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肛裂、肛瘻是常見病,但病人往往因爲懼怕術後疼痛,並擔心肛門括約肌損傷影響排便節制功能而不敢手術,實際上根據肛門解剖和生理特點選擇手術切口,不僅讓病人的疼痛大大減輕,還使病人的恢復大大提前,切口癒合後可恢復成正常的肛門功能,這裏介紹痔瘡、肛裂、肛瘻手術切口的選擇。
肛周常見病痔瘡、肛裂、肛瘻的手術切口如何選擇?
1痔瘡:
1.1較小的內痔出血:決大多數內痔出血的病人不需手術。
a.多吃蔬菜,保持肛門衛生,多做肛門收縮運動。
b.口服邁之靈,將九華痔瘡栓納入肛門內。
c.保守治療無效者,腸道清潔後由專科醫生在平口肛門鏡下用專業扁桃體針頭刺入痔塊粘膜下層,注入約5ml左右的硬化劑,每次注射1-2個痔塊。病人休息一個晚上即可,偶有微痛,口服止痛藥即可。由於避免了手術,病人無明顯痛苦,恢復非常快。
1.2以外痔爲主的混合痔:外剝內扎術。
1.3以內痔爲主的混合痔 :內扎外切術。
1.4環狀內痔脫垂型:PPH術。
外剝內扎術或內扎外切術的注意點:
a.由於痔瘡爲皮膚粘膜下曲張的血管團,切除或結紮痔瘡組織應在括約肌表面進行,不損傷括約肌組織,術後就不會影響排便節制功能。
b.傳統外剝內扎術或內扎外切術的外剝(外切)與內扎的交會處在齒狀線上0.5cm,筆者建議交會處定在內括約肌下緣。如此病人恢復就就快。
c.筆者認爲導致痔瘡病人恢復慢的最主要因素是肛周水腫,目前各種中藥或理療方法均難以預防水腫。筆者通過多年探索,採用放射狀減壓切口,有效地預防術後水腫。實踐證明,病人術後疼痛明顯減輕,恢復大大提前。
2肛裂
2.1急性肛裂:一般不需手術。
a.保持每日解大便。
b.保持肛門衛生。
c.馬應龍痔瘡膏外敷。
2.2慢性肛裂:一般需要手術。
a.傳統方法是側位內括約肌切斷術或肛門後正中切除術。筆者認爲側位內括約肌切斷術不易在直視下進行,肛門後正中切除術的切口癒合太慢甚至不癒合。
b.筆者建議在局麻下行肛門後側位切開術,切口選擇在肛門後正中略偏向側方,切口長2.5cm,在肛門後外側切斷肛門櫛膜帶挑切術及肛門括約肌皮下部,將切口做成V型坡狀。用剪刀行原位清創。如此病人恢復就很快。
3肛瘻或肛周膿腫
a.肛管的形態是前後走向。如側方切斷部分括約肌組織易導致肛管畸形,換藥時給病人造成劇烈疼痛,因此儘量不做切斷括約肌組織的側方切口。後方或後方略偏向側方切斷部分肛管部分括約肌組織仍可保持肛管正常形態,換藥時不易給病人造成明顯疼痛,切口經二期癒合又可恢復術前的肛門形態和功能。
b.側方肛瘻或肛周膿腫:筆者建議切口做成梭型放射狀。切口應距離在肛門1.5cm外,就不會損傷括約肌組織。如術中發現明顯內口,不要側方切斷部分括約肌組織,內口可通過一期掛線、二期緊線或切開的方法來處理。
c.後方肛瘻或肛周膿腫:筆者建議切口選擇在肛門後正中略偏向側方,可探查肛管後間隙。切口外至肛門外約3cm ,內可達齒狀線,儘量將內口一期處理,將切口做成V型坡狀。
d.馬蹄型肛瘻或肛周膿腫:筆者建議側方切口同側方肛瘻或肛周膿腫,後方切口同後方肛瘻或肛周膿腫。但在兩切口之間要放置橡皮筋或乳膠管做成對口引流,每次換藥用水沖洗,減輕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