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病中醫如何治療

時間: 2013-12-13

白塞病爲原因不明的以小血管炎爲病理基礎的慢性進行性發展和損害,反覆發作爲特徵的多系統損害疾病。口腔、皮膚、生殖器、 眼和關節爲常發病部位,病情一般較輕;心和大血管、消化道與神經系統等爲少發病部位,病情一般較重。

臨牀表現多樣,其預後與受累臟器有關。白塞病的治療更強調疾病的全身治療和隨訪,局部治療只是爲了緩解局部的不適或疼痛症狀。治療原則是強調採用腎上腺皮質激治療控制急性、慢性、嚴重、頑固病例的症狀。

西醫認爲是患者本身自身免疫病,指的是以反覆發作的葡萄膜炎、口腔潰瘍、多發性皮膚病變、生殖器潰瘍、關節炎及神經系統損害爲特徵的綜合徵,一般好發於青壯年,雙眼同時發病,容易復發,難以根治。

西醫治療白塞氏病一般主要以激素、細胞毒類藥物及消炎止痛藥等,如在局部用類固醇激素進行治療,主要用於潰瘍形成前驅期,以口腔用基質配製的去炎鬆霜,氫化可的鬆琥珀酸鈉片和倍他米鬆戊酸鹽片,後兩種水化成漿劑

另外用洗必太漱口液、呋喃西林漱口液、慶大黴素霧化吸入,利福平口腔潰瘍膜、四環素膠囊含服兩分鐘後吞下,吡哌酸、氟哌酸、環丙氟哌酸局部含服吞下者對複發性口瘡有一定療效。

而白塞氏病屬於中醫“狐惑”病範疇,最早對該病進行描述的漢代醫家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對其病因、病機及治法、方藥等均作了論述。中醫認爲其主要病因病機爲溼邪侵淫、熱毒內蘊、脾腎陽虛、寒凝血瘀、溼聚熱蘊,或

肝腎陰虛挾溼,溼熱毒邪瀰漫三焦,流注五官七竅而致本病。

中醫治療方面,因此病早期多以邪實爲主,治以清熱除溼,瀉火解毒爲法;中晚期多見脾虛失運,或陰虛內熱,溼熱留結等虛實夾雜證候,治應攻補兼施,扶正祛邪。如脾虛溼蘊證多以口、眼、外陰潰瘍,久不斂口,倦怠乏力

,脘痞納差爲本證診斷要點。故以益氣健脾,清熱除溼爲治法。

總之,中醫多以調理臟腑爲主,以邪除溼、扶陽、補虛,陰陽平衡,通五官開七竅以達到治療目的。也是調理機體自身體免疫,以抵抗外邪。

由上可見,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白塞氏病取得了良好的臨牀效果,並具有較好的遠期療效。運用中國傳統醫學加上現代醫學相結合治療白塞氏病,對此病具有更好的療效。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