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

時間: 2013-08-02

直腸癌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
直腸癌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絕大多數病人在40歲以上,30歲以下者約佔15%,男性較多見,男女之比爲2-3:1。直腸癌發病率僅次於胃和食管癌,是大腸癌的最常見部分(佔60%左右)。直腸癌的組織學分類如下:
一、管狀腺癌
癌組織細胞呈管狀樣結構,根據分化程度,可分化爲三級:①高分化腺②中分化腺癌③低分化腺癌
二、粘液腺癌
癌細胞中出現大量粘液。粘液成分佔全部癌組織細胞的60%以上,才能診斷爲粘液腺癌。60%一下則不屬於粘液腺癌,以粘液的多少來作爲診斷標準,粘液腺癌大約佔直腸腺癌的20%左右。
三、乳狀腺癌
癌組織細胞呈粗細大小不等的乳頭狀結構,乳頭中央爲中心索。乳狀腺癌根據生長方式可分兩種①腺癌組織細胞向粘膜表面生長呈絨毛狀腺瘤②腫瘤向深部腺腔內蔓延侵潤呈囊狀結構呈乳頭狀增生。
四、未分化癌
癌細胞比較小,呈團塊狀,形狀與排列不整齊,容易侵入細小血管及淋巴管道中,侵潤比較明顯,分化程度比較低。

直腸癌的發病原因
直腸癌的原因至今還不是十分明確,但普遍認爲以下因素與致癌有着很重要的關係。
一、飲食因素
高脂肪與直腸癌的發生機理有着十分重要的關係,高脂肪食譜不但可刺激膽汁分泌增加,而且可促進肝中膽固醇和石膽酸的合成,因而在腸腔內增加,在結腸細菌的作用下使之轉變成膽固醇代謝物和此膽酸有致癌的作用低纖維食物不吸收水分,減少了大便次數,增加了廢物在腸道的留宿,延長了糞便在大腸的停留時間增加了致癌物質與大腸粘膜的長期接觸,因而成了直腸癌的發病原因之一。
常見的高脂肪飲食如:肉食品、高蛋白質食物和低纖維飲食如:澱粉、土豆、胡蘿蔔等。其次,高脂肪和低纖維兩者都是致癌物質或輔癌物質,因此增加直腸癌的發生。
二、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是直腸癌的發病原因之一,在直腸癌患者家族中,大約1/4的新發病人有直腸癌腫的家族史,親屬得過直腸癌,其後代在一生中患此病比普通人羣要多,細胞遺傳基因發生改變,造成腫瘤遺傳特性的惡性不良性細胞,形成了惡性腫瘤的家族性。
三、直腸息肉
直腸息肉是直腸癌發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直腸不良息肉是癌前病變的主要誘因,尤其是家族性多發性腺瘤息肉病,癌變的機率比較大。乳頭狀腺瘤性息肉癌變其中以絨毛樣腺瘤樣息肉癌變率爲25%左右;管狀腺瘤樣息肉惡變相比較也不少見。
四、慢炎症性腸病
長期的慢性炎症可能是引起直腸癌的要素之一。慢性的炎症刺激,可引起直腸癌的發生,如慢性細菌感染血吸蟲病、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憩室炎、慢性菌痢等,使得粘膜發生肉芽腫可通過肉芽腫,炎性和假性息肉階段而發生癌變。
五、其他因素
直腸癌的發生還與環境因素(氣候、工作等)精神因素、年齡、性病、內分泌因素等有一定的關係,但需要在一定條件下才能發生直腸癌。有關資料報道了膽囊切除術後直常癌的發病率也有在上升的趨勢,經過長期大量臨牀實踐認爲與次級膽酸進入腸腔增加有關係。

直腸癌的症狀及臨牀表現
直腸癌早期可無症狀,隨着癌竈逐漸增大,可產生一系列症狀。直腸癌的常見症狀表現如下:
  一、便血
便血是直腸癌最常見的症狀,但常被患者所忽視。便血多爲紅色或暗紅色,混有糞便之粘液血便,或膿血便,有時伴有血塊,壞死組織。上述症狀是由於癌腫增殖後血運引起障礙,組織壞死糜爛,潰破感染,潰瘍形成的後果。
  二、大便習慣改變
由於腫塊及其產生之分泌物,可產生腸道刺激症狀,便意頻繁,排便不晝感,裏急後重等症狀,但排出物多是粘液膿血狀物,最初這些“假性腹瀉”現象多發生在清晨起牀不久,稱晨起腹瀉(morning diarrhea)。
  三、腸道狹窄及梗阻現象
癌腫繞腸壁周徑浸潤,使腸腔狹窄,尤在直腸乙結腸交界處,多爲狹窄型硬癌,極易引起梗阻現象。直腸壺腹部癌,因多是潰瘍型,直甩壺腹部較寬闊,估計約1~2年左右才引起狹窄梗阻,大便形成變細,排便困難,便祕,引起腹部不適,氣脹及疼痛。由於糞便堆積,在梗阻上段乙結腸部位,有時在左下腹部,可捫及條索狀腫塊。
  四、肛門疼痛及肛門失禁
直腸下段癌如浸潤肛管部可引起局部疼痛,如累及肛管括約肌則可引起肛門失禁,膿血便經常流出,污染內褲;癌腫感染或轉移,可引起腹股溝部淋巴結增大。
  五、其他
直腸癌晚期如浸潤其他臟器及組織,可引起該處病變症狀,侵犯骶神經叢可使骶部及會陰部疼痛,類似坐骨神經部疼痛;侵犯膀胱、前列腺,可引起膀胱炎、尿道炎、膀胱直腸瘻、尿道直腸瘻,女性可引起陰道直腸瘻,陰道部排出糞便及粘液膿血。
肝轉移後可引起肝腫大、黃疸,腹水等症狀,全身症狀可有貧血等惡液質現象有時還可出現急性腸梗阻、下消化道大出血及穿孔後引起瀰漫性腹膜炎等症狀。

直腸癌的治療
一、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是患者選擇最多最直接的,但是手術治療的適應人羣太少。
二、放射治療
可切除性直腸癌的放療包括術前放療、術後放療和單純放療。術前放療可減少術中腫瘤種植,降低術後盆腔小腸粘連的發生率;可使原發腫瘤體積縮小,若腫瘤位置接近齒狀線,則可使保留肛門括約肌的手術由原來的不可能變爲可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術後放療適用於手術證實腫瘤爲局部晚期(T3-4)或有淋巴結受累(N1-2)者,單純放療僅適用於因其他疾病不能手術的患者,可採用外照射和後裝治療。
三、化療
對於晚期直腸癌,化療成爲主要的治療手段。以前未用過化療者,可選用常規方案;曾有化療史者,可換用由幾種新葯爲主組成的聯合化療方案。化療治療直腸癌包括術前化療和術後化療兩種:
(一)術前化療
從現有的資料看,術前予以單獨化療似乎沒能改善患者的生存率,但可使腫塊縮小,利於手術切除和保留括約肌的功能。此外,減少了術中和術後播散的機會。
(二)術後化療
直腸癌術後輔助化療的價值已得到公認,大宗回顧性資料表明輔助化療可明顯降低直腸癌患者的死亡率。近年較爲一致的意見爲對Ⅱ、Ⅲ期直腸癌(相當於Dukes分期的 B、C期),術後輔助化療效果肯定。
四、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直腸癌目前正處於探討階段,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中醫如何治療直腸癌
直腸癌在中醫學中多屬“腸覃”、“腸癖”等範疇。其病因多爲飲食不節,恣食肥甘、燥熱或不潔之物,導致脾不健運,溼熱蘊毒下迫大腸,熱傷腸絡,毒邪成癰而逐漸發生癌瘤。大腸癌中醫飲食調理原則爲清腸解毒、補益脾腎。中醫治療直腸癌的處方有以下幾種:
直腸癌的中醫處方一
當歸15克,芍藥、川芎、紫草各9克,大黃、忍冬各4.5克,升麻、黃芪各6克,特蠣12克,甘草3克,水煎取汁,分兩次服用。
直腸癌的中醫處方二
當歸、熟地黃、乾地黃各9克,麻子仁、桃仁、杏仁、枳殼、厚朴、黃芩各6克,大黃(適當加減),甘草4.5克,水煎取汁,分兩次服。適用於便祕、大便中混雜血液的患者。
直腸癌的中醫處方三
當歸、芍藥、川芎、人蔘、白朮各9克,茯苓12克,桂枝9克,水煎取汁,分兩次服用,每日服一劑,適用於有下痢、便血、裏等嚴重情形的患者。

直腸癌的飲食
一、木棉燉豬肉
a.製作方法:用木棉樹皮連刺約1000克,與純瘦無肥之豬肉約500克,燉至極爛,半肉半湯,食後會大瀉,繼續服用到治癒爲止。
b.功效:木棉樹有開白花與開紅花兩種,採用時,應以開白花者爲最佳,治療胃腸癌頗有奇效。
二、夏枯草

a.製作方法:夏枯草45克,黃糖3片(改用烏黑糖3兩,尤爲有效),用水3盅煎成1盅,每日煎濃,當茶常飲服,至痊癒爲止。
b.功效:夏枯草有強和的抗菌作用,可清肝火、散鬱結。對癭瘤瘰癧、癰腫、瘡毒的治療,頗有奇效。
三、鯽魚赤豆羹
a.製作方法:大鯽魚一條,約300克左右,赤小豆30克,生薑15片,油、鹽少許。鯽魚去腸雜,洗淨用油稍煎,加赤小豆、生薑同煮至爛熟,下少許鹽即可。
b.功效:赤小豆爲行水祛溫、消腫解毒治下痢散惡血要藥。鯽魚性味甘平,入脾、胃、大腸經,有健脾和胃、祛溼止痢的功效。鯽魚營養豐富,肉厚味美,尤宜虛人調養。而生薑有止逆開胃氣之功,本藥膳作爲腸癌下痢腹痛者的輔佐治療十分適合。
四、降氣鎮病湯水
a.製作方法:白芍9克、廣木香6克、厚朴6克、沉香15克、元胡9克、生蒲黃9克、五靈脂9克、乳香6克(後下)、豬瘦肉適量。以上各藥洗淨,同瘦肉共置瓦煲,加清水8碗,煲存2碗,早晚飯後飲服。
b.功效:本湯有治氣、消積、去淤、止痛等功效,對腸癌進行輔佐治療效果頗佳。

直腸癌的檢查
一般在臨牀上應對直腸癌的早期診斷,必須重視直腸指檢、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等檢查方法的應用。
一、直腸指檢
直腸癌患者大多數靠指檢即可發現癌變。這種診斷方法簡單易行,經過直腸指檢可以判斷出腫塊的大小、浸潤程度、腫塊的變化、是否固定、性狀,有無腸壁外、盆腔內種植性腫塊等。
二、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檢查
直腸指檢後應再作直腸鏡檢查,在直視下協助確診,觀察腫塊的形態、大小、色澤、上下緣以及距肛門邊緣的距離等,可以採取腫塊組織細胞作病理切片檢查,更好的明確腫塊性質與分化程度。手指無法觸到的直腸中、上段腫瘤,可採用乙狀結腸鏡檢,乙狀結腸鏡檢是一種較好的檢查方法,常用的乙狀結腸鏡管長30cm,可直接發現肛管、直腸和乙狀結腸中段以下的腫瘤形態、大小、色澤、分化程度等。
三、鋇灌腸X線檢查和纖維結腸鏡檢查
鋇灌腸X線檢查和纖維結腸鏡檢查對直腸癌的診斷幫助不大,因爲直腸在下方做鋇餐纖維結腸鏡檢查診斷意義不大,一般不列爲常規檢查的方法,僅爲排除結腸與直腸多發性腫瘤時應用。
四、B超檢查
腸B超可清晰顯示直腸腫塊的發展程度、範圍、大小、形態、向周圍組織變化情況,並可看到直腸壁各層的微細結構,檢查方法簡單,對選擇手術方式、術後檢查有一定的幫助。
五、CT檢查
CT檢查主要對了解腫瘤浸潤擴散程度以及有無淋巴結或肝臟轉移有重要意義,有利於診斷。對直腸癌復發的診斷有很好的幫助。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