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無常記:查到的肺癌腦膜轉移資料

時間: 2011-04-24

腦膜癌病(meningeal carcinomatosis,MC)又稱癌性腦膜炎,是惡性腫瘤細胞廣泛轉移浸潤腦膜、蛛網膜下腔的一類疾病,發病率低,約佔顱內腫瘤3%;MC原發竈國內以肺癌最多,其次爲胃癌、乳腺癌、惡性淋巴瘤等。癌腫轉移腦膜主要通過血液和淋巴。MC臨牀表現多不典型,缺乏特異性。MC可先於原發腫瘤之前出現神經系統症狀,早期可只表現頑固性頭痛,20%~40%的MC原發竈隱匿,找到原發腫瘤有助於診斷;CSF細胞學檢查是確診MC的主要方法,但疾病早期和單次CSF陽性率低。重複腰穿、送檢更多的CSF標本和及時處理標本等有助於提高陽性率,但仍有10%患者CSF細胞學持續陰性,因此陰性結果不能排除MC。MC爲腫瘤晚期,預後極差。朱海青等報道MC確診後生存期爲6~14個月,其中多數在數月內死亡。

其臨牀特徵可以歸納爲:①肺癌患者出現頑固性頭痛、嘔吐、顱神經或脊神經功能障礙,伴有不同程度的腦膜刺激徵;②顱或脊髓部位的磁共振成像(MRI)除腦部有病竈外,尚可見到柔腦膜有不規則佔位性病變;③腦脊液中可能找到癌細胞,且癌細胞病理類型與患者的肺癌病理相同;④腦脊液中與肺癌相關的腫瘤標誌物升高;⑤腦脊液細菌培養陰性,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腦脊膜病變;⑥用20%甘露醇靜脈快速滴注難以緩解頭痛症狀。關於肺癌腦/腦膜轉移的治療更加複雜,除腦轉移竈的治療外,還要兼顧到腦膜病竈的治療。鞘內化療是腦膜轉移的主要治療辦法,但大多效果較差。

總結腦膜癌病人的臨牀表現:主要爲腦部症狀,如頭痛、嘔吐、頸項強直、腦膜刺激徵、症狀性癲癇發作、意識障礙及精神症狀;其次表現爲動眼、三叉、外展、面及舌下神經等腦神經麻痹症狀;還有頸、腰、下肢疼痛等脊神經根受損症狀,部分病例出現肢體無力現象。上述所有病人的頭顱CT、磁共振成像掃描均未發現佔位性病變,腦電圖檢查爲中度瀰漫性異常。腦膜癌病人的腦脊液檢查均有一定程度的改變,主要爲壓力增高、白細胞增多、蛋白增高、糖含量下降、氯化物降低。腦脊液細胞學檢查所見與一般惡性腫瘤相似,胞體明顯增大,胞漿比例大於正常,核染色深,胞漿呈強嗜鹼性,多爲藍色,可見空泡;核呈圓形或卵圓形,多爲一個核,少數爲多核,部分可見核仁及絲狀分裂。腺癌細胞還可見印戒樣細胞,惡性黑色素瘤細胞胞漿內含黑色素顆粒。

對9例經腦脊液細胞學證實的肺癌轉移致腦膜癌病患者的臨牀資料進行分析.結果神經系統首發症狀多爲頭痛、嘔吐,頭顱CT或MRI檢查多無異常發現,腦脊液檢查顱內壓均有不同程度增高,腦脊液常規和生化檢查缺乏特異性,腦脊液細胞學檢查均可見腫瘤細胞.結論臨牀上對肺癌患者若出現顱內壓增高及腦膜刺激徵的表現,即使CT及MRI檢查無明顯異常,也應高度警惕腦膜癌病的可能.多次行腦脊液細胞學檢查可以提高診斷率.

腦膜癌由於臨牀表現複雜,除了腦膜刺激徵外,還有其他腦神經、脊神經或脊神經根症狀。頭顱CT、磁共振成像、腦電圖、腦脊液常規檢查對這一疾病又無診斷價值,故臨牀極易誤診爲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蛛網膜下腔出血、癲癇、腦梗死等。所以,上述病人均誤診爲其他腦部疾病。但是,當以這些疾病治療效果欠佳時,臨牀醫生應考慮腦膜癌的可能,並及時進行腦脊液細胞學檢查;對不能確診的病人,應反覆多次作檢查,如能在腦脊液中找到典型的癌細胞,即可確診。

由於腦膜癌均爲惡性腫瘤晚期,預後差,目前尚無滿足的治療方法。大多采用氨甲喋呤和阿糖胞苷鞘內注射或放療,但只能緩解症狀、延長生存期。同時,鞘內大劑量多次給化療藥物,會產生較重的神經系統毒性。放射治療對此效果尚不肯定

論壇裏提到的兩種藥物:蒂清 和 司莫司汀

【蒂清臨牀療效】

蒂清治療腦膠質瘤效果顯著,同時具有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生存質量的作用,是治療腦膠質瘤,特別是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或間變性星形細胞瘤的一線用藥。它的上市改變了國內尚沒有針對膠質瘤療效較好的化療藥、特別是口服藥的現狀。通過臨牀研究表明,蒂清毒副作用低,可有效保護患者靶器官,更爲重要的是,蒂清在體內不需經過肝臟代謝即可分解爲藥物活性物質,作用強、安全性好。

【蒂清不良反應】

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爲噁心、嘔吐。可能會出現骨髓抑制,但可恢復,病人應定期地檢測血常規。其他的常見的不良反應爲疲憊、便祕和頭痛、眩暈、呼吸短促、脫髮、貧血、發熱、免疫力下降等。

上一篇:病例:糖尿病
相關文章
評論