜合症,慢性結腸炎,慢性盆腔炎,消化道潰瘍,膽石症等疾病。灸治穴位:阿是穴,中脘,關元,足三裏。灸法操作:1. 取仰臥位;2. 用艾條溫和灸,距離皮膚1~2 cm,每次20分鐘,以局部皮膚潮紅爲度。3. 每日1 次,10天爲一療程,2 個療程中間休息3天。灸法大義:以局部取穴施灸爲主,遠端取穴爲輔。關元穴爲任脈與足三陰經交會穴,有補精、益血、扶正之功,爲強壯要穴;足三裏既是主治腹部疾病的要穴,又是強壯穴;中脘位於腹部中部,統率中州,爲腑會;止痛必用阿是穴,諸穴配用,溫通經絡,行氣活血,能夠治癒多年頑固性腹痛。保健常識:1. 慢性腹痛不要忽視,應排除危險因素導致的腹痛。2. 積極治療原發病。

泄瀉又稱“腹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或瀉出如水樣。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夏秋兩季多見,臨牀可分爲急性泄瀉和慢性泄瀉兩類。泄瀉多見於西醫學的急慢性腸炎、胃腸功能紊亂、過敏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腸結核等。尤其是小兒由於脾胃功能發育還不健全,容易出現小兒腹瀉,影響小兒的發育。祖國醫學認爲泄瀉有五,乃脾虛、腎虛、溼寒、溼熱、食積也。灸治穴位:神闕(肚臍),天樞,足三裏。灸法操作:1. 取仰臥位,暴露臍部。取純淨乾燥的細白鹽適量,可炒至溫熱,納入臍中,使與臍平。用大艾壯5壯灸肚臍,大約20分鐘;2. 用艾條溫和灸天樞和足三裏,每穴大約10分鐘,至皮膚出現紅暈發熱。3. 急性腹瀉可每日2次,慢性腹瀉每日1次,一般10次一個療程,直到腹瀉停止。灸法大義:張景岳雲說:“泄瀉之本,無不由於脾胃”。本病無論虛實,皆不可攻伐太過,應以扶正爲主,攻邪爲輔。從經絡理論來看,臍與脾、胃、腎和大腸相通,爲精、神、氣、血往來之樞要,灸神闕穴可通過經絡刺激內臟,起到溫經散寒、健脾止瀉的作用。天樞爲大腸募穴,能調理腸胃氣機。足三裏健脾益胃,“肚腹三裏留”,是治療腸胃疾病的效穴。保健常識:1.對嚴重失水或由惡性病變所引起的腹瀉,則應採用綜合性治療。2.注意飲食有節。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