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的類型及中醫治療方法

時間: 2012-07-02

      盆腔炎的治療:

  慢性盆腔炎包括子宮內膜、輸卵管、卵巢、盆腔結締組織及腹膜的慢性炎症,以下腹部墜脹疼痛、腰骶痠痛、白帶增多,伴見性交痛、月經失調、痛經、不孕爲特徵。現代醫學認爲發生本病的主要原因是急性盆腔炎治療不當,或患者體質較差,或輕型亞急性期不被重視,遷延或演變而成。中醫學將此歸納爲“症瘕”、“帶下”、“不孕”的範疇。

  慢性盆腔炎多發生於有急性盆腔炎的已婚婦女,以下腹疼痛、墜脹、腰骶痠痛、白帶增多爲主要表現。婦科檢查時可有盆腔觸痛、子宮增大、腹腔包塊等。根據病位不同,一般可分爲三種:

  1.慢性子宮內膜炎:多有不規則的月經或子宮出血、下腹墜脹、白帶增多,可伴有低熱。婦科檢查可見子宮有觸痛,子宮增大,宮旁組織可有增厚及觸痛。B超檢查可見子宮內膜炎性改變。

  2.慢性輸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一般有產後或流產等誘因,多有月經期或性生活忽視衛生及手術感染史,或鄰近器官的炎症病史。常以下腹疼痛、腹脹、腰骶酸楚、白帶增多爲主症,伴有月經不調,不孕史1年以上,症狀經常反覆,遇月經期、經後,性交後,勞累後加重。婦科檢查可觸及單側或雙側增粗的輸卵管,呈條索狀,或有片狀增厚或囊性腫物,可有壓痛。腹腔鏡檢查有明顯的炎症改變;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顯示輸卵管部分完全阻塞,輸卵管積水爲油滴狀集聚;腹部平片顯示宮附近塊狀物可有密度增加。

  3.慢性盆腔結締組織炎:輕者可無症狀,病情較重者,多有腰骶部及下腹部脹痛,性交痛。婦科檢查作三合診時常發現雙側子宮韌帶明顯增厚,但一側較另一側明顯,宮底韌帶和主韌帶增粗變硬縮短,子宮可移位,偏向一側,或前或後的活動受限,還可出現“冰凍骨盆”的改變。

  除此之外,慢性盆腔炎還應與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靜脈淤血癥、結核性盆腔炎、盆腔炎腫瘤、陳舊性宮外孕、慢性闌尾炎相鑑別。

  中醫認爲本病多由氣滯血淤,衝任失調所致。治療當以行氣化淤爲基本治法,依不同中醫症型進行辨證論治。治療以行氣活血、化淤通絡爲主。可試用下列藥物:

  當歸12克,益母草12克,香附15克,蘇梗10克,川斷10克,桑寄生10克,狗脊10克,川楝子12克,元胡10克,魚腥草10克,赤芍10克,內金10克,白芥子10克,蒼朮10克,海浮石15克(先煎),生地10克,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從月經開始前3天使用,每次連用7劑,連用3個月經週期。

  平素要注意經期及產褥期保健,保持外陰清潔。經期及本病治療期間應禁止性生活,謹防冒水涉水,勿食生冷,做盆腔保健操,必要時可配合理療。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