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手術出現大出血怎麼辦?

時間: 2011-03-16
 

結直腸癌手術併發大出血的處理

羅成華

結直腸癌患者術後,應密切觀察各項生命體徵,警惕大出血的可能。手術後早期如患者出現心率加快、脈搏細速、血壓下降、面色蒼白、四肢溼冷等情況,都應想到術後出血的可能。如再出現大量嘔血或便血,從引流管引出大量血性液體,或每小時尿量少於25ml,中心靜脈壓低於0.49kPa,則提示大出血的可能性極大。

術後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局部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主要是手術區域止血不徹底、結紮線脫落,或者術中痙攣的小動脈術後由於體溫的升高舒張造成出血。較大的創面廣泛滲血未得到控制也可能造成出血。全身因素主要是造成凝血障礙的原因,包括血小板及各類凝血因子缺乏等。另外,圍手術期的嚴重感染可能造成的瀰漫性血管內出血,也是術後大出血的原因之一。

一、結腸癌術後大出血

從解剖學上分析,不論是哪種結腸手術,其供血動脈術中暴露清楚,均可以做到直視下操作。因此結腸癌手術後,一般較少發生大出血。但左側脾曲結腸癌手術中,如脾結腸韌帶較短,可能會誤傷脾臟導致出血。或者腫瘤侵犯至粘膜外與脾下極粘連,分離脾臟周圍時導致出血。

另外結腸血管結紮不確實,或者電刀燒灼直徑大於3mm的血管後血痂脫落也可能導致大出血的出現。因此術中強調結紮確實,操作規範仔細,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本併發症的發生。

術後應放置引流管觀察引流量,如引流量較多,或者術後早期出現休克等臨牀症狀時應警惕大出血的可能。處理上一般可先保守觀察,積極進行輸血,補液等抗休克治療。如出血量持續增加或者休克症狀不能改善,則需再次探查止血。腹腔引流管是觀察有無腹腔出血的重要渠道,要妥善保護,防止脫落。

二、直腸癌術後大出血

按解剖部位區分,直腸癌術後盆腔大出血可分爲骶前靜脈叢、骶椎靜脈、髂內動靜脈分支、前列腺或陰道靜脈叢、髂總靜脈損傷大出血。手術者不熟悉盆腔解剖,術野顯露不良等都可能造成盆腔大出血。而患者腫瘤浸潤範圍大、腫瘤位置低,骨盆狹窄等增大了盆腔大出血機率。晚期腫瘤浸潤直腸固有筋膜,在切除盆腔髒層筋膜時,易損傷骶前靜脈叢,甚至骶椎靜脈。粘液腺癌生長速度快,腫瘤往往廣泛轉移,浸潤盆腔側壁和前列腺,操作困難,可引起盆腔大出血。其中骶前出血是直腸癌手術中對患者生命威脅最大的手術併發症,也是手術的主要死亡原因。

(一)出血來源與損傷機制

骶前靜脈叢位於骶骨前、直腸後的疏鬆軟組織間隙內,屬於脊椎靜脈系統。脊椎靜脈系統爲一靜脈網,存在於骶椎4-5椎體上的粗口徑骶椎體靜脈,通過椎體後與骶管內靜脈叢廣泛溝通。脊椎內、外靜脈叢及其間交通支靜脈均無靜脈瓣,且與腔靜脈系和肝門靜脈系都有豐富的交通支,血液供應豐富。

骶前靜脈叢在平臥位時處於人體的最低位,靜脈擴張、充盈,形成一巨大的靜脈“血池”。骶前靜脈叢從骶骨上的骨孔穿出,而骨孔僅深1-3mm,骶前靜脈叢損傷時,其椎體靜脈則回縮入椎間孔骨,不易鉗扎止血。故出血量大,不易止血,在短時間內即可導致出血性休克,甚至致命。這在盆腔手術中是一極爲兇險的併發症。

(二)盆腔大出血的預防

掌握盆腔手術易發生出血的“危險區”的解剖,骶前靜脈叢血管有時曲張增粗,因此應小心銳性分離,勿銳性撕拉引起大出血,前列腺兩側隱窩或下極處理時應仔細分離。陰道後壁兩側結締組織緻密應分別切斷結紮。腫瘤或腫大淋巴結壓迫髂動、靜脈時,應沿血管輕輕銳性分離,弄清腫瘤與血管的關係,先阻斷供血血管,然後切除腫瘤,勿撕裂血管壁。

1.處理左右側直腸側韌帶 應沿髂內動脈分支鐮狀筋膜(腹下膀胱筋膜)內側銳性切斷側韌帶,通常無明顯出血。直腸中動脈出血率大約20%左右,可在直視下結紮切斷。盆側壁有腫大淋巴結浸潤固定或直腸癌浸潤盆側壁時,從髂總動、靜脈開始系統清掃淋巴結,弄清髂內動、靜脈分支及輸尿管和腫瘤的關係,結紮切斷髂內動、靜脈分支,連同髂內動、靜脈分支和癌塊切除。

2.盆腔血流控制阻斷 直腸癌浸潤膀胱、前列腺或陰道後壁及子宮時,需行半盆腔切除或全盆腔切除術,腫瘤巨大、盆腔狹小,可以先解剖雙側髂內、外動靜脈,暫時控制血流,切除腫瘤後間斷開放,再採取止血措施。結紮雙側髂內動脈可以減少動脈性充血,減少髂內靜脈分支迴流到骶前的血液,結紮髂內動脈可以在髂內動脈起始處、膀胱上動脈的末梢、陰部內動脈起始處,其血供很快可由髖周圍動脈網建立側支循環代償。注意勿損傷髂內靜脈。閉孔淋巴結腫大、融合、固定時,沿髂內動靜脈表面,沿血管鞘清掃,注意勿損傷髂總動靜脈。

3.會陰部手術 切斷肛尾韌帶和肛提肌以後,用術者熟悉的器械操作,準確尋找直腸後間隙,勿掀起Waldeye筋膜。用紗布平鋪壓迫骶前,切勿反覆揉擦骶前,否則易損傷骶前靜脈叢。

(三)盆腔大出血的處理

一旦發生盆腔大出血,切勿慌亂,應保持頭腦清醒。盆腔大出血往往是一個大血管損傷導致一點出血,可用手指按壓出血點,吸淨血液,弄清出血部位、來源和出血速度。對骶前大出血可選用止血海綿,外加熱鹽水紗布墊壓迫,手術切除標本後出血往往可以停止。如出血速度快、壓力大、難以壓迫止血者,應儘快切斷乙狀結腸,快速切除標本,充分暴露盆腔,清除盆腔血凝塊,搞清出血狀況,並採取相應措施。

直腸癌手術出血主要爲骶前出血。爲預防骶前出血,手術操作時向前輕輕提起直腸,直視下銳性以長剪刀分離骶前間隙。當病竈緊靠或侵及到骶骨時應先分離其他部位,待腹部組及會陰組手術結束時再處理骶骨粘連病竈,此時操作空間和手術視野清晰,不易造成損傷。

1.壓迫止血法 如骶前靜脈叢出血或骶椎靜脈叢出血,壓力不高,出血流量不大,可用明膠海綿和熱鹽水紗布壓迫20~30min即可停止出血。如盆腔壁層筋膜廣泛撕裂,骶前靜脈叢多處損傷出現瀰漫性大面積滲血時,可使用浸有凝血酶的鹽水紗布填塞壓迫止血,紗布末端從腹壁或會陰部引出,儘早結束手術。另一種方法是宮紗壓迫法。從會陰部用塗有抗生素的油紗布依次壓迫骶前,再加大紗布塊,部分縫合會陰部,外留少量紗布,術後4~5天,先用鹽水溼潤紗布,邊溼潤邊輕柔取出紗布條,一般可達到止血的目的,另外戳口放置骶前引流,一層關閉會陰切口。如實施保肛手術,可用浸有止血藥的紗布繃帶,外塗無菌液體石蠟油,術中順序排列壓迫,經會陰或腹壁引出,術後4~7天拔出。

2.鈦鎳合金釘按壓止血法 椎靜脈叢出血、骶前靜脈叢點狀出血,出血量大,不斷滲出,可先用手指壓迫吸淨出血,再用鈦鎳合金釘按壓止血,效果確切可靠,操作熟練者幾分鐘可控制出血。

3.縫扎止血法 骶前靜脈叢出血,可在骶前筋膜“Z”字型縫扎止血,注意勿撕裂骶前筋膜。盆側壁出血由於處理側韌帶距離盆壁太近,損傷髂內動、靜脈分支,或腫瘤轉移、盆壁浸潤,盲目切除損傷髂內動、靜脈分支,可鉗夾結紮出血的分支血管,在出血斷端回縮到盆壁肌肉時,採用荷包或“8”字縫合周圍肌肉筋膜,加止血海綿縫扎止血。前列腺靜脈叢出血,在前列腺兩側縫扎膀胱下動脈前列腺分支,或前列腺後包膜“8”字縫扎止血。陰道靜脈叢出血,在陰道後壁兩側縫扎止血。

4.血管修補 髂總動靜脈和髂內靜脈主幹損傷,可用手指壓迫,用6-0腸線或者prolene線縫合修補。如撕裂較重,用心耳鉗夾住血管側壁後縫合修補。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