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的治療

時間: 2014-12-03

近年來,中外醫學專家在痔瘡的治療上,取得了以下幾點基本共識:(1)痔是肛墊,屬於正常解剖結構,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不能見痔就治。(2)“不治療無症狀的體徵,也不治療無體徵的症狀”。(3)對有症狀的痔,治療的原則是針對症狀而不是痔本身,不能盲目進行根治,以免破壞肛門墊的完整性,影響排便功能。(4)先保守,後手術。在手術時,警惕盲目擴大手術,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中醫治療:

1.外治法:通過薰洗、栓劑或外敷,使藥物通過肛門皮膚和直腸粘膜直接吸收,促進病竈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

2.枯痔法:常見的有枯痔散、枯痔釘、枯痔液等,其主要成分爲砒和白礬。50年代,我國的醫學專家研製成無砒枯痔釘,治療更爲安全。枯痔療法的近期療效較好,無肛門狹窄等併發症,但遠期效果欠佳。

3.內治法:有多種傳統內服中藥可供選擇,主要針對Ⅰ、Ⅱ期的痔瘡,作用是改善和消除症狀,而非根治。

4.注射法:史兆崎發明的消痔靈注射液是痔治療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史氏報道用該法治療,21361例,治癒率爲99.0%,3年後複發率爲0.97%,但由於直接注射到外痔痔核會引起劇烈疼痛,外痔禁用此方法。

西醫治療:

1.口服藥物:臨牀上常用的有香葉木苷(愛脈朗)、複方銀杏葉萃取物(靜可福)、草木犀流浸液片(消脫止)等,主要是通過藥物調節微循環,改變痔靜脈叢循環瘀滯或血栓現象,改善Ⅰ、Ⅱ期痔瘡的臨牀症狀。也可用於痔瘡術後減輕水腫。

2.注射硬化劑:臨牀上硬化劑有多種,但原理都是引起痔核周圍的炎症反應和纖維化,使痔核內血流明顯減少、硬化及固定。但是有劇烈疼痛和局部壞死等併發症。

3.橡皮圈套扎法:用結紮器將橡膠圈套扎到痔核根部,使其缺血壞死而自然脫落。但外痔由於劇烈疼痛而不宜使用,過大、過小或嵌頓痔也不宜使用。

手術治療:

1.外剝內扎術:(1)創面開放式:該手術的優點是手術簡單,對於單發或相互之間相對孤立的內痔治療效果好,但缺點是一次最多隻能切除三個痔核,而且在三個母痔創面之間需要保留一定的粘膜橋,否則容易引起肛門狹窄。(2)創面閉合式:與開放式相比,該方法可以儘可能多的切除痔血管組織,癒合時間短,不易引起肛門狹窄等併發症。但是該術式必須要有較好的術前腸道準備、手術無菌操作以及術後處理等。而且還是約有10%的患者術後出現切口感染、裂開,需要將其敞開。(3)創面半開放式:具有術後疼痛輕微,肛管狹窄率低的優點,但是技術繁瑣、費時長、易出血、複發率高等缺點。

2.環形痔切除術:主要用於環形內痔脫出或環形混合痔。其優點是痔核完全切除,複發率低,但手術時間長,術中出血多,部分患者有肛門狹窄、肛門失禁等嚴重併發症,現臨牀已少用。

3.吻合器齒狀線上直腸粘膜環狀痔釘合術(PPH):1998年意大利學者Longo等發明的新術式。其主要機制是用吻合器經肛門在脫垂的痔上緣,環狀切除直腸下粘膜及粘膜下組織,同時完成對遠近端腸壁斷端的吻合,將脫垂的內痔懸吊上拉,恢復原來肛墊的正常解剖位置。由於同時切斷直腸粘膜下供應痔的部分動脈,術後痔血供少,使得移位、肥大和充血的肛墊趨於萎縮變小。該術式不破壞肛墊組織,避免了術後肛門狹窄、肛門失禁等併發症的發生。同時由於吻合口位於齒狀線上,術後基本無痛。

4.其他:隨着現代科技的進步發展,越來越多的先進技術被運用到痔的手術中來,如超聲波引導下的痔動脈結紮術、超聲波下痔切除術、靛氰綠加強的半導體激光治療等。這些新方法雖然歷時尚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但是爲將來痔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

(作者:朱曉強 九院普外科)

九院普外科痔瘡專科門診:每週二下午,每週五下午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